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輕易給娃貼上“熊孩子”標籤,等孩子變“壞孩子”,你就後悔了

愛給孩子貼標籤,總給孩子下定義。家長的這種行為屢見不鮮,因為孩子辦的一件事,一種行為,就要找到某個形容詞用到孩子身上。有時家長以為是單純為了形容的更加確切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有時是出於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用以發洩。但其實這種行為在無意中就影響了孩子的行徑。曾經就一個事實案例,一個孩子因為讀寫吃力被媽媽貼上了“熊孩子”的標籤,可不料不久之後發現造成孩子吃力的原因竟是患上了讀寫障礙症,自己隨意的貼標籤結果誤傷了兒子。

習慣給孩子冠以標籤的家長,面對著兩大不安要素:一是由於自己隨意給孩子加上的標籤,導致孩子越來越往標籤方向發展;二是在孩子標籤的背後,隱藏著孩子真正出現的一些問題疾病,家長不瞭解真實原因就隨意去貼標籤,錯怪了孩子。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大要素:孩子向標籤化的方向發展,這其實也被稱之為“標籤效應”。

別輕易給娃貼上“熊孩子”標籤,等孩子變“壞孩子”,你就後悔了

孩子在被標籤影響的情況下,會出現哪些不良情況呢?

1.限制孩子心理自然成長

孩子的成長的路程中,可能會作出某些行為動向,但是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其實是沒有太大概念的,往往是家長會給孩子的這些行為做評論。這無形之中其實就給孩子劃定了生長區域,比如媽媽說孩子連這道題都不會做,腦子轉的太慢了太笨了,孩子可能對做不出題是沒有什麼感覺的,但是來自媽媽的對自己下的定義,就給自己劃分到了腦子不好使的區域裡。這些標籤給孩子劃出了不同類別,把孩子圈在裡面,影響了孩子自然的生長方向。

別輕易給娃貼上“熊孩子”標籤,等孩子變“壞孩子”,你就後悔了

2.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對孩子貼上的負面的、壞的標籤,可能自己覺得這是句玩笑話,可是也會刺痛孩子的內心。孩子在一次考試中失利了,家長就訓斥孩子說“天生不是學習的那塊料”,這可能是在情緒比較高漲的情況下說出來的一句話,可是對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打擊都是很大的。在後面的生活中,如果孩子沒有及時調節回來,那在學習中可能就會覺得自己不適合,因此而放棄。因此我們真正怕的不是標籤,而怕的是孩子會把那些不好的標籤當真,最後演繹成現實。並且在此過程中孩子還會對家長產生很大的看法,小的時候覺得是家長傷害了自己的自尊,長大後還可能覺得是因為父母的打擊讓自己當初選擇放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實事求是,不要總讓情緒佔據了腦中的高峰點說出不利於孩子成長的話。讓孩子認清自己的問題所在,針對自己的問題去解決。適當的時候,家長還可以說一些“好標籤”,其實也是變相的去表揚孩子,讓孩子內心得到激勵更加努力勇往直前。

別輕易給娃貼上“熊孩子”標籤,等孩子變“壞孩子”,你就後悔了

關於貼標籤的第二大要素,也就是家長可能沒有了解真實情況就給孩子貼上了標籤。我們拿文章開頭孩子患有讀寫障礙舉例子,其實讀寫障礙症並不少見,只是生活中很少人會關注並且瞭解它,才以至於讓很多人被誤傷,被以為是智力有問題才讀寫不清。

在出現這種身體上障礙的問題時,家長首先應該做的是去安撫孩子,再就是要多瞭解孩子的病因病症,去掉隨意給孩子貼的標籤。

具體做法父母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重視孩子本身問題

像患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可能在寫字執筆時肌肉不協調,所以導致寫下來的字模糊並且經常寫錯,在朗讀發音的時候也經常磕絆並且多數很拒絕去閱讀朗讀。所以,如果孩子是這種情況的患者,一定要重視病情。在生活細小處發現病情,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如果父母不了情其真正原因就貼以標籤,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是有這樣的病情的,以為自己是正常的,但是由於標籤的緣故,沒有努力而選擇放棄。所以這時候,家長可以抱一抱孩子,安撫孩子告訴他,你會陪著他,跟他一起努力。

別輕易給娃貼上“熊孩子”標籤,等孩子變“壞孩子”,你就後悔了

2.讓孩子養成成長型思維

當孩子因為自己本身的某項缺陷而陷入痛苦中時,其實可以試著去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也就是讓孩子用積極健康的態度去面對。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遇到困難要努力而不是逃避。努力後的結果可能不會如意,但是未經努力的結果一定不會如意。史泰龍曾被電影公司拒絕過1855次,但是每一次拒絕都沒有吹滅他心中的鬥志,在考驗與磨難下,長時間的努力終於換來了出演電影的機會。這就是努力能得來的結果,哪怕小,哪怕渺茫,也永遠不要讓它湮滅。

當孩子覺得自己是不幸的,擁有這樣的病情是上天的不公,家長也可以勸慰孩子,上帝給你關上了一道門,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很多優秀的藝術家,都患有一些精神疾病或者身體疾病,但是不會妨礙他們在藝術方面的創作和成績。家長告訴孩子你雖然不是出名的藝術家,但同樣在某個方面某個領域是比別人要優秀許多的,只是你還未發掘出來,所以不要因此氣餒。

別輕易給娃貼上“熊孩子”標籤,等孩子變“壞孩子”,你就後悔了

3.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

本在在家長一些不好的標籤打壓下,孩子比較容易失去原有的自信心,再加上自己本有的一些真正病症,就更有可能在對待一些事情的時候,會下意識的反映自己不行做不到。所以很好的方法就是家長與孩子一起努力,給孩子加油打氣,幫助孩子重拾自信心。比如孩子有讀寫障礙,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朗讀課本,耐心的一點點來,在長時間的鍛鍊下一定會有進步,那這逐漸取得的進步,其實就是讓孩子自信心找回的過程。

別輕易給娃貼上“熊孩子”標籤,等孩子變“壞孩子”,你就後悔了

總而言之,愛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家長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一下,無心的話語可能正好擊傷了孩子幼小的心。孩子的未來還很長,如果從小能夠施以積極健康的教育方式,那對孩子的心態也是有著好的影響,再大的困難,只要擁有一顆陽光正面的心也最終會跨越過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