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面積欲翻番,規模大戶給補貼,這個產糧大省緣何發力中藥材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中醫展現出了其強大的作用,也推進了中藥材種植意向的擴大。近日出爐的《2020年黑龍江省中藥材產業發展工作要點》顯示,黑龍江計劃通過擴大生產規模、提升產業水平,全力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確保全年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260萬畝、產量50萬噸、產值突破百億。

黑龍江省是我國產糧第一大省,但不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是,黑龍江還是中藥材種植大省,是全國藥材主產區之一。由於黑龍江地處地處寒溫帶,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土質肥沃,且耕地連片,適宜大面積、機械化種植,具備生產優質中藥材的天然稟賦。現該省有道地藥材100多種,年產道地藥材30萬噸,其中100畝以上品種有80多種,500畝以上的有50多種。以刺五加、五味子、人參、西洋參、關防風、赤芍、火麻仁、板藍根、鹿茸等為重點的“龍九味”在藥界享有盛名。

種植面積欲翻番,規模大戶給補貼,這個產糧大省緣何發力中藥材

由此來看,黑龍江也並非今日對中藥材才心血來潮。隨著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該省一直在謀劃中藥材這篇大文章,以解決種植規模小而散、產業鏈條短、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不過,這次步子邁得最大、最快。

資料顯示,2018年4月,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廳發佈的《推進全省醫藥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末,全省中藥材種植和撫育面積計劃達到150萬畝。在2019年編制的《黑龍江省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9-2025)》又提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其中,到2020年,黑龍江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將達到180萬畝,產量36萬噸,產值72億元;到2025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將達到250萬畝,產量50萬噸,產值100億元。

種植面積欲翻番,規模大戶給補貼,這個產糧大省緣何發力中藥材

而今年“260萬畝、產量50萬噸、產值突破百億”這三組數據,對比上述規劃來說,顯然是要提前5年實現原定計劃;較2018年該省中藥材種植面積124.6萬畝、產量約25萬噸的兩數據,均翻了一番。其目的也很清楚,審時度勢,化“疫”為機,大力佈局“寒地北藥”的中藥產業,力求以中藥材產業拉動農民增收幅度、藥材整體品質和龍江道地藥材國內市場影響力“三個提高”。

那麼,黑龍江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是否會影響該省糧食生產呢?

不妨看看下面一組數據:

2019年黑龍江糧食總產量達1500.6億斤,實現16年連年豐收。這一年,該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億畝以上。其中,玉米種植面積8811萬畝、大豆麵積6419萬畝、水稻面積5718萬畝,大宗蔬菜種植面積453.5萬畝。

而2019年即便同比增長了12.8%,黑龍江省中藥種植面積僅為140.5萬畝,尚不到玉米、大豆、水稻三種主要糧食作物單一品種的4%。即便今年擴大到260萬畝,也難以撼動這些糧食作物的地位。

種植面積欲翻番,規模大戶給補貼,這個產糧大省緣何發力中藥材

據悉,為實現今年中藥材生產目標,黑龍江將鼓勵地方出臺配套政策,重點對專品種種植面積達到200畝、500畝及1000畝以上的經營主體給予補貼和獎勵。支持綠色、有機中藥材生產,鼓勵訂單種植,產銷銜接,實現優質優價。同時,組織評選省內中藥材單品種種植大王,大力宣傳創業精英、致富能手、 能工巧匠。

在打響綠色大米、有機雜糧、非轉基因大豆等綠色農產品之後,黑龍江能否再增添“優質龍藥材”新標籤,對於這片黑土地,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