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重中之重”,習近平頻頻提及

布穀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陽春三月,正值農時,農人在此時播下種子,也播下一年的希望。

  今年的3月,是一個“多事之春”。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原有的經濟社會發展節奏,但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特別是農業生產一定要確保不誤農時。

  不一樣的3月,但農時未變,習近平總書記對“三農”的關心和重視未變。

  “農,天下之大業也。”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農業生產平穩發展能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

  農業生產的平穩發展要從春耕的順利開展開始。2月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習近平將不失時機抓好春季農業生產作為接下來的一項重點工作單獨提出要求。在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習近平再次要求,在嚴格落實分區分級差異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夏糧豐收。

  抓緊解決影響春耕備耕的突出問題,組織好農資生產、流通、供應;一些不合理限制要取消,確保農業生產不誤農時;持續加強非洲豬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促進畜牧水產養殖業全面發展;加大糧食生產政策支持力度;加強高標準農田、農田水利、農業機械化等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項項細緻的部署安排,體現出總書記對特殊時期農業生產的深思熟慮。

  對全國春季農業生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習近平強調,要把“三農”工作擺到重中之重的位置。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總書記一以貫之的囑託,歷年的兩會上,他對“三農”問題頻頻提及、反覆強調。

  2016年3月8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要研究和完善糧食安全政策,把產能建設作為根本,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

  2017年3月8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強調,重視農業,夯實農業這個基礎,歷來是固本安民之要。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2018年3月8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指出,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紮紮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2019年3月8日,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習近平強調,鄉村振興要扛穩糧食安全這個重任,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要補齊農村基礎設施這個短板,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要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

  ……

  今年三月,兩會未能如期召開,但總書記對“三農”問題的關切和重視一以貫之。

  廣闊農田,大有可為。春耕不僅播下了種子,更播下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