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风物之——春秋阁•五圣庙•洛神台


巩义风物之——春秋阁•五圣庙•洛神台

春秋阁全称关帝春秋阁,又名启圣阁,位于河南省巩义市芝田镇益家窝村伊洛河古渡口处,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供奉关羽,阁内藏有古代大刀一把,相传为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国内供奉关羽的春秋阁,除巩义外,湖北荆门、台湾高雄各有一座。

启圣阁所在地原是一座颇具规模的五圣庙,供奉太上老君、增福财神、关圣帝君、火德星君、理河大王(黄守才)。启圣阁是五圣庙的附属建筑北配殿,也叫春秋阁,内供奉三国关羽。1935年秋,洛水大涨,将大殿、南配殿等冲毁殆尽,只有关公殿(启圣阁)屹立不动。2008年6月,启圣阁被公布为第五批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阁南有一高台,民间传说为洛神台,即曹植沿洛水东归遇见洛神写《洛神赋》的地方。曹植《洛神赋》中所写:“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盼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其中,“蘅皋”、“芝田”、“阳林”,据考证都是古地名,“蘅皋”在今天芝田镇稍柴一带,“芝田”即今天的芝田村,西汉已有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黄初三年,曹植从洛阳返回自己的封地,沿洛水而行——“余朝京师,还济洛川”。日暮时分在洛水之畔休息,稍柴益家窝一带距离洛阳的距离,差不多刚好一天的行程。作为古时候重要的渡口,益家窝颇繁华,是合适的休息地。同时,文中所写行程,“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伊阙”在洛阳龙门,“轘辕”“通谷”“景山”尽在今日洛阳偃师市境内,经过以上地方后,恰是今天巩义市芝田镇稍柴益家窝一带,作者未提及再往东很近的“黑石关”及故巩县县城这些更有名的地方,可判断行程至此暂停,未再前行。

后来,巩义市文化局、巩义市电视台组织拍摄关于洛神的专题片,按曹植当年的行程在洛河上用船自西向东行驶,发现只有到益家窝春秋阁附近,河两岸原本平缓地面开始拢起成为山岗,才能见到曹植所描述的:“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岩即山岩的意思,这是在两岸全是平原的偃师境内所看不到的。因此,我们推测,曹植当年遇洛神、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的地方应该就在益家窝春秋阁附近,而当地民间关于洛神的许多传说也印证了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