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穿越到明朝,能否聽懂明朝人的語言?

ベ斷橋煙雨ミ2670


總體看,從明朝往前至前秦,中國的社會制度、文化、服裝等都沒有太大變化(元朝除外),清朝也主要是服裝、髮型上不同,這期間的國人如果相互穿越,交流上應該沒多少不適應。

可到了民國之後,各方各面的變化就大了,當今社會體制的徹底變遷,各種外來文化、新的詞彙、專業用語等,現代人因為懂歷史,穿越到明朝也還能應對,但古人穿越到現在,恐怕是被弄得一臉茫然,不知所措,處處都會感到行不通了,又何止只是語言上的障礙。





塞外失馬翁


我們那裡的方言,一直被認為很土。有些字只會說不會寫。比如,普通話說“我被他害了”,我們土話說“我吃他害了”。因為這個經常被操著半文不白的所謂“官話”的城裡人嘲笑為老土。後來在頭條看到,原來朱元璋那時候就說“吃他”而不是“被他”。我覺得明朝話可能跟我們那裡的方言差不多吧!


月光如水人如蝦


漢字是中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即便是一個普通的現代人,也能夠讀懂千年前的文字。正如我們從小到大接觸學習的詩詞古文一樣,不論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還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亦或是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理解古人文字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困難。文字能夠理解,那麼語言能聽懂嗎?


以題目中的明朝為例,明朝由朱元璋建立,而朱元璋即主要開國功勳集團都出生於江淮一帶,因此明朝的官方語言是江淮官話。當然,江淮官話作為一級官話方言區,幾乎囊括了今天江蘇、安徽大部和湖北部分地區。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定都南京,故明朝使用的標準語,準確的說是以南京話為代表的江淮官話洪巢片。而作為官話的一支,現代人理解起來並不困難。


江淮官話與現代普通話


中國是一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數千年的文明演進中,形成了獨特而美妙的中國漢語,成為華夏大地上使用人口最多,覆蓋面最廣的語言。也正因此,在漢語發展過程中,受地理環境,人口遷徙,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七大方言,各方言之間的語言、詞彙、語法等都存在較大差別,造成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語的特殊情況。

△中國漢語方言圖

在語言和文字傳播還很落後的古代,為解決不同區域人們的溝通問題,總結出一種全國通用的基礎語言成了必然選擇。

因此,早先先秦時期,就形成了一種以洛陽古音為標準的同樣語言,稱為“雅音”。秦朝統一中國後,以洛陽雅言為基礎統一了六國語言,形成了延續至今的官話語法體系。


西晉永嘉之亂後,北方漢民南遷,洛陽雅音與吳越地區的古語融合形成了金陵雅音,並在南方四朝流傳,形成了後來的江淮官話。明朝建立初期,定都南京,又因明太祖朱元璋及主要開國功勳為江淮籍出生,所以明朝放棄自商周以來一直傳承的洛陽音,改用江淮地區的南京音為全國標準語。

△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從南而來的南京話與北方語系融合後形成了北京話,清朝雍正年間,設立正音館,開始推廣以北京音為基礎的北京官話,後逐漸取代南京官話成為全國標準語,稱為“國語”,民間稱“官話”。這裡的北京官話,就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普通話沒多大差別了。

△明朝“普通話”《洪武正韻》

綜上,從洛陽雅音中演化而出的江淮官話是現代普通話的來源之一,兩者之間具傳承關係,即便有差別,但也並不妨礙南北之間的正常交流。


明朝人怎麼說話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人都是說話都是咬文嚼字,讓人似懂非懂,這就涉及到白話和文言文的區別。正如現在我們分書面用語和口頭用語一樣,古代也份官方和士人使用的文言文和平頭百姓使用的白話,這裡面的卻別比現在要大得多。如果你文學知識略顯淺薄的話,回到明朝大抵只能和老百姓打打交道,登不上大雅之堂。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說文言文,就好比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就沒多少文學修養,以至於留下了許多“朱式大白話”的記錄。


