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小学德育教学中的“无中生有”是非常必要的,从“无”到“有”的相互融合和相互统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一个是无形的,一个是有形的,以无形的教学方法,内化为小学生有形的行为道德规范,要想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教化德育,在教学策略的运用方面更为灵活,因此,探索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的教学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基于《义务教育小学德育要求》,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试图在看似无序的德育活动中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一、教无定时,时时有德育

教无定时,时时有德育对小学德育教学至关重要。 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不应拘泥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注重利用各种时机开展德育教学,对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大有裨益,有助于水到渠成地完成德育教育。道德教育是于细微之处的教育,要想做到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 必须了解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敏锐地观察学生,善于捕捉稍纵即逝、弥足珍贵的道德教育瞬间。为帮助学生理解德育的内涵,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 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慧眼一颗爱心,注重品德教育的随机性,把握“言贵其时”、“遇事则诲”的教育时机,具备因势利导的教育艺术。 德育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之上,在课下的很多时候往往具备德育的时机,比如下课之后发现学生乱扔垃圾,教师只是批评教育,停留在说教层面, 收效则甚微。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主动捡起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学生,用规范的行为、文明的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 这样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二、教无定师,人人可为师

所谓教无定师,就是说在学校开展德育教学工作中,不仅仅是品德学科老师的工作,而是要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观念,全体教师都应肩负起德育的重任,齐心合力为学校的德育建设做贡献。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只有学校管理者、各学科教师都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才能切实提高德育教学质量。语文学科教学内容丰富,有很多德育素材,如在学习《游子吟》时,老师让学生感受其意境,并说说体现母亲关怀的一件事,要求学生对母亲说一句话。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对母亲充满感恩, 无形中可以起到渗透德育的效果。数学学科抽象性较强,很多时候需要辩证思考问题, 许多优秀的文化也蕴含在知识教学中。如学习“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家祖冲之,是他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数第七位, 比西方早上千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体育学科中也蕴含着德育内容,如球类、田径项目运动的开展,老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磨练学生的意志,塑造学生坚强的体魄;接力跑、拔河活动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学生互相合作、维护集体荣誉。不仅如此,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学校管理者也肩负着德育的责任,应努力创造人文德育、生活德育和生态德育环境。如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安排教师、学生轮流作国旗下的讲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学生的爱国信念,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三、教无定所,处处能熏陶

德育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基础,德育教育还应贯穿于小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学德育教学的场所上看,将课内课外教育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立体地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在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的同时, 拓展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形成处处熏陶德育的氛围,更容易深化德育教学工作。对学校而言,德育教学任重道远,还应加强对德育的校园文化宣传,精心布置宣传栏、黑板报、少先队活动室,让每一处都能发挥育人功能。积极发挥校园广播的作用,表彰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道德要求和教育思想,可以使学生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行为。又如在传统节日渗透德育,组织专题读书等活动,了解节日的由来,并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对家庭而言,家庭道德教育是小学生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德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日积月累的生活,家庭对孩子的德育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采取家校合作的形式,跟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重视对学生的德育,使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正确引导孩子。如我校在开展“劳动伴成长”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求家长督促学生每周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学生对思想品德的理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对社会而言,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的互助合作。如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还不太懂得孝顺的概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实践活动的方式身体力行参与进来,体会做人的道理,不失为德育的有效途径。如带领学生开展去慰问生活困难的老人的活动,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关心长辈, 这些教育实践活动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四、教无定材,项项皆育人

德育的最高境界是“无中生有”,让德育不依靠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自觉发展成学生的行为,起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在德育教材的应用上,深入挖掘德育教材中的教育资源的同时,我们也应树立“教无定材”的教育理念,理性看待课本教材不是德育教学的唯一资源,德育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德育教德育真正孕育在小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如学生捡到东西交给教师,教师要及时表扬,赞扬学生的良好品格,树立榜样,让平凡的小事体现教育的价值。

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五、教无定法,种种皆塑造

教无定法,小学德育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才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现如今,德育教学的方法较多,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性活动、游戏等,都对德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寓理与情,寓教与乐”,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教无定法,种种皆塑造,在具体做法上,不同学科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如我校综合实践学科,开展“捡爱”活动,把校园里的废纸、废塑料瓶、废铁等分类收集,再把废品卖掉,收入所得送给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用于购买学习用品。在活动中既推进了垃圾分类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爱心。健康教育,科学安排一日三餐,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身心;美术课让学生画天安门、国旗等内容,让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课让学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等歌曲,使学生在歌曲中感受祖国的伟大美好。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能开拓学生的德育视野、提升品味,使之受益。

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学效果

六、结语

总之,小学德育中的“无中生有”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在小学德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德育教育进行顶层设计,从教无定时,时时有德育;教无定师,人人可为师;教无定所,处处能熏陶;教无定材,项项皆育人;教无定法,种种皆塑造等方面,积极探索小学德育中“无中生有”灵活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师德师风、校园环境等“隐性德育”功能,最大化发挥德育的实效,才能不断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水平,促进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