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amboo裡,觸摸到青春

fRUITYSHOP的年終盤點,為冬日週末時光帶來一頓珍饈佳餚,而其中Minoru Muraoka的《Bamboo》,則更像是一道別樣的甜點。

在Bamboo裡,觸摸到青春


反覆玩味這張發行於上個世紀70年代的專輯,封面雖然乍一看給人年代感,然而細細入戲後,小聿卻被其中的思想表達擊穿了靈魂。


日本傳統音樂與爵士的嘗試性融合,帶給人另一種驚豔。這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不僅僅是因為尺八、日本箏和Tsutsumi鼓等傳統樂器的介入,它們都僅僅是工具罷了,而重要的在於借用不同樂風、不同樂器巧妙糅合之下,一種全新的媒介對情感的準確表達。


這種情感是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它不是對爵士生搬硬套式的諂媚,而是帶著歷史傳承的厚重感。因此,比如在《The Positive and The Negative》裡,在涓涓爵士旋律中,我們得以隱隱感觸到日本武士道的悲嗆和隱忍,以及日本傳統中的細膩情愫。


正是在不斷的學習、模仿、理解中保持獨立思考、汲取創新,才使得日本爵士終歸打造並樹立了自己獨特的個性,並在世贏得一席位置。


來來回回循環播放,小聿為之感動。至少它讓小聿體會到青春應有的某些珍貴特質,比如不斷探索、獨立思考之上生成的那種個性,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下的那一張張思想空洞的年輕面龐。


這也是經典之所以能夠持久存續的根源之一。不論什麼時代,總有那麼一批慎獨者能夠堅持獨立併為他人帶來生活的靈感,一別於那些惡臭肥宅的烏泱之眾。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到當下青春的另一個命題。“我的青春我做主”、“年輕就是資本”......諸多消費社會下創造的這些口號,聽起來讓人振奮。然而,卻也因為截取片段、略過前提條件而誤導了很多人。於是,愛豆、潮牌等成了青春的符號,繼而被偷換概念為青春的評判標準之一。


於是,在這把尺子下,很多人終日沉溺於一個個商業催生的明星符號。無限的仰視和追捧,猶如給自己的青春設了限、判了刑。因為,那些人造面龐、那些多面通卻不專的技能,那些做作但不現實的生活表現,已然成了現實生活的理想。


然而,媒介和商業結合、激素般催生的理想終歸是虛幻的,終歸無法成為現實。本質上,它只不過是商業模型裡刻意塑造的、用於投餵和刺激片刻快感的產品罷了,其功效設計原理,就好比酒精和毒品。


當多數沉浸在嗑藥的亢奮中時,那些經典的清流卻也仍舊自強不息、涓涓流淌,沁入少數睿者心脾。正如《Soul Bamboo》裡端莊的宗教元素,亦如《Take Five》歡娛的西海岸風,它們不斷感動和激發受眾,以一種真正獨立、自由的人格去愉快面對生活,熱淚盈眶地愛惜著自己的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