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寫的《長恨歌》,多處褻瀆唐玄宗,為何沒有被問罪?

謝欣桐


如題,鄙人認為白居易不但不應該被問罪,反而應該收到統治集團頒發的小獎狀。原因有以下幾點:

1.《長恨歌》的立意主旨

首先問題中的多處褻瀆,我想應該特指作者對於玄宗皇帝好色的描寫以及安史之亂的敘述。現就這兩個重點試做分析。

《長恨歌》開始的“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這一句,意思很明確,是說皇帝好美色而尋找多年。但古代君王的好色乃為通病並非玄宗一人獨有,對於此問題《孟子·梁惠王下》有如下記載:

“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對曰:昔者,太王好色,愛厥妃,詩云: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當是時也,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王如好色,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這段話是宣王對孟子說他有好色的毛病,孟子引述周太王昔日帶愛妻馳馬的故事以說明好色如果能夠推己及人,想到老百姓的疾苦,那麼好色對於施行王政便不會有影響。

說回《長恨歌》第一句,此句向我們暗示玄宗的好色乃是由來已久,但他勵精圖治依舊有了開元之治,所以詩中點出其好色只是為了楊家有女的出現而已沒有任何貶損之意。

再來說“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的安史之亂,首先在鑑賞文學作品必須立足於文章主旨,《長恨歌》的主旨是對於偉大愛情的歌頌與描寫,玄宗與楊妃的故事不過是作者為了他認為偉大愛情的面貌所用的道具罷了,他想要歌頌的是那種“上窮碧落下黃泉”,“在天願作比翼鳥”的至死不渝的偉大愛情,而玄宗與楊妃的故事最動人之處,正是它的悲劇性,唯有死別才能使整個感情得到昇華,因此寫安史之亂也不過是為了寫此悲劇,進而使感情更具表現力與感染力罷了,並且我們從詞句中可以看出對安史之亂的敘述也只有客觀史實描寫而沒有任何私人感情的傾注。

2.為皇室遮掩了一樁醜聞

很多人對於唐玄宗與楊玉環故事的瞭解途徑就是《長恨歌》,文中把楊玉環寫成了“養在深閨人未識”的閨閣女子,但真正的史實告訴我們,他們的愛情故事不過是一段公公爬灰的宮廷醜聞罷了。

楊玉環並不是詩中描繪的雲英未嫁的閨閣女子,而是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的原配妻室,但楊玉環美貌是真的,所以讓自己的公公生出了覬覦之心,玄宗為了得到這位美人,逼迫兒子與其和離,再把楊玉環送到皇家的道觀把她重新包裝了一番,於是原來的壽王妃成了太真道姑,最終順利成為了玄宗的貴妃。

公公爬灰兒媳這樣的事情放在哪裡都是醜聞,但在白居易筆下卻被寫成了這麼一個悽美動人的愛情傳奇,而這首詩歌也因為其作者的知名度而使很多人只知《長恨歌》而不知真相究竟為何。

所以我說李家人不但不該降罪於白居易,反而還欠這位大詩人一份大禮。


暮雪堂星野


蒙元統治時期,非常不重視文化,科舉不興,但對於讀書人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隨便寫,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文字獄什麼的,根本不存在,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去看你寫了什麼。這就是霸氣,這就是自信,寫寫畫畫的不算什麼。唐朝也是這麼一個包容自信的朝代,他們對於文字的懼怕,完全沒有宋以後那麼嚴格。

另外《長恨歌》也沒有什麼褻瀆唐玄宗的地方,是不是褻瀆關鍵看你怎麼看,白居易寫的很多都是事實,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想象。唐人風氣本來就豪放,裡面摳字眼什麼的,唐朝人根本不在乎。


昭烈名臣


我沒有在《長恨歌》中看到有褻瀆唐玄宗的意思,看到的是一個帝王真實的愛情故事。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說有褻瀆唐玄宗的也許就是開篇的兩句,但《長恨歌》的發表沒有被禁止成為天下傳唱,白居易沒有遭到迫害,這恰恰說明大唐開放包容的政治風氣,和人們對愛情的追求及包容。

