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克:對即將發生的成本,我們必須思考是否有足夠的收入來彌補

在談到即將發生的成本時,我們也必須去思考是否有足夠的收入來彌補。

——德魯克《非連續時代——轉型社會守則》

德魯克認為,企業的投資要能夠贏利,贏利絕對是第一任務,而企業的贏利有賴於企業每一位成員的努力。我們以郭士納為例。

德魯克:對即將發生的成本,我們必須思考是否有足夠的收入來彌補

1993年郭士納就任IBM公司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郭士納的加盟,對IBM有著重大的突破意義——他是IBM第一次從本公司之外引進最高領導人。當時的IBM形勢不容樂觀,公司的各條戰線和各大板塊都存在著致命問題。郭士納上任後採取的第一項措施就是裁員——這就是空降高管的好處,因為是外來者,在公司內部沒有枝枝蔓蔓的人際關係,裁起人來,毫不手軟。

郭士納在一份備忘錄中記載了當時自己出臺這項措施的真實心境:我知道你們中的很多人多年來一直效忠於公司,對這個公司很很深的感情,令你們沒想到的是,到頭來卻被公司評價為多餘的人,這一定令你們很生氣。我知道這對大家來說都是痛苦的,但我深切感到裁員就是公司最希望我乾的事情,並且所有人都知道採取這一措施是必要的。

裁員措施與IBM一貫堅持的企業文化精神相違背——不解僱是IBM企業文化的重要支柱,IBM的創始人托馬斯·沃森及其兒子小沃森認為,不解僱政策可以讓每個員工覺得安全可靠。但是,現在郭士納所採取的政策使公司上下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他總共辭退了至少35000名員工。

德魯克:對即將發生的成本,我們必須思考是否有足夠的收入來彌補

我們必須承認郭士納的措施是正確的——經過他的整頓和改革,IBM在短短6年內重塑了企業的偉大形象,走上了迅速崛起的復興之路。郭士納提醒了我們,雖然贏利是任何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目的,但是促進企業贏利目標的實現,卻是公司上下共同的責任。

作為企業組織的一名成員,任何員工都要為公司創造財富的責任。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贏利是整個社會繁榮不可或缺的義務和責任。假如做不能贏利的工作,還不如一開始就不做,也沒有必要做,因為做了也沒有任何意義。”這就要求組織成員必須把促進組織創造利潤作為最大職責。

杜邦集團創始人亨利·杜邦宣稱:“企業利潤高於一切。”所有杜邦家族的男性成員假如在杜邦公司工作一段時間之後被認定為無法為促進公司創造效益提供支持,就會被要求退出企業。在亨利·杜邦眼裡,只有家族服務於企業,決不讓企業服務於家族。不能為組織創造利潤,那就是組織的累贅,是公司的冗員,為了公司發展的需要,這部分人必須被清理出去。

德魯克:對即將發生的成本,我們必須思考是否有足夠的收入來彌補

創造利潤是每一個公司都是必須秉承的首要發展原則。而利潤的產生必然仰仗於組織成員的付出和努力,企業的興衰成敗、收益多少都與成員的努力緊密相連。當每一名組織成員都把創造利潤作為自己的最大職責和神聖使命,併為達成職責和使命創造性工作時,這個組織將會迎來更大的利潤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組織成員也將獲得更大的收入和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