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的大美武漢一日遊:疫情過後,我們再見!


疫情前的大美武漢一日遊:疫情過後,我們再見!

吃貨打卡集散地:戶部巷

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也是一座美麗的旅遊城市。不管是特意去旅遊,還是路過武漢,都要去看一看,感受一下。如果您只有一天的時間,可以參考這個路線。

整個行程剛好一天,早上在戶部巷,上午在黃鶴樓和首義廣場,下午去湖北博物館,晚上去知音號體驗民國風情。

第一晚到達,可以住在吃貨打卡集散地戶部巷附近,這裡就有著名的小吃街,傳說中的熱乾麵什麼的應有盡有。至於美食的照片,在這裡就不放了,這個只能自己去體驗。

疫情前的大美武漢一日遊:疫情過後,我們再見!

黃鶴樓和長江大橋

從戶部巷吃飽後,就可以步行到黃鶴樓景區,蛇山登高遠眺,可以看到黃鶴樓和長江大橋。

疫情前的大美武漢一日遊:疫情過後,我們再見!

歷史上黃鶴樓的寶頂

史料記載,黃鶴樓於歷代都有重建,清朝同治七年的(公元1868年)黃鶴樓,俗稱“同治樓”。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同治樓”毀於大火後,這件銅寶頂成為古黃鶴樓唯一的遺存物。

疫情前的大美武漢一日遊:疫情過後,我們再見!

一筆鵝字碑

從蛇山上下來,要去看看王羲之一筆鵝字碑。這“鵝”都快化成龍飛鳳舞,氣勢不凡!實際上,這個字不是王羲之原來留下的筆墨,而是清代天台籍書法家曹掄花了七載工夫,苦心學習王羲之書法重新摹化而成的。

疫情前的大美武漢一日遊:疫情過後,我們再見!

孫中山先生之像

在首義廣場北部,便是俗稱“紅樓”的武昌起義軍政府鄂軍都督府,都督府大門前立著一尊孫中山先生銅像。這座銅像建於1931年,上刻“孫中山先生之像”。孫中山先生在武昌起義爆發時並不在國內,直到次年4月他才第一次來到武漢,會見了軍政府及武昌起義志士代表。

疫情前的大美武漢一日遊:疫情過後,我們再見!

曾侯乙編鐘

從首義廣場出來,打車到湖北省博物館,這裡也需要提前預約。在博物館最引人注目的肯定是曾侯乙編鐘,編鐘是由大小漸次的青銅鐘相編而成的打擊樂器。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先秦編鐘已有一百多套,其中曾侯乙編鐘的規模最大,數量最多,鑄造最精,音樂性能最好,保存最為完整。

據導遊說,曾侯乙編鐘出土後,只演奏了兩次半。

第一次奏響是在1978年出土後不久,在武漢軍區71師禮堂為考古人員演奏了《東方紅》。

第二次奏響是在1984年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為各國駐華大使演奏了中國古曲《春江花月夜》和創作曲目《楚殤》以及《歡樂頌》等中外名曲。

所謂的“半次”是1997年,只是錄音,並沒有公開演奏,是為迎接香港迴歸,著名作曲家譚盾創作大型交響樂《1997:天·地·人》,用曾侯乙編鐘原件完成了交響樂編鐘部分的錄音。

疫情前的大美武漢一日遊:疫情過後,我們再見!

武漢“知音號”

從博物館出來,天色已晚,我們就可以去豪華復古的武漢“知音號”是以漂流式多維體驗劇為主題的立體劇場,整體都是民國風情的場景。知音號在漂流的一個多小時裡,乘客也跟著不同的場景穿梭著,每一處都有演員在訴說100年前的故事。順便提醒大家一下,這裡是要提前定票的。

武漢一日遊就分享這麼多,給大家留下懸念,未來自己去體驗。

疫情前的大美武漢一日遊:疫情過後,我們再見!

江邊夜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