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辣丁的魚苗培育:投喂方法及日常管理注意事項

黃辣丁是我們湖北地區的叫法,學名黃顙魚,又稱 瘋鱨,有趣的是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名字,比如:浙江地區叫“昂刺魚”,長沙稱為 “黃鴨叫”,廣東俗稱 “黃骨魚”,黑龍江流域俗稱 “嘎牙子”等。在湖北武漢及浙江比較盛產。

黃辣丁的魚苗培育:投餵方法及日常管理注意事項

△黃辣丁幼苗圖

黃顙魚的魚苗培育,一般在出膜後即進入暫養池進行暫養。暫養池用小水泥池或用40~50目的網片做成的小網箱均可,暫養池的面積可大可小,一般為80~300平方米。但是暫養黃顙魚魚苗的水體,要求水質清新,水體溶氧豐富。

黃顙魚魚苗在剛孵出時,卵黃囊較大,需要經過4~6天,卵黃囊才能消耗殆盡。黃顙魚開始攝食是在出膜後5~6天,暫養時投餵的時間應在出膜後4~5天才進行。在暫養前4~5天,每天用浮游生物網撈取浮游動物進行投餵,投餵方法採用少量多次。在暫養的第5~6天,即可加喂少量的水蚯蚓和碎魚肉等。在暫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勤觀察魚苗的活動和攝食情況,及時撈出殘飼及死魚苗,防止暫養池或暫養網箱中的水質因缺氧而惡化,造成大批死魚。孵出的黃顙魚苗經過10天左右的暫養,長到20~25毫米後,可將魚苗移入魚苗培育池進行培育。

在培育池進行培育在餵食及日常管理要講究方法,比如要了解它的食性特點、投餵方法,還有就是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一、食性特點

黃顙魚魚苗在人工控制的水族箱中和在自然條件下的江河、池塘中,都能同樣攝食人工配合飼料。通過對比在強光水體和弱光水體的條件下、投餵人工配合飼料的實驗發現,黃顙魚苗在暗、弱光條件下 (即水體透明度為20釐米),胃中食物的充塞度為5級;在強光條件下 (即水體透明度在50釐米以上時),魚苗胃中的食物充塞度一般為1~2級;如果在強光水體中加放一些物體遮光時,魚苗胃中的食物充塞度可達到3~4級。

黃顙魚苗在體長為3釐米以下時,其攝食方式濾食為主;而體長在3~6釐米時,其攝食方式是吞食和濾食並存;而體長在7釐米以上時,則攝食方式主要為吞食。

黃顙魚苗在體長1.5~3.5釐米這一階段,主要攝食浮游動物 (輪蟲、枝角類、橈足類)、搖蚊幼蟲及其無節幼體、水蚯蚓等。當體長達到4釐米左右時,即可開始轉入以攝食人工飼料為主,同時還少量攝食一些較大的水生、陸生生物,如水陸生昆蟲、大型浮游動物、水蚯蚓、甲殼動物、有機碎屑等。

黃辣丁的魚苗培育:投餵方法及日常管理注意事項

△投餵圖

二、投餵方法

依據魚苗食性的特點,可以確定魚苗的投餵時間和投餵量。在黃顙魚苗轉入培育池後,開始在培育池的四邊、四角或搭設的飼料臺周圍,集中投餵絞碎的魚肉或螺、蚌肉等;待魚苗長到3~4釐米時,即可將粉狀配合飼料用水攪拌成團狀後進行投餵。黃顙魚苗喜歡集群和貼邊活動,因此投餵的地點要選在魚苗集群較多的池邊和池的四角,搭設的食臺也要靠近培育池的池壁和四角。

投餵要定時,使魚苗養成按時集中攝食的習性。投餵量要適中,以魚苗在1~2小時內吃完為度;投飼做到少量多次,一般每天投餵3~4次。當魚苗體長達到4~5釐米時,可投餵粒徑為1.2~1.5毫米、破碎了的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所投餵的飼料蛋白質含量為36%。

