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好玩嗎,它有怎樣的文化地位?

小馬談古今


第一次知道青城山還是中學時代看《笑傲江湖》電視劇,青城派就發源於這處秀麗的地方。再後來,一句“青城天下幽”便在我心裡種下了一定要去看一看的念頭,終於在2013年夏天,我獨自來到了這裡,那一天正是雨後初歇,滿山青翠,空氣裡混著青草和泥土的味道,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青城其名

青城山是邛崍山脈南段的東支,夏無酷暑,冬少嚴寒,常為雲霧籠罩,如同仙境。這是道家眼中完美的洞天福地,位列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因此也就有了“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得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終年常綠;另一種說青城山原名為“清城山”,因古代神話“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白素貞在此得道成人,八仙過海呂洞賓在此得道成仙,雖都為神話傳說,但足以說明青城山的靈氣。


青城之境

青城山建築依山取勢,在“隱、 藏、幽、奇”上下功夫,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相映成趣。現有道觀11座,著名宮觀有天師洞、祖師殿、上清宮、圓明宮等;從山麓至峰頂,棧道、丹梯到石橋、亭閣、牌坊……星羅棋佈於遊山道上,與天地山泉融為一體。


青城山景區分為前山和後山。前山以常觀、上清宮為核心,主要景點為老君閣、月城湖、天師洞、上清宮、碧翠青城、天然圖畫、祖師殿、建福宮等等;後山與臥龍自然保護區相鄰,是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泰安古鎮、水晶溶洞、三潭霧泉、龍隱峽棧道、百丈長橋、天橋奇景等。


青城之文

青城山自古就頗得文人墨客的青睞,“詩聖”杜甫有詩曰:“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畫家張大千曾先後在青城山寓居三四年,在此作畫1000餘幅。


青城山,是四川人的摯愛,也是成都人的後花園,來到這裡你才會明白什麼叫做“神仙生活”。成都人說,去其他地方避暑,叫周邊遊,到青城山避暑,才叫過日子。


在這裡,滿眼皆是景,清淨悠然,可以遠離都市的喧囂浮華,體驗那種返璞歸真的逍遙;在這裡,時間過得很慢,身體和心靈都可以好好的放個假。這片極致的山水風光,絕對值得你來細細品味。



陌上女公子


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第一個流派天師正一教的發樣地,在青城山的歷史上先 後存在過7個道教教派,分別為天師道正一派、上清派、北帝派地祗宗、清微 派、丹鼎派南宗、全真龍門派、青城派。其中道教青城派是於清代光緒二十四 年(1898年)由道士李調陽在青城山上皇觀所創,傳其徒唐復初、徒孫詹升 紅、劉升福後即未再傳。

  據現存上皇觀的於光緒二十七年所鑄的鐵鐘銘文雲: 李調陽,湖南人,光緒十五年遊方來青城山,初居天師洞,後攜其徒遷住上皇 觀,二十四年將廟產接買,更名“調陽仙館”,自立道派,並題詩云:“日升 月垣運乾坤,風雲雷雨轉法輪。海屋添籌回元氣,傳經衍派鎮青城。

  ”目前存 在的是全真龍門派丹臺碧洞宗。其弟子唐復初武功絕倫,有醍醐灌頂之功(類 似劈空勁功夫),被載入《灌縣誌》。由於古代的青城山地處西蜀,空氣清新,被喻為“神仙都會”。故多個道 教流派人士均到過青城山修煉,因此被排名為中國道教第五大洞天。但由於青 城山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易守難攻,故古代青城山的最高峰趙公山又是綠林 派武術的發源地。

  古代四川有句民諺:整爛就整爛,整爛過灌縣。所以青城山 在清代後既是道教的聖地,又是綠林好漢強盜響馬出沒的地方。加之空氣潮 溼,生活條件差,交通不便,所以修道之人在此修煉,既要練養生功夫,還要 能抵禦風寒溼痺,且要練辟穀功夫抵禦飢餓。同時實戰跳躍、躲閃功夫也是必 不可少的,因為有可能會遭遇強盜、猛獸、自然災害的侵襲。