唐朝的政治風氣包容開放,充滿了浪漫主義色調,不會輕易開啟文字獄。

文字獄是古代皇權下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手段。

縱觀史書,除了清朝,因為文字獄獲罪而被殺的文人,大多都是對皇帝本人或時局進行惡意辱罵,以及對當時的禮法極大蔑視的結果,如漢朝楊惲案、曹魏嵇康案、北魏國史案等;

其他的頂多就是驅逐出京城、降職、永不錄用,如宋朝烏臺詩案、元朝黃謙之案、元朝樑棟案、明朝韓邦奇案、明朝吳廷舉案等。

正因為大唐不輕易開啟文字獄,所以造就了一個無比榮光的時代。

唐朝這種開放包容的胸懷並沒有因為安史之亂而改變,相反對安史之亂的產生是帶著反思的。
因為時代的侷限性,當時的大唐人民是認識不到安史之亂爆發的真正原因,他們只會認為這是楊貴妃迷惑君王、混亂朝綱而導致的。

這種思維嚴重影響唐玄宗的聲譽,這不是一般的昏君了。所以唐朝當權者急需一個理由來給這位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君王洗白,這個時候白居易出現了。

他的一首《長恨歌》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的悽美愛情展現在世人面前。

他用手中的筆告訴大唐人民,唐玄宗不是昏君,楊貴妃不是妲己,他們之間是存在真正愛情的。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是最純粹最偉大的愛情宣言,自古以來還有什麼比愛情更能打動人心呢?


《長恨歌》一出自然會化解大唐人民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怨恨!

何況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漢皇”代替“唐玄宗”、用“漁陽”代替“范陽”,這種為尊者諱和借代的文學手法是符合時代的主流思想,而且還兼有為李隆基洗白的嫌疑。

既然如此,開放包容的李唐皇室又有什麼理由來降罪白居易呢?恐怕他們笑都來不及吧!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江東汪郎


說褻瀆,其實有些言過其實了,而且白居易說的大多也都是事實,在唐朝那個時,言論還是很自由的,士大夫階層本身就掌握著言論自由,而作為天下聞名的詩人白居易,他的一生其實很多情況還是很自由的,可以掌握自己的話語權,這樣的情況就造成白居易可以更多的暢所欲言。


其實長恨歌最主要的也是為了,歌頌唐明皇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其實在愛情當中,無論是像好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以現在來看的貶義詞,但是對,當時來說,其實並不是貶義詞,反倒是一些比較中性的詞彙,而這種詞彙,用起來的話會讓,整個詩篇顯得更加的有生趣,所以其實以我們現在理解,那是不好的詞,但是在古人並不如此認為,


所以即便是白居易說了唐玄宗很多,現在覺得不太恰當的話,但是在唐朝的時候,卻並不是那樣,認為的,畢竟在一個皇權社會,如果說對於之前的皇帝要是有所褻瀆的話,還是會被大力鞭撻的綜上來看,白居易其實並沒有說唐玄宗和楊玉環任何的壞話,而且他也儘量的規避了,因為詞彙不當而造成的影響,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對於長恨歌的一種保護


1135165253


大唐盛世。全世界都來學習。


南陽知事


說褻瀆,其實有些言過其實了,而且白居易說的大多也都是事實,在唐朝那個時,言論還是很自由的其實長恨歌最主要的也是為了,歌頌唐明皇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其實在愛情當中,無論是像好色,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以現在來看的貶義詞,但是對,當時來說,其實並不是貶義詞,反倒是一些比較中性的詞彙,而這種詞彙,用起來的話會讓,整個詩篇顯得更加的有生趣,所以其實以我們現在理解,那是不好的詞,但是在古人並不如此認為。


以你為癮3480


唐代可不像後來滿清有文字獄,唐詩如果說議論時政,或者是評點先皇都有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