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道德經》論“道德修養”

《道德經》著作是當今社會,倡導道德修養教育必讀的著作。按照《道德經》中的思想,提高道德修養就是提高兩個方面的認知。為此,道德修養表現在兩個方面:


讀《道德經》論“道德修養”

第一,道的修養是人的內在素質。

第二,德的修養是人的外在表現。

為此,形成“道德修養”這一詞彙。從這兩個方面分別來作論述:

一,“道”的修養內在素質

“常道無為而無不為”《道德經》第三十七章(開篇句》

“道”它是無為的,但不要弄錯了,可它還是無不為的,意思就是有為。“道”既是無為,又是有為的,看起來似乎矛盾的,其實並不矛盾。

“無為”並不是不做,而是不妄為,不亂為。也就是不要按照個人的意願,個人的心計去做,而是按照自然法則自然而然去做。

讀《道德經》論“道德修養”

因此,就反應出一個人的內在素質,合乎“道”是內在的,無形的,不可見的而形成人的內在修養。而人的內在修養包括三個重要素質即:家庭教養,文化修養和性格函養。分別來論:

01

一個人的內在修養與所處在家庭環境有關。從小受家庭家風所至,有些習以為常的,從小就很有貌節而形成有修養習慣。

比如:從小就知道按輩份稱呼所熟悉的長輩。做客,待客很知禮節等。這就是一個人具有教養的素質。

02

有文化也會使一個人有內在修養,知書達禮,文化程度越高人的修養更好。

比如:不隨便說話,更不會亂說話。要指責一個人或批評一人,會用委婉的語言來表達,使人虛心接受。“書生意氣,知書達理”這句話說的就是知識分子有文化修養的素質。

03

“性格決定命運”說的就是人的性格好有函養,心態平和,不會有情緒而影響工作和生活,在社會上一定會發展得很好。

比如:與人交往有包容心,聽得進他人的意見。觀點不同也會默認在心,所以就會有一個內在函養的素質。

以上是人的內在素質所生產出來的內在修養。因此,要在這些素質上加以重視和加以改進。以達到更好的內在素質狀態,就會有更好的內在修養。


讀《道德經》論“道德修養”

二,“德”的修養外在表現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道德經》第三十八章(開篇句)

“德”分為“上德”與“下德”,“德”就是人的德性,品性。就是遵循正道而行,就是正直的本心,本性。

“德”在“道”的內在隱含中體現出來,“德”是有形的,外顯的。隱含在內的就是“道”,顯現出來的就是“德”。

而“上德”不是有意地表現出來,是自然而然的體現。“下德”卻是有意地表現出德性,是有達到謀求目的德行表現。

讀《道德經》論“道德修養”

因此,這就反應出,人的外在素質是否有目的表現出德性。“上德”就是自然而然外在表現而形成有“德”的修養。而有“德”修養外在素質有:本份,仁義,誠意,分別來論:

01

由於“上德”是無意無目的表現,是符合“道”的內涵原則。那麼,人的德行就會很“本份”的充分體現出來。

比如:人家請他幫忙做工,本份人就不會先跟人家去討價還價,很實在,很隨意,不會擔心人家不給工錢,也相信人家一定不會讓自己吃虧。這就是自然而然表現,所以“本份”是人有素質的表現。

02

“仁義”就是儒家宣揚的仁道。也就是說,具有“上仁”的人是有作為的,但是他也是無意地去作為,自然而然的去表現有“仁義”的“上德”德行。

比如:借了人家的一件工具,不小心用壞了。他就知道知損壞要賠這個道理,很自覺的買新的還給人家。人家又很高興,有借有好還,再借就不難。

鄰里間有團結和諧。這就是講仁義的道理,所以講“仁義”也是一個人有素質的表現。

03

“誠意”就是禮的忠信。“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這就是人為什麼要講禮,因為“誠意”(忠信)不足所以才講禮。“禮”就是一種人的行為規範。

也就是,大家都要遵守道德規範,如不遵守道德規範,就要強迫你去遵守規範。而“誠意”是一種很自覺的遵守“禮”的規範,也是一種自然而然表現出“上德”德行。“誠信”就是一個人有素質的表現。

以上就是一個人的外在行為,在“德”的修養方面有素質的外在表現,因此,要在這些外在素質上應加以重視和改進。達到一個有“上德”素質的修養體現出來。


讀《道德經》論“道德修養”

綜上所述

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道德修養”,就是一種理念,是一個很自覺的由內到外產生出來的行為表現。

是“道”的內在和“上德”外顯的一種自律,也就是有“道德修養”而自律。

法律是強制性的,而“禮”是倫理性的,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就是有“禮”,就是有“道德修養”。

因為,“道”是“德”內函形成人的內在修養。“德”是“道”的體現形成人的外在修養。根據“道”為體,“德”為用而形成“道德”不可分開這一原則。

所以,“道”的內函形成人的內在修養和“德”的外顯而形成外在修養體現,合為一體就是“道德修養”這個很有價值的詞彙。

讀《道德經》論“道德修養”

為此,有道德修養的人,就是有道德,懂道德,也會自然而然行道德。應值得全社會的人,提倡,尊重,稱讚和愛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