  因此在青城山修 煉的道士中出現過很多武林高手。

  清末民初青城山道人張永平(已故中國道教 協會會長付元天大師之師)、陳琳(國家武協於20世紀90年代唯一確定的青城 派代表人物餘國雄之師)、張至清(曾任國民黨主席林森侍衛長)、李傑(原國家體委氣功康復部王慶餘教授之師)、彭椿仙、胡佐全、康德民、宋成興、 劉忠順、葉丹一(原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馮玉祥侍衛長)、唐復初等均 是武功出眾之人,部份人員成為傳說中的青城二十四俠。


阿探推書


青城山屬於世界級的文化遺產,是我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素來就有“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的說法,其文化底蘊不言而喻。

青城天下幽

青城山位於成都都江堰市,全山疊翠,群峰環繞如同城郭,因此而得名青城山。青城山以幽靜而聞名於天下,其上文物古蹟眾多,翠林、溪谷、宮觀交相掩映,一股濃厚古樸的氣息油然而生,非常值得一遊!

道教名山之首

青城山的歷史悠久,相傳黃帝之師——寧封子就是在此修道,不過青城山道教名山之首的地位,乃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天師張道陵所奠定的。

東漢順帝初年,張道陵最初是在鶴鳴山修道,不過兩山同屬一脈,在寫完二十四道書之後他又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道教也由此創立

張道陵在此羽化之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山中道教也逐漸興盛起來。

神仙都會之府

隋唐時期,統治者對於道教極為推崇,青城山上更是宮觀遍佈,不少高能之士都曾遊歷隱居在此,絕對稱得上是神仙府邸

唐朝末年,陶弘景的第七傳弟子杜光庭入青城山,將天師道與上清道融合推動其進一步發展。

宋元時期,道教十分繁盛,並且發展出了許多派系,如清徽派、丹鼎派、龍門派等等,現在的青城山道教所傳正是屬於全真道龍門派丹臺碧洞宗。

青城山是道教文化活態的傳承,它所展現的不僅僅是一個宗教文化,還延伸到了建築、醫藥、音樂等多個方面,值得我們去探尋訪古。


文史小棧


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屬道教名山。位於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處。主峰老霄頂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與劍門之險、峨嵋之秀、夔門之雄齊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譽。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風生水起好運來


抗戰時期,在青城山靈巖寺,南懷瑾先生結緣禪宗巨擘袁煥仙大師,開始了一段美妙的奇緣。


古道書院


有這樣一句話形容青城山,“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青城山》在我國算是比較出名的景點,它的景觀伴隨著教道文化,也是道教的發祥地,歷史文化名城,屬國家5A級風景區。


茶人阿歆


植被茂密,道教文化興盛,山上道觀內曾經拍攝西遊記五莊觀場景


話噬人


沒有去過,我的快手網名叫青城山下宋半仙,哈哈


子辰風水


好玩,的確是一個休閒避暑的好去處


灌裝機


青城山是中國有名的道教名山,也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之一。

自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被列為道教“第五洞天”,相傳,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

青城山屬於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來成都便不可不去的打卡景點之一。

青城山分前山和後山。

前山以文化為主,道教建築,文物古蹟眾多,在茂盛的叢林掩映下,道觀顯得格外清幽脫俗,道觀林立,亭閣點綴雨後的青城山,蒙著一層霧氣,宛若秘境之地,有得道昇仙之感。

最有名的景點為:天師洞、老君閣和上清宮。天師洞的“三清殿”據說建於1923年,匾額上康熙親筆書寫“丹臺碧洞”。老君閣內據說根據徐悲鴻先生在此的留下的著作紫氣東來,塑成太上老君像,放在殿內供奉。

後山以風景聞名,雖不如前山香火鼎盛,但秀美怡人,不負“青城天下幽”的美名。相比於前山的青石板平緩的階梯,後山小路更為陡峭、狹窄,然沿山路而行,山花爛漫,疊泉飛瀑,懸崖怪石,讓人目不暇接。

說起青城山,不少人會想起“青城山下白素貞,洞中千年修此生”,嘉慶年間,一本《雷峰塔傳奇》開篇寫道:且說四川成都府城西有一座青城山,重岡迭嶺,延袤千里……這山另有一洞,名為清風洞,洞中有一白母蛇精,在洞修行……這蛇在此洞修行一千八百年,並無毒害一人,因他修行年久,法術精高,自稱白氏,名曰珍娘。白蛇傳的故事也因此而來,也帶火了青城山,使得來往遊客以此為名前來。

(圖片選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