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叫鶴崗,本文送給,那些跟鶴崗有關係的人。

我從小就聽著這樣一些話,‘南來的北往的,佳木斯鶴崗的。’、‘鶴崗這地方家雀都是黑色的’、‘鶴崗人都有錢’、‘鶴崗煤老闆都在國外遙控指揮。’時過境遷隨著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沒落,煤炭的過度浪費型開採,鶴崗也從那個遠至雲南、四川,近道遼寧、山東都來淘金挖黑金的時代到了本地年輕人都跑不願意留下的東北四線小城了,最近這兩年鶴崗在網上又火了一把,原因是因為房價低,“只需要2萬塊錢就能買到房”這樣的話,吸引的不少在外地的候鳥族和買不起房子的人,其實我想說鶴崗的房價真沒有這麼低,也不能說沒有這麼低吧,這個價錢的房子確實有,但是基本上都是回遷房和老土樓,回遷房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位置偏,一時半會兒拿不到手續,而且價格這麼低的回遷房基本上都是高層,也就是五六層的房子,底層都是給自家老人留著的大多數不會賣,那什麼叫做老土樓呢,就是以前礦區的房子,裡面有炕,能燒爐子,不過現在基本上都把炕拔掉了,爐子也改成了電煤氣等等,總而言之你要是隻想找一個雁落歸巢的窩還是不錯的選擇的,但是那些抄底等著反彈的就算了。

下面我莊重的介紹一下鶴崗的現在情況,給大家,無論是鶴崗本地方還是想來鶴崗的人都可以看看。

鶴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北隔黑龍江與俄羅斯相望,東南臨松花江與佳木斯接壤,西屏小興安嶺與伊春為鄰,處在黑龍江、松花江、小興安嶺“兩江一嶺”圍成的“金三角”區域。版圖面積1.5萬平方公里,下轄蘿北、綏濱2個邊境縣和6個行政區。常住人口99.5萬,其中市區人口60.5萬(2018年),城鎮化率81.5%。年平均降水量為651.5毫米,全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超過300天。

鶴崗是一座緣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自1917年第一個煤礦開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開採歷史。煤炭、石墨、糧食、木材等重要資源富集。煤炭地質儲量26億噸,曾是全國四大煤礦之一,是優質動力煤、化工煤重要產地;現已探明石墨礦石儲量達17.31億噸,總儲量可達25億噸,礦物量在2.5億噸以上,具有儲量大、品位高、品質好、採選易、應用廣五大優勢。石墨精粉年生產能力50萬噸,石墨深加工能力18.9萬噸,石墨選礦能力佔全國1/3,石墨精粉出口量佔全國1/2;域內擁有黑土良田820萬畝,年產糧食80億斤左右,其中稻米加工能力600萬噸;全市有林地面積68.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6.85%(其中,市直區域內32萬公頃,覆蓋率70%)。此外,域內水資源豐沛,除黑龍江、松花江兩江以外,還有126條中小河流、10個大中型水庫和眾多湖泊,盛產“三花五羅”、鱘鰉魚等20餘種水產資源和黑木耳、猴頭、人參、藍莓等40多種山林產品。還有陶礫頁岩、硅石等30餘種非金屬礦產資源。鶴崗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大界江、大森林、大冰雪、大溼地、大農業、大礦山、大石林,原生態保存完好。龍江三峽是黑龍江省十大旅遊景區之一,有3個國家級原始森林公園、國家礦山地質公園,以及黑龍江流域博物館、名山旅遊名鎮、太平溝黃金古鎮、金頂山石林、葦場溼地等風景區,市區有“五湖一河”濱水景區。

鶴崗是一座構成多元的板塊經濟城市。除地方經濟外,有五大中省直企業。龍煤集團鶴崗分公司是黑龍江四大煤炭企業之一;黑龍江農墾總局寶泉嶺農墾管理局的14個國營農場有11個在鶴崗,是黑龍江省東部四大墾區之一;省森工總局鶴北林業局是黑龍江省森工系統效益最好的林業生產企業之一;華能鶴崗發電公司裝機容量120萬千瓦,是國家一級火力發電企業;中海石油華鶴煤化有限公司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大顆粒尿素生產運營企業,是黑龍江省“煤頭化尾”產業示範企業。 鶴崗是黑龍江省對俄開放的前沿陣地。與俄羅斯有235公里的邊境線,有1個國家一類口岸,蘿北口岸年吞吐能力50萬噸,是黑龍江省距哈爾濱市最近的沿邊對俄口岸。對岸俄羅斯猶太自治州下轄5區、2市、12鎮、47個自然村,面積3.63萬平方公里,人口16.2萬,首府比羅比詹,距遠東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172 公里,距首都莫斯科8361公里。對俄經貿合作始於1990年口岸開通之後。1998年率先在俄猶太州設立了商務代表處,併成立了鶴崗在俄企業協會,雙方建立友好州市已達18年。目前,鶴崗已有16家企業在俄猶太州投資建廠,對俄經濟技術合作項目達到44個,項目總投資10億餘元人民幣,農業種植、礦產品開發等16個項目處在正常運作中。

鶴崗是一座具有革命傳統和創業歷史的城市。歷史上,鶴崗是黑水女真的故鄉,是滿洲皇族的發祥地,清金文化的聚集地。進入近代以來,鶴崗地區以煤礦生產為主要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後,鶴崗成為抗聯的主要活動區,趙尚志將軍犧牲於此。鶴崗是全國解放最早的城市之一,曾是全國解放的大後方,是新中國醫學和電影的搖籃,中國醫科大學第一、二分校和八一電影廠的前身就在鶴崗。新中國成立後,鶴崗曾為國家建設生產了8億多噸煤炭、1300多萬立方米木材、1000多億斤糧食。鶴崗留下了十萬官兵、百萬知青開墾北大荒的足跡,是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所在地。建國初期原蘇聯援建的156個工業項目中有3個建在鶴崗,這裡有新中國的第一對豎井——新一礦。鶴崗曾迎來以楊華為代表的北京的第一批墾荒知青,丁玲、張抗抗、郭頌、姜昆、濮存昕都曾在這裡學習、工作和生活過。

近幾年,鶴崗搶抓機遇,先後被列入國家“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鶴崗石墨產業集群”和“中蒙俄經濟走廊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等發展戰略。


我的家鄉叫鶴崗,本文送給,那些跟鶴崗有關係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