人工配合飼料的配方為:魚粉16%、豆餅35%、三等粉30%、玉米粉10%、粉糖9%。

黃顙魚屬於底棲性、雜食性偏肉食性的魚類。魚苗階段喜歡集群,並喜歡在暗、弱光條件下攝食。進行魚苗的人工培育時,一般在培育池中集中投餵飼料後3~4分鐘,黃顙魚苗即可出現集群和強烈攝食的現象。

黃辣丁的魚苗培育:投餵方法及日常管理注意事項

△集體覓圖

三、日常管理

1.魚苗培育池水質管理

黃顙魚苗培育池的水質管理,主要包括培肥池水和池水水質調節。

培肥池水:黃顙魚苗培育池在施用過清塘藥物之後的3~4天,即應開始施肥,培育池塘中的浮游生物。黃顙魚苗在體長為2.5~5釐米時,雖然也攝食一些人工配合飼料,但其在池塘中仍以攝食天然飼料為主。因此,在黃顙魚苗的培育期間,培肥池塘水質,增加培育池中的天然飼料的種類和數量顯得尤為重要。

池水水質調節:

黃顙魚苗的培育池,由於要定期施用肥料,因此池水的肥度較高。施肥時,如果天氣晴好,水溫較為適宜,池塘中的浮游生物量迅速增加,會導致池水水質變差,影響黃顙魚的正常生長。因此,在黃顙魚魚苗培育池中,要定期注入新水,使池水水質經常保持肥、活、嫩、爽,有利於黃顙魚的生長。

池水深度調節:在魚苗的培育過程中,由於魚體的不斷增長,應逐漸加深培育池的水深。在魚苗培育的初期,池水水深以0.9米為好,以後逐漸加深到1.3~1.5米。

2.投飼管理

隨著黃顙魚苗的不斷生長及池塘中天然飼料逐漸衰落,僅靠池塘中的天然飼料已不能滿足黃顙魚苗生長的營養需要,因此,在黃顙魚苗培育的中後期,應開始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投餵的地點要集中在搭設的飼料臺周圍。投餵量為池塘中黃顙魚苗體重的3%~5%左右。投餵的時間為上午、中午、下午各1次。同時,由於黃顙魚有喜暗光的習性,因此在魚苗培育池的四邊及四角處,要人為地種植一些水草,使黃顙魚苗能在暗光條件下進行活動和攝食,促使黃顙魚苗增加攝食量,使其能快速生長。

黃辣丁的魚苗培育:投餵方法及日常管理注意事項

△日常管理圖

3.魚苗階段的病害防治管理

黃顙魚在魚苗階段,由於魚體較小,體質弱,極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襲。

如果培育池中的水質惡變,或者是投餵的飼料不適口、營養不全等,就會引起黃顙魚苗患病。因此,在黃顙魚苗階段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黃顙魚苗階段的病害防治的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調節培育池的水質。調節培育池的水質,包括有定期注水和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殺菌。定期注水,可以保持培育池中的水質清新,溶氧含量高,適宜於黃顙魚的生長。定期施用生石灰、漂白粉,可殺蟲、殺菌,達到改良培育池的水質、減少致病因子的目的,避免黃顙魚苗受病害的侵擾。

同時還應注意每天巡塘,如果發現魚苗有異常活動的現象或有病害發生,則應立即分析魚苗發病的原因,並進行治療。

黃辣丁的魚苗培育:投餵方法及日常管理注意事項

△觀察幼苗情況

△結語:

黃顙魚魚苗在進入培育池之前,必須在魚苗暫養池中飽食後再下塘。可在魚苗暫養池中投餵一些適口的飼料,如水蚯蚓、絞碎的魚肉等。經過飽食後的黃顙魚苗,在進入魚苗培育池時,體質會更好。同時要先進行密集鍛鍊,使魚苗的體質更健壯,減少魚苗在下池後的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