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如何做到不“被”失業

2020年的魔幻開局,會讓每一個人都忍不住的發出驚歎:

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2020年明明才到來3個月,卻發生瞭如災難片中的場景…
澳洲,歷時5個多月,熊熊燃燒的山火依舊沒有熄滅。
730萬公頃綠洲變廢墟,無數森林和土地被毀。

疫情下,如何做到不“被”失業

更為可怕是這場大火帶來的全球汙染。
有媒體報道,澳洲的這場大火,排放了整整4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比全球100多個二氧化碳排放量最低國家年排放量總和還要高。
當幾乎全澳洲的人,都在為災區人民祈求天降甘霖時,終於迎來了一場大雨。

疫情下,如何做到不“被”失業

但是這場雨太大了,伴隨而來的,還有大冰雹,冰雹居然有高爾夫球那麼大,數百輛車被砸。
當澳洲忙著應對各種天災時,菲律賓這邊,塔爾火山爆發了。
隨著火山灰的噴發,預警逐級攀升。
當地機場暫停所有航班,學校全部關閉,緊急撤離45萬人。
撤離過程中,無數的寵物、家畜被遺棄。
而此時糧食匱乏的非洲,正在遭遇罕見的大規模的蝗災。
多達3600億隻蝗蟲正在吞噬整個東非的農作物。

疫情下,如何做到不“被”失業

在受災最嚴重的肯尼亞,一個蝗蟲群就長達60公里、寬達40公里、幾十米高;
人們辛苦一年種植出來的糧食,幾小時內被啃食殆盡。
西班牙大暴雪
菲律賓火山噴發
美國爆發致命乙型流感
土耳其、古巴等接二連三發生的地震
以及我們正在經歷的新型冠狀肺炎
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打亂了許多人的陣腳,企業延遲復工,每月還要繳納房貸、車貸、生活費、孩子學費以及日常花銷等等。
當這些突如其來的危機來臨時,你是否已準備好應對危機的能力。
等到疫情過去之後,這幾類人最容易脫穎而出。


01

做事有遠見的人在疫情爆發之初,很多人都不以為然,認為這件事離自己很遠,遲遲不做準備,放任事情越變越糟。


而有一些人卻能敏銳地預見到問題的嚴重性和隨之而來的影響,開始果斷地採取應對措施。


巴克斯頓有句名言:“人生也和國際象棋一樣,能聰明地預見的人才能獲勝。”


人生就像下棋,走一步看一步的人往往輸得片甲不留,遇事能多看幾步的人才有可能取勝。


看問題比人高一籌,做事才能比別人快一步。


當大多數的人的目光只能看到眼前,你卻能看到三天後的時候,你就贏了。


02

能控制情緒的人從疫情爆發至今,很多人的情緒都經歷了過山車般的大起大落:
從一開始的不屑一顧,到極度恐慌,再到後面的煩躁不安、無所適從。


負面情緒人人都有,遇到事情恐慌、煩躁也是人之常情。
但有的人能及時控制情緒,不讓情緒到影響正常生活;
有的人卻淪為情緒的奴隸,不僅讓自己不開心,也讓身邊的人不痛快。
發洩情緒是本能,控制情緒才是本事。

疫情下,如何做到不“被”失業


正如約翰·米爾頓所言:“一個人如果能夠控制自己的激情、慾望和恐懼,那他就勝過國王。”
能控制住情緒的人,才能在任何時候都保持冷靜的頭腦,做出正確的判斷;
能控制住情緒的人,才能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過的更舒心,更踏實。
記住,當你能穩得住情緒,才能留得住福氣。

03

會自我管理的人因為這場疫情,很多人一下子擁有了一場一個月的“長假”。
這麼長的空閒時間,又不必走親訪友、出門應酬,本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情,但大多數人都把這樣難得的“黃金時間”白白浪費掉了。
沒有了工作的束縛,沒有了學校的監督,很多人就立刻“原形畢露”:
有的每天混吃等死,過著吃飯、玩手機、睡覺三點一線的生活;
有的終日無所事事,甚至無聊到給橘子接生、用瓜子拼圖。


等到假期結束,他們除了不斷增長的體重和年齡,不會有任何收穫。
而那些善於自我管理的人,卻會把這段時間當成自己的“增值期”,利用這段時間來完善和突破自己。
有的人利用這段時間,安安靜靜地讀幾本好書,看幾部好電影,給自己充充電;
有的人把這段時間當成“職場空窗期”,靜下心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走;
有的人還報了一些線上補習班,就像在學校一樣認真上課,學習新的技能。
等到假期結束,他們會成為一個更有競爭力的人,一個更加優秀、充實的自己。
時間是最公平的,你付出了多少努力,就會得到多少收穫。

疫情下,如何做到不“被”失業


有句話說得很扎心:如果你自己都管不了自己,就只能一輩子就被別人管著。
當你學會了自我管理,就能驅動自己不斷進化升級,不斷拉開與別人的差距。
畢竟,只有那些先戰勝了自己的人,才能戰無不勝。

04

有斜槓能力的人疫情爆發後,對很多人的經濟來源都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在這個時代,沒有穩定的“鐵飯碗”。你的出路越多,抗風險能力就越強。
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斜槓能力”。
“斜槓”源於英文Slash,斜槓能力指的就是,不滿足於“專一職業”,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能力。

疫情下,如何做到不“被”失業


沒了工作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除了本職工作,什麼也不會。
多一點技能,多一種經濟來源,就是給自己的未來多上了一道保險。

05

有破局思維的人這場疫情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當然是一場災難,但總有人能從危機裡看到轉機。
2003的非典時期,也是大批企業被迫停工停產,不少人都關在家裡不敢出門,實體店的營收一落千丈。
但恰恰是這個時候,有人從中看出了新的商機:既然線下購物不景氣,那就發展線上購物。既然大家不願意出門,那我們就送貨上門。
於是,京東開始轉型、淘寶開始誕生,電商開始逐漸成為中國人購物的主流方式。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個道理在任何時代都是適用的。
沒有任何環境是一帆風順的,當環境發生突變,順風變成逆風時,考驗的不僅是人的耐力和定力,更是打破困局的能力。


如果一個人思維僵化,不懂變通,那他很快就會被時代的大潮甩到身後;
唯有擁有“破局思維”的人,才能找到新的出路,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所謂“破局思維”,就是打破現有系統,進入更大的系統的思維能力。
只有敢於打破現有的局,才能讓自己迭代升級,闖出一片新天地。
時代拋棄你的時候,不會說再見。
不要沉迷於過往的經驗,不要躺在過去的成績上睡大覺,世界日新月異,守舊沒有出路,創新才是轉機。
做一個主動自我迭代、敢於打破局面的人,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有句話說得好,你怎麼度過這場疫情,就會怎麼度過你的一生。

疫情下,如何做到不“被”失業


疫情終會過去,該發光的人也終會綻放自己的光芒。
願我們都能在這次疫情中汲取教訓,積蓄力量,成長為更棒的自己。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