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不是电影的爸爸 票房只是一束塑料的花

寒来暑往秋去春来,中国电影行业在不温不火中走过了几十年漫长的时光。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追捧香港的动作片,美国的科幻片,内地的国产电影似乎无人问津。而在最近十年,情况慢慢变得不一样,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一部又一部国产大片横空出世,而它们的票房跟雨后的竹子一样,节节高升,甚至有的票房高到了让人瞠目的地步,中国电影似乎迎来了黄金年代,“东方好莱坞”已然由香港移到内地。

可是让人忧心的是,电影票房这一串串惊艳的数字,真的可以支撑中国电影长久的兴盛吗?2019年票房最高的两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收获票房49.7亿,其成本只有区区的1亿;《流浪地球》也有46.6亿进账,而它的成本仅有4亿。而算上以往,中国电影票房超过30亿的近10部电影,没有一部成本超过4亿,并且其中以喜剧居多。如果按照票房50%的分成,每部电影的投资人都可以获得十几亿甚至更多的利润,这真的是一场电影投资人“抢钱”的狂欢!

观众不是电影的爸爸 票房只是一束塑料的花

《流浪地球》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时尚的术语——“劣币驱除良币”。利润决定一切,电影行业的顶级制片公司都懂得这个道理,当他们仅仅投上两三亿,就可以获得十几亿的回报,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当然只有一个:加码投资类似电影,继续“抢钱”,直到“抢”不动为止。喜剧每个人都爱看,但是喜剧却最不能决定水准,当所有的资源都一窝蜂抢占这个价值洼地,没有投资人对高水准的大制作电影再有兴趣。冯小刚曾说过,“中国产生了很多垃圾电影,是因为有很多垃圾观众,去给垃圾电影捧场......”,话说得很糙,道理却很深刻。当随随便便一部电影就能有十几亿的利润,谁又有动力去拍一部高水准的大制作电影呢?

以美国科幻大片《阿凡达》为例,在十年前,它如天神下凡一般,开启了电影的3D时代。《阿凡达》成本高达5亿美元,一分钱一分货,影片中每个镜头都体现了电影工业的巅峰水平,最终全球票房28亿美元,达成了水准与票房的完美匹配。

观众不是电影的爸爸 票房只是一束塑料的花

《阿凡达》

张艺谋却是中国一位“另类”的伟大导演,他在发展中国电影水准的艰难道路上,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从在早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到最近的《长城》,每一部都是良心之作。以《长城》为例,这是一次中国大制作史诗电影的实验性拍摄,全片成本达10亿,讲述了在宋朝一支中国精英部队为保卫人类,在举世闻名的长城上与怪兽饕餮进行生死决战的故事。影片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秦腔表现,仪式感十足,这是张艺谋的野心,他在尽一份绵薄的力,要把灿烂的中国文化展现到西方世界。然而可悲的是,电影在中国票房惨淡,只有不到12亿,在市场化极度追求利润的现实下,这是次不小的打击,对张艺谋是,对中国电影也是。

观众不是电影的爸爸 票房只是一束塑料的花

张艺谋

观众不是电影的爸爸 票房只是一束塑料的花

《长城》

鲜花之所以夺目,因为它生机勃勃,更因为它需要小心呵护。当迎合观众成为唯一的选择,而观众更乐此不疲,中国电影又如何绽放绚丽?

观众不是电影的爸爸 票房只是一束塑料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