直说丨周末这场“加班”发布会 信息量很大!

周日上午十点,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国家外汇局副局长宣昌能出席发布会。

直说丨周末这场“加班”发布会 信息量很大!

这几位都是中国金融监管层的高级官员。中国的金融监管架构,大致是在中央金融委员会的领导之下,由一行两会负责日常运行监管。一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两会”之一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之二是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一行”是中国的央行,有时也被国人称为“央妈”,源于央行对国人“妈妈般的呵护”。证监会主要负责监督管理证券市场,银保监会主要监督管理银行和保险业。一行两会的三位副部级金融官员在周末放弃休息,召开这样一个记者会,想要向外界传递哪些信息?

先说背景。

一是国际背景。

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美国三大股指暴跌,十天内四次熔断,在美股历史上一共五次触发下跌熔断的背景之下,这样的暴跌十分罕见。

美联储在压力之下,将利息降至零,并开启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但即便如此,美股也没有站稳脚跟。美国证券市场是全球第一大资本市场。美股剧烈动荡,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都带来冲击。

二是国内背景。

讲两个。

一个是国内证券市场的表现。受春节期间疫情影响,节后A股顶住压力坚持正常开市,但在开盘首天,A股暴跌,整个大盘几乎跌停,个股层面,千股跌停,惨淡一片。不过随后几天,投资者们的情绪逐步得到修复。在近期美股和欧美、日本、韩国等经济体金融市场纷纷剧烈震荡下挫之际,A股罕见地表现抗跌,走出了比较独立的趋势。

另一个背景,可能大家也注意到了,最近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国家层面开始更多转向复工复产。近期国务院召开的几次会议中复工复产是高频词。

比如在3月20日,克强总理在考察疫情防控与生活物资保障服务平台、国务院复工复产推进工作机制和宏观政策协调机制时强调(而此前一段时间频频在公众眼中亮相的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大家体会一下),在精准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稳住和支持市场主体增强经济回升动力。

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命脉,金融市场必然要在复工复产、经济平稳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此外,在3月18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在这份实施意见里,第一次提出了稳定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预期。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将在促进消费方面担起重任。说得直白一点,提高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在个人收入中的占比,可以补齐个人收入结构的短板,促进消费和经济增长。

了解了这两个背景,再来看一看今天一行两会的负责人释放的主要信息。

直说丨周末这场“加班”发布会 信息量很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

陈雨露说,今年1、2月份的CPI同比上涨5.3%,既有结构性因素的拉动,同时叠加受到疫情对供给的影响。2020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会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既要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又能够防范信用收缩的风险和经济下行出现叠加共振,处理好稳增长、防风险和控通胀的综合平衡关系。

所谓结构性因素,主要是指猪肉价格1、2月份上涨较快,导致CPI涨幅较高。外界其实对于中国是否会面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同时存有担心。

陈雨露的表态说明央行对于物价上涨有清醒的认识,现阶段会通过逐渐增加商品供给来缓解通胀压力,但同时也注意防范通缩,因为除去“二师兄”,整个CPI中上涨的分类其实是很少的,甚至一些类别是下降的,也就是存在通缩的可能性。

陈雨露说,目前来断定全球已经进入了金融危机还为时尚早。国际金融危机通常有三个基本的特征:一是是否存在国际金融市场跨市场的持续的恐慌性下跌。二是是否出现大量的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倒闭。三是看全球的实体经济运行是否受到了严重破坏。目前,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加剧,许多国家都陆续出台了一些应对措施,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疫情蔓延较重的2月下旬,陈雨露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将是暂时的》。

在这篇文章里,陈雨露认为,中国不会陷入通货紧缩。中国的交通、旅游和线下购物等首当其冲受到疫情影响,非必需品消费将暂时下降,但支出增长和升级的长期趋势将保持良好态势。中国经济中长期健康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具有强劲的内生增长势头,这是由不断增长的服务业和创新驱动的产业升级所支撑的。这些高质量增长的基础不会因疫情而逆转。同时,中国有足够的政策空间支持经济稳定增长。

而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有多少空间来支持中国经济稳定增长?陈雨露在去年12月21日举行的“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的演讲时就提出,

在低利率已成为全球经济常态的新环境下,我国应更加珍惜与中高速增长相匹配的正常货币政策空间,警惕低利率可能引发的资产泡沫风险……为可能的下一步外部危机应对做好技术性准备。

作为央行排名第二的副行长,陈雨露是从中国人民大学一路成长起来的金融学者,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他长期关注中国金融问题。从陈雨露这次演讲来看,中国已经提前在为“外部危机”做好了准备。

多说几句。

在经历了2015年中国股灾之后,中国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调整。

2017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宣布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

当年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务院金融委的主任是刘鹤。2013年,刘鹤出版了一本书:《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这本书是刘鹤承担的一项重要课题的研究报告之总结。

这份报告从历史视角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粗线条勾画了两次危机大背景与表现的异同,得出了观察与评论。

直说丨周末这场“加班”发布会 信息量很大!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李超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

老乡和老外都别走,A股真不贵

李超说,现在A股市场的估值还是比较低的,上证综指的市盈率不超过12倍,上证50的市盈率更低,还不到9倍。投资价值显现。同时,我们市场的流动性相对比较充裕,A股的风险相对来讲比较低。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注意到,李超专门提到的流动性是有所指的。美股这一轮暴跌一部分原因就是美元的流动性危机。长期以来,美联储向市场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美元,借贷美元的成本较低,不少美国上市公司从金融机构贷款回购自家企业股票或给投资者高分红,导致股票价格上涨,投资者大量买进,久而久之,金融市场的杠杆率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一旦市场短期内下跌幅度较大,极易导致杠杆受损,并引发连锁反应。

