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我們要像蠶一樣,將最後的一根絲都吐出來,貢獻給國家。

——林巧稚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大愛如天》是“中國科學家系列電影”的開篇之作,由韓啟德主席題寫,鍾南山院士與宋南平書記親自擔任顧問。

由國內著名導演高力強,根據北京協和醫院檔案室林巧稚大夫生前檔案,所編導的一部真實人物傳記紀錄片,由老藝術家宋曉英、徐箭、曹衛宇主演。這部影片於2007年上映,由於是一部紀念題材的公映片,故而知名度很小,但是這並不影響這部電影的優質程度,《大愛如天》被譽為:“醫學生必看”影片之一。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林巧稚劇照

而我認為,這部影片應該人人皆觀影一次,一方面是可以瞭解這位一生未嫁,卻迎接了五萬多新生命,以一己之力將中國新生兒出生率提升了百分之五百的“萬嬰之母”。

而另一方面,還可以學習到什麼叫做愛崗敬業,一生只做一件事。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大愛如天》的主要劇情就是記錄了林巧稚大夫的一生,如何從廈門鼓浪嶼一個平凡家庭的小女孩,一步一步成長為上世紀中國醫學——婦產科學界的神話。

影片主要挑林大夫生平事蹟之中兩個案例:

搶救一名叫喬淑梅(原名焦海棠)的婦女的第五胎,由於喬淑梅之前已經連生四胎,但是都因為發黃夭折,這位女士不得不寫信,請求當時深受崇敬的林巧稚醫生救救這第五胎。林巧稚大夫在收到信之後,就徹夜難眠。因為看到信的那一刻,林大夫就基本上已經初步判斷,是新生兒與母胎產生溶血反應,導致黃疸,故而發黃而死。瞭解病情與拯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在當時,國內關於相同病例,存活下來的案例壓根沒有,即便是國外,也十分罕見!林巧稚為了如何搶救這個孩子晝夜難眠。最後不得不婉拒。

而醫院這邊,在十五床的高齡產婦卻發現子宮內細胞高度增生,懷疑是宮頸癌,其他主治醫生都建議切除子宮防治癌變,但是林大夫決定慎重對待,繼續觀察,最後林巧稚大夫以精湛的藝術與博愛的心胸攻克了這一罕見病例。數年之後,國際醫學界確認高齡產婦的罕見病例是脫膜瘤!

在處理醫院的事情後,林大夫依然放心不下喬淑梅的情況,最後還是讓她來到了北京協和,在林巧稚大夫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高超的醫術面前,喬淑梅的第五胎得以存活!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觀影之後,我被林巧稚高尚的品格、嚴謹的科學態度、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深深打動了,上網查詢後,發現這部電影的觀看率低到難以想象。這樣的絕佳影片不應該被遺忘,林大夫這樣菩薩一般的人應該被銘記。於是,在我寫完林大夫之後,決定在寫一篇關於《大愛如天》的文章。一般的紀錄片影評皆是從故事本身或者人物本身去書寫的。但是這樣實在太淺薄了些。

故而我決定從影片的表述手法、心理變化、文化傳承三個層次出發,深度解析這部佳作的獨特魅力,從不一樣的角度去見解“萬嬰之母”林巧稚。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01、表述手法:插敘的手法,不但不斷為劇情增添看點,讓劇情飽滿,毫無“尿點”,同時讓影片更加讓人感動,引發觀眾的共鳴。

不得不說,高力強導演不愧是國內最頂級的導演之一,對於劇情的描寫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我印象之中,紀錄片是最沒有看點的,只是可以瞭解一些事與物。但是高力強居然以插敘的手法,在完全沒有破壞《大愛如天》作為紀錄片的真實性的情況下,讓劇情更加飽滿,處處埋下伏筆,吸引觀眾的眼球。讓劇情不斷的反轉,動人心絃。讓人想要知道接下來的劇情,從而與觀眾互動,引起共鳴。而且每一個鏡頭,每一句臺詞,甚至每一個細節描寫都是如此的真實。

作為《大愛如天》的影迷,已經觀影多次,每一次觀影之後都有著不同的收穫,每一次都可以感受到深入靈魂的感動,不單單是因為林巧稚大夫這個偉大的人,更是因為導演對劇情的把控。讓人感悟更深刻,有些人,不僅僅是活過。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第一、劇情中不斷穿插的回憶,讓劇情更加飽滿,也更讓人感動。開篇對小時候的回憶,更是讓人第一時間瞭解林大夫為什麼對於醫學如此的執著

劇情開篇,是一個實習醫生在滔滔不絕的給病人講著病情,也絲毫不管病人是不是聽懂了,林大夫來後,打斷了他,回到辦公室後,林巧稚提醒他,反映病情要準確的對著具體症狀,簡單扼要的說給患者聽。

說完後,林大夫陷入了回憶之中,想起來了小時候,媽媽因為宮頸癌而離世的時候,也許是在實習醫生身上看到了以前的自己,也有可能是在想自己堅定的學醫的理念。所以林大夫陷入了回憶之中,自己堅定學醫的信念,是因為母親的離世,而自己無能無力,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母親。那一刻開始,林巧稚大夫就決定了,這一生,她一定要學醫。她後來也真的這樣做了!

