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宋詞是中國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一千年來一直高懸於歷史的長空,閃耀著奪目光彩。整個宋代是中國文學史的一個高峰,其中給我們留下的詞就有數百萬首,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10首冷門且優美的宋詞。

1、訴衷情令·長安懷古

宋代:康與之

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遊。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這首詞弔古傷今,表現了身處偏安局面,不勝今昔之感的情懷。上片從眼前景物寫起,阿房廢址,漢代荒丘,成了狐兔群遊之所。昔日豪華,已成春夢。撫今追昔,不勝悲愁。下片著重抒情。眼前景象,悠然往事,惟見塞雁南來,渭水東流。黃昏時候,益覺傷感。全詞工麗哀婉,情韻悠長。這是康詞中較為突出的一首。

2、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宋代:呂本中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淒涼。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這首詞著力表現詞人的中原歸思,同時感情又有一個由隱至顯的過程。詞人結合特定的景物、時令、旅途狀況,層層轉進,如剝繭抽絲般地來抒發感情,最後悽然歸思,這樣抒情便顯得很自然。

3、菩薩蠻·彩舟載得離愁動

宋代:賀鑄

彩舟載得離愁動,無端更借樵風送。波渺夕陽遲,銷魂不自持。

良宵誰與共,賴有窗間夢。可奈夢迴時,一番新別離!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這首詞上片聯想奇特,怨責無端;下片文心跌宕,一波三折,寫有情人分別後思想感情的變化,搖曳多姿,極其細膩傳神,這也是賀詞的藝術風格之一。

4、醉桃源·柳

宋代:翁元龍

千絲風雨萬絲晴。年年長短亭。暗黃看到綠成陰。春由他送迎。

鶯思重,燕愁輕。如人離別情。繞湖煙冷罩波明。畫船移玉笙。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作者因古來就有折柳送別的習俗,遂將柳擬人化,借柳以詠離情。上片寫驛道旁、長亭邊的柳。下片轉寫西湖煙柳。這裡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時時注目於湖面搖曳的船,聆聽著船上悠揚的笙歌,感受著男女遊客們的鶯思燕愁,於是它自己也依依含情,成了世間離情別緒的負載物。

5、昭君怨·梅花

宋代:鄭域

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這首詞不僅描繪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並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雖懷才不遇卻不肯放棄操守而隨波逐流的情懷。

6、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

宋代:李清照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鍾已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闢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此為閨情詞。全詞含蓄蘊藉,頗得婉約之妙。上片寫飲酒,下片寫醉眠,通篇表現的是閨愁,主要採用“映襯法”,詞作情景交融,“情中景,景中情。”

7、三姝媚·過都城舊居有感

宋代:吳文英

湖山經醉慣。漬春衫、啼痕酒痕無限。又客長安,嘆斷襟零袂,涴塵誰浣。紫曲門荒,沿敗井、風搖青蔓。對語東鄰,猶是曾巢,謝堂雙燕。

春夢人間須斷。但怪得、當年夢緣能短。繡屋秦箏,傍海棠偏愛,夜深開宴。舞歇歌沈,花未減、紅顏先變。佇久河橋欲去,斜陽淚滿。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這是一首感舊傷懷詞,萍蹤浪跡的詞人吳夢窗一日路過都城臨安(今杭州),來到當年曾棲息過的住處看望,但見荒草填門,井垣頹敗,不禁感觸紛紜,情不自勝,於是吟成此詞,以抒襟懷。

8、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宋代:辛棄疾

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淒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隨分杯盤,等閒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這首詞作於公元一一九〇年(紹熙元年庚戌)八月十七日夜。篆岡,是辛棄疾在上饒的帶湖別墅中的一個地名。小酌,便宴。此詞就是在這次吟賞秋月的便宴上即興寫成的。

9、如夢令·題淮山樓

宋代:蘇軾

城上層樓疊巘,城下清淮古汴。舉手揖吳雲,人與暮天俱遠。魂斷,魂斷,後夜松江月滿。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六月,朝廷任命蘇軾為杭州通判。蘇軾七月離開汴京(今河南開封),十月,蘇軾經過泗州。泗州是一座古城,蘇軾首次經過,便稍事逗留以觀覽河山勝蹟,後寫下這首詞。 

10、訴衷情·送述古迓元素

錢塘風景古來奇,太守例能詩。先驅負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花盡後,葉飛時。雨悽悽。若為情緒,更問新官,向舊官啼。

冷門且優美的十首宋詞: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全詞圍繞著送舊官、迎新官來寫,且採用用典的寫作手法,既讚美了風景,又有對人物的評價和細緻的心理刻畫。雖是應酬之作,但表達得很風趣,也沒有阿諛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