李超也透露,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外资从A股市场净流出大概200多亿人民币。但实际上这个净流出数额规模并不大,而且目前外资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还不到4%,交易占比也不是非常大。所以,外资流动对A股市场有扰动,但不是颠覆性、根本性的冲击。

直说丨周末这场“加班”发布会 信息量很大!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亮

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委员会副主席周亮:

鼓励银行保险业资金加大对证券市场投入

周亮表示,会积极支持保险公司遵循市场化的原则依法合规地开展投资运作,开展长期稳健的价值投资,同时还会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在审慎监管的原则下,赋予保险公司更多的自主权。

通俗的说,就是银保监会鼓励银行资本、保险资本加大对证券市场投入。对于A股投资者来说,这也是一个信号,不要追求短期的高抛低吸,而是要开展稳健的价值投资。

我们在现场的几个观察:

前面我们说了,今天一行两会的领导们在周末加班开了这场记者会,肯定是有重要的信息要传递给大家。而且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加班开发布会可能也有一定的“紧迫性”。

虽然陈雨露说,目前断定全球已经进入了金融危机还为时尚早。但大家是真的担心。在这样一个各方观望的时刻,中国的金融监管层的一线领导们,出来答疑解惑有其必要性。

其实,今天陈雨露在发布会上的一番话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为什么现在要“加班加点”开这个发布会。

他说,一是悲观情绪可能蔓延,二是国际资本可能加速从国内金融市场流出,三是跨国企业和境外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恶化,可能会传导到国内金融市场来。从这个层面来说,今天的发布会,也是未雨绸缪,是金融监管者们下的一步先手棋。

此外,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其他一些细节也值得说道说道。

外媒记者关心中国央行会不会出手相助?

外媒记者尤其是英美的记者,比较关注中国央行会采取怎样的政策,是否会加入加强美元流动性的协调合作行动中去。

外媒的关注点当然很好理解。毕竟这一轮金融市场的动荡主要是由美元紧缺或者说由美国金融市场动荡诱发的。这个时候看看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央行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如果能帮一把最好了。

但陈雨露没有直接回应美国记者问的是否会参与全球六大央行搞的加强美元流动性的行动。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研读了陈雨露的回应,发现中方的回应也比较有意思,起码包含三层意思。

一是中方认为需要加强国际协调,但需要协调的内容不单是加强美元流动性的问题,而是需要在公共卫生政策、贸易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政策方面加强协调。

二是中国央行已经利用多边、区域和双边渠道和国际组织和主要央行加强了政策协调。

三是G20是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主要平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全球金融安全网的核心。

此外,陈雨露在今天的发布会上两次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保持好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是对全球金融稳定的重大贡献。

两位副部级高官的两次点头

第一次点头发生在记者会刚开始不久。

陈雨露行长在回答提问时说,《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所以,货币政策首要的是要保持币值的稳定,既要保持对内物价水平的稳定,又要保持对外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注意到,陈雨露在说这一段话时,他右手侧的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点了点头,这个点头应该不是同侪之间礼节性的点头示意,因为陈雨露在说这些话时并没有看向李超,李超也没有看向陈雨露。

第二次点头则是陈雨露在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中国央行会不会加大货币宽松或降息降准时。

陈雨露介绍说,通过积极引导市场利率的下行,企业贷款实际利率水平也在明显下降。2月份,一般贷款利率是5.49%,这个水平已经比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之前下降了0.61个百分点。在说到这一段时,陈雨露身旁的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主动点了点头。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注意到,他和陈雨露也没有视线交流。

在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看来,周亮的这次点头,是对陈雨露所说数字的认可,因为陈雨露所说的这几个数字实际上和银行的贷款业务息息相关,是周亮副主席管辖的业务范畴,周亮想必也很熟悉。

而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的点头,可能更多体现了对价值理念的认同。一行两会的领导们对各自分管领域的业务情况都比较熟悉,而且对奉行的政策理念高度认同,这应该是这两次“副部级点头”传递出来的信号。

发布会上的另一个细节值得一提

此外,整场发布会下来,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还有一个感受,就是今天几位部领导虽然是周末加班开发布会,但每个人显然都是“有备而来”。

今天上午的这场发布会持续了1小时25分钟左右,一共回答了13个问题,台上的四位金融领域高官几乎全程脱稿,不管是在介绍情况发言还是在回答记者提问,在引用数据时如数家珍,在谈政策应对时信手拈来。

这不是孤例。

就在几天前的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也在国新办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那场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2020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近一小时的发布和回答提问过程中,毛盛勇只低过一两次头扫了几眼手头准备的材料,其他时间全程脱稿,提到各种数字时一点不打磕绊,而且语速很快。

在当天的记者会前,统计局给记者分发了1-2月份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材料。拿到材料后,记者迅速提前浏览熟悉材料上的各种数据。但在发布会时,记者翻找数据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毛盛勇引述数据的速度,这还不算毛司长引用的材料之外的那些数据。

这种熟稔,应该不是靠开发布会前突击背诵,机械记忆所能达到的。说明我们的官员对于业务领域的工作非常熟悉。而从他们对各种数据烂熟于心来看,一方面,是长期专业工作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的结果,另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专业领域高官对数字背后的逻辑、成因及各个数字背后蕴含的含义有十分深刻的理解。

这时候,传递给外界的就不仅仅是一组组数字了。有一句话常常被提起:信心有时候比黄金还要珍贵。在这个周末,他们传递给外界的正是这样的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