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一場梨花雨

邂逅一場梨花雨

四川 何苗

聽說瀘縣雲錦鎮的雲錦山的梨花開了,而且很有看頭。於是便有了驢行雲錦山的強烈慾望。在之前我已有兩次輕便車驢下酒城瀘州的經歷,讓我對此次驢行充滿了信心。3月27日凌晨7點,春寒料峭,霧濛濛的,龍城還在半醒半夢中,我便騎上輕便車上路了。一路上金黃的油菜花還在競相綻放,在霧氣中顯得嬌豔欲滴,空氣中有濃濃的油菜花香,沁人心脾,心兒倍受鼓舞。

6年前,我們好友幾家曾相邀摩駕立石鎮玉龍湖,走的就是萬得路,只是這次是要霸王強上弓——硬來。 當然路途的遙遠,其間的辛苦自不必說。但心中裝滿對梨花的期待,讓我一次又一次的把勞累拋之腦後。一個人的騎行並不是孤獨的,相反我覺得與我擦肩而過的人們才是孤獨的。一路上,我翻遍腦海回想著有關梨花的一詞一句,一詩一畫。我首先想到了唐朝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以及南朝梁子顯《燕歌行》:“洛陽梨花落如雪,河邊細草細如茵。”我期盼雲錦山的梨花盛開就有如此壯美的景象。

太陽完全出來了,陽光明媚。在中午11點40分,我終於抵達雲錦山腳下。可是上山的路上只見到幾株矮小的梨樹,開滿了雪白的梨花,但這並不是我想象的。難道走錯了路?大概行了10多分鐘,看見了雲錦山的煙霞閣禪院。院前已停了好幾輛小車。放好車子,走上新修的閣樓憑欄遠眺,頭頂是久違的藍天白雲,在明媚的陽光下,柏樹婷婷玉立,油菜花黃得更加妖豔,麥苗兒綠得發亮。豌豆花叢蝴蝶翩飛,蜜蜂嗡嗡,田園與村居在花香和春風中十分恬靜和諧。好一派旖旎多姿的田園風光啊!

正陶醉中,一位大哥對我說:“你是來參加梨花詩會的?”我說:“不是,我是來看梨花的。可是怎麼沒看見梨花呢?”大哥說:“哇,你沒找到呀?跟我來。”大哥帶我轉到閣樓的另一道樓臺上,伸手指向200多米遠的樹木茂密處,“在那。”“哦。”順著大哥的手,我依稀看到一片鮮嫩的葉子叢中,有雪一樣的白。一個老太婆接過話去:“看梨花明年要早點來,現在梨花有些已經落了,這裡的梨樹聽說已經有200多年了,大得很!”其實我早就知道3月21日,瀘縣文聯要在雲錦山舉辦第2屆梨花詩會,滿以為這個禮拜天來還行,沒想到竟遲了一步,真可惜看不到梨花如堆雪盛開的景象了,心裡不免有些失落。但既然遠道而來,還是要看看的。

沿著一條炭渣鋪成的小路,我找到了梨園。哇!幾十棵梨樹直徑大約都在30釐米以上,高者30多米。虯枝蒼勁盤旋,形態異美,應是畫家寫生首選,我一下被震撼住了。梨園的梨花部分已經開始凋落,枝頭吐出嫩紅或嫩綠的葉子。偶爾有一片一片白色的精靈,飄落我的頭上,肩上,眼前,感覺十分美妙。還有幾棵開花可能要遲一些,正在枝頭盡情綻放,在陽光白得耀眼,看起來仍顯壯觀。這已經極大滿足了我的願望。總有一些要等我的呢。可以想象,如果早一些來,整個梨園,豈不熱鬧非凡啊。

靜謐,偌大的一個梨園,此時只有我一個人,我聽到了梨花在枝頭呢喃。沐著溫暖的陽光,我的心兒就像枝頭翩躚的蝴蝶,輕靈又活力。林中遍地是梨花瓣,像鋪下一塊白色的花毯。幻想在這迷人的花海中,江陽的才子佳人們潑墨揮毫,引吭高歌,題詩作賦的場景,該是多麼的激情!多麼的詩情畫意!多麼的令人難忘!幻想有一對戀人,在此幽會,難道不是一件極浪漫的事情。正想著,微風吹拂,梨花紛紛飄落,如白雪紛紛揚揚,如蝶群翩翩起舞。又似有一群梨花仙女在天上盡情撒花。雲錦山就是天下最幸福的新娘。哇!好一場漂亮的梨花雨,好一場浪漫的梨花雨,好一場名符其實的梨花雨。雖然我沒有目睹整個梨園雪壓枝頭的盛景,但是我遭遇了一場永生難忘的梨花雨。呵呵,也算不虛此行了。我用雙手接住那一片片白色的魂靈,把它認真端詳。在這生命逝去的瞬間,它仍不忘給人們留下精彩的記憶。

飢腸轆轆,告別梨園,已是下午1點多鐘。在返回煙霞閣的路頭,一個老人正興奮地給遊人介紹,梨園的梨子是如何如何的特殊,她也說不清楚,就一句話:“和別的梨子反正不一樣的甜。”老人還說,“在梨子成熟的時候,把梨子切成片,然後曬乾,在觀音菩薩生日那天再做成黃粑給人們吃,能保佑你健康長壽,事業有成,家人個個都好得很。”老人樸素的話語,就像春風拂面,讓人感覺特別舒暢。心裡也真像吃到了那反正不一樣甜的梨子一樣甜。

彭荊風的《驛路梨花》告訴過我們,有梨花的地方,必然就有人家。雲錦山有這幾十畝的梨花,可以想見當年雲錦山煙霞閣禪院的香火之盛。在煙霞閣吃過齋飯,向管理員討要了一本《雲錦山》,從書上得知雲錦山文化底蘊深厚,雲錦鎮是藝術家羅大千,作家與文藝評論家何開四的出生地,而且朱德總司令當年也曾登雲錦山賞花賦詩,並和當地的一個熊秀才在煙霞閣成立了振華詩社。本來還要細看的,沒想一不小心遺落在路上。

曾經待宇閨中,如今廣為人識的雲錦山,讓人愛了又愛,那如雪的梨花功不可沒。在三月遭遇一場梨花雨,是人生旅途中一件多麼幸運,多麼幸福的事情。春光易逝,吟一句唐朝杜牧的 “帶葉梨花獨送春”,就能生出萬千感慨。雲錦山,明年我一定早來!

2011.3作。已發表於《瀘州晚報》。

何苗,筆名,深夜,深夜的燈盞,苗子。頭條號,苗苗行攝。四川瀘縣人。在《詩刊》《草堂》《工人日報》《中國國防報》等各級報刊雜誌發表大量作品。

通聯:何苗 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福集鎮龍腦橋小學

郵編:646106

邂逅一場梨花雨

2019年攝於瀘縣雲錦山


邂逅一場梨花雨

2019年攝於瀘縣雲錦山,有兩文友模特


邂逅一場梨花雨

2011年攝於瀘縣雲錦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