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裡《猴曇仙》

春天的山是極美的,草木競長,群花鬥豔,百鳥爭鳴。今日難得的大晴日,又正值週末,便約上一群熱愛書畫的朋友共登春山,賞美景,話詩情。

猴曇仙地處安仁縣洋際鄉和靈官鎮的交界處,海拔約800米,是當地最高峰,因其形而得此靈名。據說,在晴朗的夜裡,站在猴曇仙頂可眺望耒陽市的萬家燈火。此山亦是安仁勝景,其雪嶺晴光是本縣老八景之一。冬天雪後,山頂積雪久而不化,陽光照在雪上,熠熠生輝,幾十裡外都看得到,此為“雪嶺晴光”。立春時節,不知猴曇仙又是怎樣的景色,同行的唐校長說現在山中寶貝多著呢,心中更是充滿期待。

早上8點出發,從安仁到洋際,路上連綿的山是極美的,整個山都是深深淺淺的綠。白色的檵木花滿山遍野,夾著樹木的綠,整座山如同起伏的綠浪,層次分明。洋際市場熱鬧非凡,比渡口的集市大一些,吃的也多一些。雖沒下車,熱氣騰騰的包子,滿是陷的燙皮,整車的各式水果,還有早就聞名於縣的米豆腐,看得眼花繚亂。

到了山腳,映入眼簾的是滿目的梯田,沒有耕種,長滿了綠油油的春草,遠看如一道道綠色的瀑布。水牛、黃牛點綴著,如同瀑布上的石子,恰到好處。近看,草裡夾雜著零零碎碎、星星點點的花,蟲兒你追我趕,歡樂得很。往上看,景色截然不同,成片的竹子,如同走進了蔡倫竹海,但相比之下更美。竹子下有成片的黃色灌木叢—棣棠花,如明黃色的地毯,集體迎風搖曳,在熱情地歡迎著我們的到來。

行至半山腰,人家越來越少,竹子越來越茂盛。同行的朋友說冬筍和第一批春筍是不能長成竹子的,這讓我對竹子更心生敬佩。它除了高風亮節、中通外直、虛懷若谷,它還回報著這個大自然。每每這個時候人們就曬竹筍,醃竹筍,製成一道道美食。山中的草藥是極多的,我們挖到了奶參、何首烏,清香怡人。尋到了胡頹子(土名吊筒管、三月果)、虎杖,酸酸甜甜。唐校、張老師對植物都頗有研究,邊走邊介紹著植物名稱和藥用價值,甚至連每種植物各個地方的不同叫法都知道。與其說是在爬山,不如說是一場自然文化盛宴。山,真是個秘密花園。山中之物,真個個都是寶貝。

越往上爬,路愈細,還分出很多羊腸小道,我們和桂子老師走散了。山上來的人少,走著走著便沒了路,還有許多地方被曾經的大風颳倒或霧凇壓垮,橫七豎八,我們便在竹林裡穿梭,開始了一段竹林探險,驚險又刺激

登頂,碧空萬里,神清氣爽。山裡手機信號不行,還得靠口喊。一聲聲“啊”中,我們兩隊可算成功匯合。大家在一塊大石頭上合影留念,共享帶來的美食。山頂除了天然的大型沙石可供躺坐,還有搭建的小桌小椅,聽說是耒陽人建的。可能我們的笑聲太過溫情,溫順的羊兒不知從哪排成一隊走來,還發出嬰兒般的叫聲。

休息片刻便準備下山,我們換了一條路,涓涓泉水和石流小溪隨處可見。喝足猛然發現成片的魚腥草,便開始了一場採摘大賽,尋了一戶人家,洗淨討點鹽便拌著大吃起來。善良淳樸的農戶還給了我們每人一碗紅棗蓮子粥,中餐吃這新鮮的野味,如唐校說的,打個嗝都是香的。

再往下走,尋到一方古井,旁邊竟還有幾株茶樹,剛好兩葉一芽,張老師便去摘,叫我嚐嚐看。我膽子大得很,能上山,能上樹,只要是聽說能吃,沒有不敢入嘴的。在泉水裡淌淌,便吃起來,入口微苦,嚼後回甘回香,比清新口香糖的效果好得多。攢了一小口袋,準備回家殺青,用開水泡著喝。

到了山下,看著成片的棣棠花、鳶尾、黃花石蒜(有個詭異的名字“忽地笑)、石菖蒲、山龜子等花草怎麼耐得住誘惑?把山色勻一分到家中才好!自制了竹器,不亦樂乎地挖著。溝里長滿了野菜,清明花、艾葉、鴨蹼芹、水芹、歐菜,明買點排骨和奶參同煮,把這些野菜放裡面汆一下,沒有一絲雜味,整個屋子都是香的。

春天裡《猴曇仙》

爬山很有趣,跟志同道合的人爬山更是有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