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老师强调:学好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阅读!

语文老师强调:学好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阅读!


1

中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2019年新教改正式实施,其中,语文学科是此轮变革的重点之一:

语文卷面阅读量将大大增加,针对考生读题、理解能力的考察力度将大大增强!

换言之,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更具备取得优异成绩的潜力。

但与此同时,中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

2019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汪锋对全国30个省(区、市)的3万余中小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随后发布的《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全国近七成中小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且随着年龄的提升,此类学生的数量明显增多。

一边是阅读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边是孩子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

如果死磕课本不阅读,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孩子将难以应对接下来的语文学习和考试。

因此,改变现状刻不容缓!


2

学好语文,七分靠课外阅读

学习语文时,不少同学会这样想:

教材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优质文章,我只要把课文看熟吃透,做题时举一反三就好。

不可否认,吃透教材内容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种方法。

然而,要想把语文学好学精,决不能仅靠有限的课堂40分钟和课文内容!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表示,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我们都知道,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阅读、积累和模仿都是最主要的方法和途径。

同理,孩子不仅要认真听语文课,更要注重课外的阅读积累!

在资深老教师看来,海量的课外阅读将带给孩子很多好处:

首先,阅读可以拓展孩子的识字量,增加素材和好词佳句的积累,进而有助提高孩子的写作表达能力;

语文老师强调:学好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阅读!

其次,阅读可以锻炼孩子的中文语感,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孩子在考场中的审题速度和准确率;

最后,阅读还能活跃孩子的思维智力,激发孩子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的能力。

得阅读者得语文,如果不想让孩子在阅读上吃亏,如果想让孩子从阅读中受益,家长要尽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3

七大方法,助孩子养成阅读好习惯

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阅读积累,而孩子的阅读习惯需要从小培养。

怎样才能让孩子爱上读书?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下7种方法,家长们赶紧看看:

·常带孩子去图书馆

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感受书香气息,为孩子办一张借书证,鼓励他们借阅感兴趣的书籍。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除了教材指定的必读书目外,家长可以适当放手让孩子自由选择读什么书、在哪里读书、和谁一起读。


语文老师强调:学好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阅读!


·充分利用碎片时间

家长要引导孩子挤出时间读书,包括放学等家长或等车的空闲时间,回到家等吃晚饭的间隔时间等等。

·为孩子准备笔和纸

为孩子准备彩色笔和便签纸,鼓励他们把喜欢的句子标记起来、把读书时的灵感想法记下来,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开展家庭阅读活动

家长可以和孩子同步读同一本书,通过开展绘画、复述、续写、角色扮演等趣味活动,增进亲子间互动。

·把课外书作为礼物

家长可以把图书作为孩子的新年、生日、儿童节礼物,借此给孩子创造更多的阅读机会。

著名学者钱理群曾说:“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

培养孩子的课外阅读好习惯,助力孩子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