不得不說,這部電影之所以偉大,不僅僅是因為在描寫林巧稚這位偉大的人,而在於即便是紀錄片,也可以拍的很感動,劇情的流暢的同時,不斷的插入一些回憶的片段,讓觀眾對林巧稚大夫認識更深刻的同時,也讓劇情發展更加具備吸引力。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第二、 喬淑梅的故事,以反轉形式的描寫,讓劇情更具有看點的同時,讓觀眾產生無限的遐想空間,從而讓觀眾產生代入感

說實在的,這一段是看到最揪心的,喬淑梅的來信,不但讓林巧稚大夫晝夜難眠,在一定的程度上,也讓觀眾揪心,之前已經生過四胎了,但是都是出生後不久就夭折了,而且全部是都是因為發黃而死。從信的旁白之中,就能感受到對方深深的絕望,已經把林大夫當成了最後的一根救命的稻草了。

林大夫在看完信之後,就有了一定的判斷,但是還是以謹慎的態度,讓華康醫生在看一次,最後二人得出的結果是相同的,新生兒溶血癥,這樣的症狀,在國內壓根沒有存活的例子,即便是當時的國外,也是沒有的。

尤其是因為林大夫感覺這個孩子她也束手無策,給人希望後讓人失望,才是最絕望的。於是林大夫決定婉言的拒絕。這一刻,作為觀眾的我,真的是十分的揪心。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而林大夫這一邊,十五床的高齡產婦有出現問題,主治醫師建議直接切除子宮,保護患者生命安全。但是林大夫一句話,讓人敬佩不已。

患者那國人?中國人,一個不能生育的中國女人,她面臨的將是什麼?我沒有別的意思,只是希望你以後下診斷的時候,可以慎重考慮

一句話,道出的醫生的不易,也難怪這部影片號稱醫學生必看經典之一,不問其他,就此一句,就夠每一個醫學生學習一生,受益一生了。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最後林大夫還是沒有接受其他醫生的建議,幫這位高齡產婦成功產下一子,而且保住了產婦的性命。我原本以為,導演這樣的安排,僅僅是為了掩飾之前,林大夫不願意救助喬淑梅。結果導演直接來了一道反轉,這邊手術剛做完,林大夫就決定讓喬淑梅他們一家來試一試。最後不負眾望,林大夫以跨時代的治療方式,換血療法,成功拯救了孩子。而且也徹底終結了新生兒溶血癥無法存活的歷史。

在我看來,這一段描寫手法算得上“教科書”級別,插敘、倒敘、反轉等多重手法運用的出神入化,讓簡單的劇情片變得驚心動魄,淳樸的語言描寫,細膩的鏡頭,讓人對林大夫敬佩的時候,又有幾分心疼,連續的手術之後,林大夫微微發抖的手,讓劇情顯得格外真實。引人入勝!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02、人物成長——三個不同階段的林大夫的心裡變化,從願望到信仰的過程

有人說,有的人,天生就是為了做大事而來。林巧稚這樣的人,是菩薩一樣的人,她就是菩薩的轉世。事實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林巧稚能有後來的成就,與她的信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林大夫的回憶之中瞭解到,小時候的林巧稚,因為母親的離世,而想要成為一個醫生,小小的願望在小小的人兒身上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劇情對林巧稚大夫各個時期的成長與轉變都表達了出來,尤其是著重於成為婦產科醫生以後對患者無時無刻的用心治療上。所以歪叔決定,從三個時期去說說林大夫是如何成為一代名醫的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第一個時期:少年時期,小小的心願得以發芽,為林巧稚得以學醫埋下伏筆

正如前文所述,這部影片之所以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原因就在於,無時無刻不在埋伏筆,做鋪墊,所以劇情吸引人的同時,不會造成前後不搭的情況。

比如少年時期的兩段回憶,都為後面林巧稚成為醫生做了完美的鋪墊。第一個就是母親的離世,讓林巧稚想要成為醫生,第二個就是母親離世之後,林大夫從學堂回去,總是可以遇到父親,然後在回家的路上,在鄉野的田坎上,跟著父親回家,父親在前面說這英語,林大夫在後面記著。

這一段為後面林巧稚不顧父親反對,去考協和大學的時候,為了救同學,導致考試耽誤,結果錯過了英語考試,但是好在考官發現林大夫英語了得,於是破例讓林大夫入學。也為後面林大夫出國學習埋下伏筆。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第二、大學時期,不斷的學習進步

