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破產製度的探索,個人破產背後,這些是你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個人破產製度的探索,個人破產背後,這些是你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看到破產二字,不知你想到了什麼?如果你是文學愛好者,你也許想到了狄更斯在《大衛科波菲爾》中提到的債務人監獄,專門用來關押無力償債的人;也許,還有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描繪的恐怖景象,債權人,可以從債務人身上索要一磅肉,用來抵債。

一百多年前,社會對無力償債者傾向於懲罰為主;現代破產製度,則側重於對無力負債者的保護,其核心是進行債務豁免。簡單來講,如果你的收入無法覆蓋到期債務時,可以向法院提出破產申請。法院會清查你的資產,允許你保留一些基本資產,如特定的房產、大部分養老金和其他退休儲蓄,剩餘的資產用來償債,缺口部分的債務會被法院豁免,不需要再還。

既然個人破產本質上是一種債務豁免,為了避免有人惡意破產來逃避債務,實行個人破產製度的國家還會對破產者進行一定限制。如在日本,破產者的信息會被刊登在政府公報上,且在破產以後的七年內不得有任何借貸,也不能申請信用卡;在有些國家,在一定期限內,破產者還會被限制高消費。

雖然有種種限制,但與被債務壓得無法翻身相比,個人破產依舊是有吸引力的。在實施個人破產製度的國家,均經歷了破產者的快速增長。以美國為例,1985年,申請個人破產保護的人不到35萬。而到了2005年,申請個人破產保護的人高達200萬。

那麼,申請破產的都是些什麼人呢?可能與你想象的相反,在美國,很多破產者都是中產階級,尤其以老年人和20多歲的年輕人為主,老年人會因為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申請破產,年輕人則會因無力償還學生貸款而申請破產;此外,當遭遇失業、離婚或生重病時,人們也常常會陷入破產的境地。

個人破產製度的探索,個人破產背後,這些是你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在美國,破產的中產階級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有人總結稱,破產已經成為一種美國的中產階級現象。

就中國而言,我們只有企業破產,卻一直沒有個人破產製度,所以,我國的破產法一直被戲稱為“半部破產法”,缺了個人破產這一半。

不過,個人破產製度已經在路上了。早在2019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就提出要研究推動建立個人破產製度;2019年7月,發改委印發《加快完善市場主體退出制度改革方案》,明確表示要重點解決企業破產產生的自然人連帶責任擔保債務問題,自然人因擔保等原因而承擔與生產經營活動相關的負債可依法合理免責。近日,深圳舉行新聞發佈會,更是提出要爭取國家授權,開展個人破產製度試點,推動儘快開展個人破產條例地方立法。

隨著個人破產越行越近,也引發了一些爭議。尤其是當前國內老賴橫行,個人徵信環境還不成熟,個人財產登記制度也不完善,有人擔心個人破產製度的推行,會為老賴豁免債務開了綠燈。很多金融機構也表達自己的憂慮,畢竟,國外經驗表明,一旦借款人申請破產,債務幾乎就沒有回收的可能。數據顯示,21世紀前10年的美國,40%-50%的信用卡壞賬都是由破產引起的。

但是,這些問題的存在,不應成為阻礙個人破產試行的理由。任何制度落地,都要經歷一個適應過程,最重要的是先把制度和規則立起來,在落地執行過程中,初期可適當從嚴、控制適用範圍,然後不斷完善優化,等待土壤環境成熟後在大面積推廣。

個人破產製度的探索,個人破產背後,這些是你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而且同任何新制度一樣,個人破產製度的試行雖然有其不成熟的一面,更有其順應趨勢的一面。隨著個人負債率的高企及個人創業的勃興,越來越多的人背上了鉅額債務,個人破產製度的缺失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個體創業創新激情,也無法有效應對個貸批量逾期後的處置善後問題,整個社會對個人破產製度的需求正愈發急迫。事實上,我們的社會中,已經出現很多“誠實而不幸”的債務人,他們需要個人破產製度的保護。

所以,雖然條件仍不夠成熟,我們仍應歡迎個人破產製度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