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要分級管理才有效!


“計劃”要分級管理才有效!


背景:最近我們啟動一個專項項目。該項目涉及與銀聯的對接,需求很大程度來源於銀聯方的反饋。對方有很多輸出不一致和難以最終定版的不確定內容。導致我方產品經理無法準確的獲知需求的範圍,一半猜測,一半驗證。摸索導出銀行的需求。但是,做這個項目有一個“政治任務”,到月底必須搞定,也就是說deadline是固定的。

所以,我們面臨一個問題:不確定情況下,如何確保項目能夠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這種情況在IT行業特別常見吧。為了能夠順利完成該項目。我們組織人員對項目範圍和風險做了全面的識別。同時為了規範各口的順暢執行。我們制定了“按天跟蹤進度及彙報”的制度。經過一週的執行,發現大家在“項目計劃”的管理思維上存在很大的差異。據此,組織各口負責人進行了一次簡短的知識宣貫。具體內容如下:

知識點:我們所說的項目計劃其實是一個統稱。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動作做規劃項目,另一層是名詞《項目計劃書》的簡稱。實際上,我們做項目管理,對項目的規劃過程以及它的產出《項目計劃書》要有一個關係的區分。“計劃書”是分層次的,關聯到我們具體的任務進度管理,是要做好不同層次的計劃管理的。

第零,所謂《項目計劃》的分層次。包括:

(1)《項目高層計劃》裡面規定了重要的里程碑節點和資源安排。------這是管理層看的。

(2)《項目計劃書》是項目完整的規劃的產物,包括:範圍、成本、進度、質量、干係人、資源、溝通、風險、採購等方方面面的計劃安排。------這是整個項目的計劃基準。

(3)《項目任務進度計劃》通常是甘特圖或EXCEL做的進度表。主要就是到任務級,通過任務匹配時間和人員,查看具體末端任務執行的進展情況,用以跟蹤項目進度。------這是任務進度監控使用。

基於以上知識點。我們在做當前專項項目,做精細化按天跟蹤管理的過程,需要做到:

第一,識別出大家對於計劃更新的誤解。所謂項目計劃,並不是我3月11日估計的計劃、拆解任務到我3月31日開發完成、全程就按部就班的按照這個執行,當出現風險、湧入新需求等,發生進度調整,就定性為管理做的不好。這種僵化的思維“大錯特錯”!

相反,做計劃的人,要定期去根據當下蒐集到的項目執行過程中出現的溝通問題、新湧入的需求以及風險等一切項目信息,去及時更新同步計劃,確保計劃與實際項目狀態相符,至少可以指導短期的人員任務推進。

第二,計劃更新。有兩種策略可選。

(1)第一種,按照里程碑節點或deadline不變的情況。如果蒐集到的信息顯示我們需要更新計劃,那麼具體人員在日均完成任務量上可能要發生調整。舉個例子我們原來計劃完成10個任務,排定的3月31日必須要開發完成,可能需要開發人員3天做1個任務,那麼現在突然發現有新需求加入了,有其他風險存在,我們這時候就需要安排開發人員3天做3個任務,才能保證能在截止日期完成工作。而且,這種變化也是需要定期更新和同步到相關人的。這種在項目管理是推薦的作法!

(2)第二種,按照人員日均任務量不變的情況。設想一下如果我們期望的是開發人員每天處理任務數量不變,那麼如果湧入新需求,任務總量變多的情況。策略就是根據日均完成的產能,順延估計排出後續工作的介入和完成時間。如果這個完成時間不被接受,倒推看看我們人員在哪個節點需要趕工、需要加班、需要增人等。

所以,基於以上,我們的項目計劃跟進要這樣做,才夠好!:

第一步,產品口及時識別需求變更,要努力保證需求內容的清晰和範圍的穩定。如果有變更及時同步大家。設計、開發、測試聯動調整各自具體任務。

第二步,設計、開發、測試口做任務推進計劃的人。每天捋一下,是否有相關風險和問題,衝擊當前任務計劃的執行。如果有,想一下單項任務的完成時間能不能變,要不要變。如果不變,如何安排具體設計、開發、測試人員在發生變化情況,還要保證當天任務能夠執行。(加班、加人還是其他?)

第三步,設計、開發、測試口每天更新具體任務的完成進度。重點識別:任務的範圍是否發生了變化,任務的完成會不會存在延期,單個任務會不會影響項目的總工期。

第四步,每天都按照如上步驟檢視、調整、更新。(當然,“每天”這個情況目前僅適用專項這個項目,其他項目的檢視節點、和檢視頻率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設定的。)

總結核心知識點:計劃分級,各級關注點不一樣。精細化管理核心是風險識別、問題暴露、變更同步、計劃及執行策略及時根據變更做好聯動調整、鉚著目標執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