例如明初,有地方官員報告朱元璋說有倭寇進犯海疆,朱元璋就傳下聖旨,說到:“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們,轉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又如朱元璋為勸高麗歸附,而對高麗使者說到:“昔日好謊的君王如隋煬帝者,欲廣土地,枉興兵革,教後世笑壞他。我心裡最嫌。有,我這說的話,你去國王根底明白說到。”

△朱元璋

跟著老子打天下的朱棣,同樣也會說白話,在朱棣針對西北邊疆的聖旨中,我們看到:“俺漢人地面西邊,西手裡草地裡西番各族頭目,與俺每近磨道。未有必裡阿卜束,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邊,便來入貢,那意思甚好。有今俺即了大位子,憑阿卜束的兒子結束,不忘俺太祖高皇帝恩德,知天道,便差侄阿卜束來京進攻,十分至誠.....”

△朱棣

從朱元璋和朱棣兩人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即便現代人回到明朝,是能聽得懂明朝人的話,只是有些彆扭,習慣就好。最後,祝穿越成功。


地史館


如果穿越明朝,語言問題,主要還是水的問題,影響人的口音,記著有次特意去了大山中,估計還有明朝人後代村落,應該在門頭溝西部北部,碰見當地人說話,那話音親切,只要知道朱元璋的人,那大扁圓型嘴,一張一式都和長期喝永定河水有關,他嘴一張:……俺們底坎那裡是沒人去的地方,風景可好了。琢磨著他們應該是從明代南京躲到北方的後代,在經過多年水土養人,變成了北方深山的生活習俗。








多堖河之波


你現在聽得懂的方言,明朝你也能聽懂。現在聽不懂的方言,明朝你也聽不懂。

現在跟明朝有區別的是官話,地方方言沒什麼區別的,

如果你問得是白話和文言文的問題的話。

你看到的文言文是書面語言,不是說話就是文言文,說話還是白話,讀書人說話可能偏文言。

如果你看得懂原版的四大名著,看看裡面的內容,跟白話沒區別了吧?

那是因為古代一直都有白話和文言文,先秦時,文言文和白話基本一致,只是因為儒家的影響太大,所以你看到的都是文言文,

兩漢到隋唐,一直是雙軌並行的,此消彼長,共同發展。

到了唐朝,白話開始盛於文言文,宋朝白話跟文言文就脫節了,讀書人已經開始用白話寫文章了。

看看元曲四大家的作品、明清的白話小說就知道,白話已經大行其道了,所以你看宋朝以後的文章很容易懂,而之前的文章難懂一點。

明太祖朱元璋,聽說沿海有倭寇來犯,下了道聖旨:

“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網上也有很多雍正批的奏摺,都是大白話吧?

所以啊,說話你肯定是聽得懂的,你要是四川人,聽不懂客家話,到哪個朝代你都聽不懂,但如果都說四川話,你肯定聽得懂,因為他們也說大白話。


南朝居士


舉個例子回答你:天津話是因朱棣遷都北京,從朱元璋老家一帶帶過去的子弟軍隊駐屯而形成的一種方言,至今和其祖籍地方言相差無幾。是否能說明我們能聽懂明朝話呢?


董先生1978


民國的人說的官話跟普通話差別不大,而且滿語跟普通話差別又那麼大,所以受滿語影響不大。而且清朝漢話跟滿語是說得清楚是有分的。並且中原那一代人說話口音差別不算太大,沒有其他國家語言猜都猜不出說的是什麼。


無名小卒208470144


可以參考明朝時寫的文章,和人們日常生活交流的雖然不同,但是相差不會很大,而且嘉靖皇帝年間流行青詞,青詞類似於當今祭天的文章,內容晦澀難懂排版佈局要求十分嚴格,詞藻也必須華麗,聽不聽得懂不知道,但是看應該和文言文差不多。


電競大前線


明末逃到緬甸一部分遺民,就是現在的果敢族,他們說的話會不會就是那時的語言?果敢族說的話方言挺難聽懂的


鐵王座的遊戲


可能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問題不大,有明朝的白半白話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為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