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遲遲不能有姓名,童年先寬後嚴的管教,萬曆的性格不扭曲才怪

明神宗萬曆皇帝在位的四十八年間,明朝從繁盛走向了衰落,他在位多年,卻嚴重怠政,很多人說,萬曆是因為從小所受的教育太過板正嚴苛,特別是張居正這位老師對他的教導出了問題,才導致萬曆強烈的逆反心理。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固然很大,但家庭成員的影響更息息相關。因此,本文將從萬曆帝最至關重要的幾位親人入手來研究萬曆皇帝。

幼年遲遲不能有姓名,童年先寬後嚴的管教,萬曆的性格不扭曲才怪

五歲才有名字

萬曆出生的那天,嘉靖已經57歲了,按理說正是疼愛孫子的年紀。但嘉靖卻迷信“二龍不相見”,因此對於孫子的出生十分冷漠,還下令百官不必道賀,甚至刻意與孫子保持距離。按照明朝的制度,新生的皇子應該在滿三個月時剪頭髮,百日時賜名,登記在皇室的玉牒上,才算是一個合格的皇室成員,但嘉靖卻無心做這樣的事情。也是,那時候的嘉靖帝一心求仙問道,又怎麼會關心子孫輩的事情呢?嘉靖帝夢想著長生不老,永遠握著權力,隨著年齡增長,他的擔憂越甚,甚至到了心態失衡的地步。

《紅樓夢》中,寧國府的賈敬一味求仙問道,對於子孫的探視也是冷淡應對。看看賈敬對親情的冷漠,就可以想象嘉靖那時候的樣子。並且,嘉靖比賈敬還多了一重對權力的執著,這就使得嘉靖的心態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在他的心目中,孫子無疑是來和自己爭搶皇位的;相比之下,嘉靖對孫女都要比對孫子好。萬曆直到五歲才有名字,這勢必會影響到他的性格,在他日後的執政生涯裡,這兒時的親情冷漠都會在他的心口劃上一道痕跡,揮之不去。萬曆後來瘋狂地報復張居正,不容任何人踐踏他的帝王權力,或多或少都與這段兒時的印記有關。

幼年遲遲不能有姓名,童年先寬後嚴的管教,萬曆的性格不扭曲才怪

少時過於寬鬆

嘉靖對孫子的出生冷淡,對兒子也好不到哪裡去,隆慶帝自小飽嘗皇室的冷漠,下了決心要給孩子一個溫暖的環境。他給萬曆取名朱翊鈞,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明君,在賜名過程中,隆慶帝為萬曆舉行了盛大的儀式,只為彌補萬曆幼年的缺憾。在萬曆出生以前,隆慶帝還有過兩個孩子,但都接連夭折了,萬曆的到來無疑是給隆慶帝帶來了希望,因此隆慶對萬曆分外溺愛和縱容。歷朝歷代都對皇子的教育十分重視,但萬曆卻從十歲才開始讀書,之後又發生了逃課事件,而隆慶帝對此卻沒有懲罰和責備,甚至默許了萬曆的逃學行為。

隆慶帝想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童年,但是卻滋長了萬曆心中的疲懶,這與他後期所受到的嚴苛教育形成了鮮明反差,造成了心理上的落差與失衡。因此,萬曆在接受張居正的輔導教育時,會有一種強烈的不滿,這種不滿也造就了他後期的報復。作為皇子,尤其是未來帝國的繼承人,萬曆本該早早接受教育,但之前的寬鬆卻讓他的心裡養成了可以任意妄為的想法,到後面又要面臨無比高壓的教育,這種巨大的差異無疑給萬曆造成了打擊。

幼年遲遲不能有姓名,童年先寬後嚴的管教,萬曆的性格不扭曲才怪

青春期的殘酷教育

與父親的寬容相反,萬曆的親生母親李太后是一個嚴厲的人。隆慶帝去世後,李太后便親自照顧萬曆的起居,並督促他的學業。李太后不僅嚴肅,還不苟言笑,有時候萬曆不想讀書,李太后便聯合張居正一起數落他。此外,李太后還會親自叫萬曆起床讀書,上早朝;但凡萬曆稍微有一點行差踏錯,便免不了一頓責罰。在李太后照顧不到的地方,太監馮保便成了太后的眼睛,在這種組合之下,萬曆實在毫無自由。

李太后的本意是好的,她希望萬曆成為明君,但卻忽視了萬曆內心的想法,她是眾多父母中又一個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的母親,這麼密不透風、毫無喘息地監視與督促,並不能培養一個人格健全的君主,反而會造就一個性格偏執極端的怪物。在本來該享受母親的溫柔憐惜的年紀,萬曆卻一直活在一個密不透風的籠子裡,身邊人只叫他勤政、讀書,卻忽略了他也有正常孩子想要的東西。在這種高壓之下,萬曆逐漸變得扭曲,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在萬曆掌握實權後,他果然從之前受到的管束中充分掙脫出來,盡情發洩。

幼年遲遲不能有姓名,童年先寬後嚴的管教,萬曆的性格不扭曲才怪

縱觀萬曆皇帝的一生,兒時的生活與後期的執政生涯形成了鮮明對比,但一切卻又早就有跡可循。爺爺、父親、母親這三個重要的親人都對萬曆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一出生便不受爺爺待見,遲遲未能有姓名;母親又如此嚴厲,只有父親的疼愛,但父親的做法又縱容地過分,之後就是暗無天日地壓迫學習,這前後巨大的反差與變化,使得萬曆的心裡有一顆仇恨的種子在發芽、生根,他想著總有一天,他能掌握自己的人生,不必再受到他人的監視,也能夠想怎樣就怎樣。他這麼一想,便引發了明朝的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