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掌握這些理論,恐怕是治不好“痺症”的

李濟仁 李梢​ 肖相如頻道

導讀:今天學習李濟仁先生治療痺症的心得體會。

文章推薦星級:

醫生醫學生:★★★★★

中醫愛好者:★★★★★

非醫夥伴們:★☆☆☆☆(遵醫囑,更重要!)


李濟仁先生很欣賞張石頑所論:“行痺者,痺處行而不定,走注歷節痛之類,當散風為主,禦寒利氣仍不可廢,更須參以補血之劑,蓋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也

痛痺者,寒氣凝結,陽氣不行,故痛有定處,俗稱痛風是也,當散寒為主,疏風燥溼仍不可缺,更須參以補火之劑,非大辛大溫不足以釋其凝寒之害也

著痺者,肢體重著不移,疼痛麻木是也,蓋氣虛則麻,血虛則木,治當利溼為主,

祛風散寒亦不可缺,更須參以理脾補氣之劑”(《張氏醫通》)。

張石頑的論述提示了,治痺時不僅應重視痺病成因中的“雜氣合至”特點,還應注重從人體內臟功能、氣血功能入手,綜合施治,以助祛除邪氣。

但這隻指一般情況,遇特殊情況,在一定的時間內可攻其一邪為主。


01

先生髮現,痺病很難在短期內完全治癒,故治療時應以某方為主,大法基本不變,輔藥隨證加減,以體現變中不變、不變中有變的規律,守方守法是相當重要的,切不可主方、大法變動不休。

先生常針對痺病的每一證型,均確定了大法主方。

熱痺,以白虎湯為主。

偏熱者,多用白虎桂枝湯,加地骨皮、丹皮、丹參;偏風者,多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羌活、獨活、豨薟草、威靈仙、當歸、川芎;偏溼者,多用蒼朮白虎湯,加黃柏、山梔、防己、木瓜、白朮、茯苓等。

寒痺,以桂枝附子湯為主。

偏寒者,加巴戟天、補骨脂、仙靈脾、片薑黃等;偏風者,以桂枝附子湯合蠲痺湯加減,其中必用川芎、當歸、丹參;偏溼者,則用桂枝附子湯合防己黃芪湯,加細辛、蒼朮、白朮、山藥等。


02


對於痺病的組方,先生認為附子、川烏、草烏是不可缺的。但此三味藥峻猛且有毒性,猶如奇才怪癖,一般人不敢輕易動用,這是很遺憾的事情。

附子辛溫大熱,有毒,走而不守,性烈力雄,有補火回陽,通經散結之功,善治一切沉寒痼冷之證,為祛散陰寒的首選藥物。

先生認為附子用量必須視病情,一般要量大,量小則療效不顯,常用量15克以上。此外,附子還有“堅肌壯骨”、“好顏色”的美譽。

川、草烏的作用基本相同,均具有明顯鎮痛和局麻作用。臨床上以疼痛為主的痺病,先生認為不論其屬寒、屬熱,均可在基本方上加用制附子,制川、草烏。

此三味藥,川、草烏善於止痛,附子優於散寒。

要注意的是服藥期間不要飲酒,因乙醇能促進烏頭鹼的吸收,從而加強附子及川、草烏的毒性,導致中毒;亦不可與麻黃同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可伍以秦艽,以增強鎮痛之功。


03


雞血藤、活血藤,均有強筋壯骨、調經活絡、祛瘀止痛之功。

雞血藤養血之功優於活血藤,而活血藤更適於活血。故先生喜二味並用,於血虛而兼瘀者的痺病,二藥相得益彰,以冀補血而不滋膩,活血而不傷氣。

對痺病偏風者,川芎一藥不可缺。

因該藥為血中之氣藥,可行血通經,又有祛風作用,療效甚好。

中醫治法中有通因通用、塞因塞用、寒因寒用、熱因熱用之反治法。先生認為還應有如川芎祛風行血之“行因行用”法。

痺病偏風則疼痛遊走不定,可謂行因;川芎作用行而不守,可謂行用。川芎“行因行用”有利風邪的祛除。

近年來對於雷公藤治療痺病的報道很多,已被公認為是治療痺病的有效藥物。

雷公藤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溼、消腫止痛的作用,對疼痛以關節周圍組織,尤其是肌肉痠痛不止,療效較好。

先生對該藥的體會是,對肌肉、筋脈疼痛的緩解效優於骨節間者。

對於頑痺或伴有關節攣縮變形者,

祛風之品當靈活加用。

先生常加蜈蚣一條,或用烏梢蛇一條,除去頭部與外皮,酒制後,研成粉末分吞,療效較滿意。


04


此外,部位引經藥的應用,往往對痺病獲效起著很大的作用。

如上肢疼痛,先生常用片薑黃、桂枝;下肢疼痛,常用獨活、懷牛膝、宣木瓜、五加皮;腰背疼痛,可加川斷、杜仲、狗脊、功勞葉;骨節疼痛,可加威靈仙、補骨脂;肌肉疼痛,可加雷公藤等。

臨床中病人最感痛苦的,是病灶局部的痛、酸等感覺異常。

因此,在祛除痺病病因的同時,適當加入止痛、止痠藥物,不僅可解除病人痛苦,還可增強患者愈病信心,主動配合治療。

上述組方中,如氣虛,先生常加黃芪、黨參;血虛,常用當歸、雞血藤、活血藤;陰虛,加桑寄生、枸杞子;陽虛,加仙茅、補骨脂等。亦可適當加香附、沒藥、澤蘭等。

若關節周圍組織痠痛不適時,用雷公藤較好,該藥對肌肉、筋脈疼痛的緩解效果明顯優於骨節間疼痛者。

若辛熱散寒、除風燥溼之品用之過多,疼痛非但不止反而加重,這時應重視全身情況,即氣血陰陽的盛衰,而適當加用補氣養血、滋陰和陽的藥物,則疼痛能夠減輕。

若出現皮膚瘀斑、關節周圍結節等症時,往往說明存在瘀血因素,應適當增以活血之品,亦可另服活血方劑,可與治痺方藥交替使用。

痺病後期,常見筋脈失榮,或骨節僵硬拘急,或骨節腫大畸形。

一方面可能因邪傷日久而久服辛溫燥烈之品,傷陰耗氣致使筋脈骨節失榮;另一方面可能因邪痺日久,氣血瘀滯,絡道受阻,病損筋骨,失去氣血濡養。

此時即應注意養陰柔筋,尤其宜從滋補肝腎之陰著手,以六味地黃湯、一貫煎等方藥加減調治,亦宜擇用活血祛瘀、軟堅化結之品以舒筋活絡、祛瘀通絡。


05


痺病的服藥時間最好是在早晨與夜睡前各服1次。

因痺病患者活動障礙以晨起為甚,其疼痛夜間加劇。晨、晚分服中藥,意在病作前及時截治,有利於藥效的發揮,控制病情發展。

同時宜注意環境的冷暖,防止外邪侵襲,而且還應長期進行功能鍛鍊,以防止關節攣縮、變形,加快功能的恢復。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本文選摘自《李濟仁、張舜華——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李梢主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2004年6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