也許是進入大學的方式不容易,所以林大夫格外珍惜大學的時光,在林大夫的回憶之中,大學時期的林大夫,總是在翻閱著一本本厚厚的醫學書籍,如果不是在看書,那林大夫一定是在於同學討論,或者在於老師請教。也可能是時代的原因,那個時代大學生太難得了。故而我們發現林大夫的大學格外忙碌。但是正是這樣忙碌的大學。才讓一個依靠申報入學的學生,在畢業的時候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協和醫院婦產科。成為了第一個畢業就留在協和醫院的中國學生。

正是有這一段的描寫,才會與前面的劇情呼應,為什麼開篇,所有的病人聽到林大夫,都發出感嘆,這就是林大夫啊?林大夫的成功不是一天得來的,而是日積月累的厚積薄發。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第三個時期 臨終前的描述,那一聲聲產鉗、產鉗、產鉗,這是深入靈魂的聲音,看到這一段的時候,我沒有流淚,而是全身發麻,這是什麼樣的信仰啊?

在我看來,這個時期的林大夫描寫的是最讓人心疼,也最讓人記憶猶新的。前面的內容,不管是劇情的發展,還是插敘的回憶,或者林大夫對患者如同家人一樣的關愛與問候。雖然都很好很好,與觀眾的互動以及共鳴都是非常好的。

但是在我看來,真正直擊靈魂的震撼,是劇情即將結束的時候,林大夫那一聲我累了,我要睡一會兒。讓人感到的不是遺憾,而是,林大夫,終於可以休息了。

這樣淳樸到極致的語言是最動人心的,加上這一句話前面那連續三聲的產鉗,產鉗、快,產鉗讓人徹底記住一個人的名字,林巧稚!這一段是真實的描寫,據說林大夫臨終前真的喊著產鉗,但是在劇情之中將其表現出來,真的太動人心了,這已經不是為小時的一個願望,從而獻出自己的一生。而是已經上升到了民族信仰,人生信仰的層次上了。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03、文化傳承——兩代人的交接儀式

在我看來,這部劇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關於文化的傳承交接儀式!這一部分的抒寫,讓劇情更加具有看點,而且讓觀眾不至於留下無限遺憾。

如果劇情就按照生平事蹟走,那麼無疑太過乏味,於是導演用了各種描述手法以及細節的刻畫。讓劇情變得飽滿而又有看點。但是最後的林大夫的離世,本應該是一種遺憾,為什麼前文我會說,林大夫的離世反而是一種欣慰。因為她終於可以休息了。

這是因為,導演在劇情之中加入了一段文化的傳承描寫。記得開篇的小女孩“念林”嗎,她是林大夫接生的,故而取名“念林”,但是他們一家要去西部了,於是找林大夫告別,小念林對林大夫說,我長大了要成為醫生,跟您一樣的一生。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我原本以為這是一段抒情描寫,但是後面劇情進入了那個顛倒黑白的十年裡,林大夫也不能倖免,她回來後,手臂已經開始漸漸的失去知覺。林大夫開始時不時的揉懷著手臂,而現在的手術,基本上都是開篇那個實習醫生在做,他是林大夫帶出來的弟子。已經繼承了林大夫的衣缽。

但是他不是文化的傳遞者,真正讓人感動的是,在顛倒黑白的十年裡,念林回到了北京,當年年僅五歲對著林大夫說,我要成為像你一樣的醫生的小女孩,終於如林大夫一樣成為了醫生,在那十年裡,念林得到了林大夫細心的指導,以及林大夫一生的回憶。

這是一個時代的輪迴,一個時代的文化傳遞,如當年年少時,勵志成為醫生的林大夫一樣,小小的念林也想要成為醫生,而在她的努力下,真的成為了醫生。

歲月不止,文化不息,信仰傳遞!那是兩代人之間的文化傳遞!林大夫毫無遺憾的離開了,傳承了林大夫技藝的助理,傳承了林大夫意志的小念林,林大夫還有什麼遺憾呢?作為觀眾的我們還有什麼遺憾呢?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大愛如天》:菩薩一樣的林大夫不應該被忘記

總結一下

這是一部人物傳記紀錄片,所以對於歷史的契合度至少高達百分之九十,雖然觀影的人數不多,有記載的文字也稀少。但是我認為這是一部偉大的佳作,不僅僅是因為林大夫的偉大,更因為這部影片的本身就具有獨特的魅力!所以我從影片的描寫手法、人物成長的心理變化過程,以及最後讓人感動的文化傳承三個不同的角度分析。希望更多的人瞭解到“萬嬰之母”林巧稚,這樣偉大人物不應該被遺忘,這樣的偉人我們應該銘記,永不忘卻。

看完《大愛如天》,讓我對林巧稚大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上世紀年代的變化也有更深刻的印象,對生命的尊重,對事業的堅定,對信仰的敬佩。

有的人,不僅僅是來過,也不僅僅只是活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