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有一種媽媽:一方面願意為了孩子去死,另一方卻又整得孩子想死

圖:網絡


故事:有一種媽媽:一方面願意為了孩子去死,另一方卻又整得孩子想死

每一個媽媽愛自己的孩子無可否認,可是當你的愛,讓你痛苦不堪,也讓孩子苦不堪言時,你是不是應該好好反省一下?

01

顧小武從讀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變得越來越不開心了。

因為從顧小武入學那天開始,他媽媽羅小芬的神經發條,就一天24小時處於緊繃狀態。

每天早早起床,給兒子準備營養早餐,一個星期不帶重樣。

接著把顧小武送到校門口,並且目送他的背影遠去。

快放學的20分鐘,她早早就等在校門口。

回到家之後,就陪著顧小武寫作業。一個a的尾巴長了或是短了,或是一個3的半邊耳朵大了或是小了,統統都不行,都會被要求重寫。

10遍不行20,20遍不行就30,總之要寫到她滿意為止。

對此,老師總在班上或是朋友圈裡,專門點名表揚顧小武。有時甚至把顧小武寫得的字,當成範本,讓大家學習。

這讓羅小芬覺得特自豪。

從而更加堅定自己對顧小武的嚴格要求,是多麼的正確。


故事:有一種媽媽:一方面願意為了孩子去死,另一方卻又整得孩子想死

02

等到顧小武上二年級時,想讓兒子的字寫得更好的羅小芬給兒子買了字帖。

放學回來寫完作業之後,就必須要練一個小時。

有一次顧小武為了看電視,有幾個字沒有寫好時,二話不說把電視關掉,要顧小武立即重寫。

顧小武覺得委屈,站著不動時,羅小芬就說你今晚不給我寫好,就別想吃飯。

她老公顧峰說孩子還小,別對孩子那麼嚴,也要給孩子適當玩的時間時,羅小芬就會忍不住朝顧峰開炮。

你看你,就是因為沒有文化,只有一身蠻力,所以才要下礦井去打炮眼,那活又累又髒不說,而且還危險,這點你自己又不是不知道。

可為了生活,你不是明知危險,還不硬是要去做。所以我不能讓兒子走你的老路,他必須做個文化人,幹體面的工作。

同樣作為父親,顧峰肯定也希望兒子有出息,但同時他也希望孩子快樂。

故事:有一種媽媽:一方面願意為了孩子去死,另一方卻又整得孩子想死

03

可顧小武卻一點都不快樂。

因為每當他寫完作業,想去跟樓下的小朋友一起玩時,羅小芬就會說,作業寫好了可以練字。

而字練完了想看會電視時,羅小芬又會說,字練完了可以背會唐詩。總之,直到睡覺,她都總能把他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而且都不帶縫的。

記得上四年級時,有回羅小芬因為脖子處長了個小瘤子,需要動個手術,得住院一個月。那一個月裡,顧小武由鄉下的奶奶來照顧。

離開了媽媽的監管,顧小武就猶如從籠子裡放飛的小鳥。

因為那半個月裡,放學了可以跟小朋友們一起玩,玩累了回來還可以看電視。不用練字,不用背唐詩,更不用看課外書,要多爽有多爽。

而每次羅小芬打電話回來,顧小武不是說在寫作業,就是在看書。

直到有一天,顧小武這3個字不是出現在表揚行列,而是出現在沒有按時完成作業那行時,他短暫的快樂時光也就徹底結束了。

故事:有一種媽媽:一方面願意為了孩子去死,另一方卻又整得孩子想死

04

羅小芬本來醫生要她住院一個月,可是當她在兒子的班級群看到兒子沒有完成作業,想著孩子這段時間在撒謊時,住了17天之後,死活都要出院回家。

回到家,就把顧小武叫到身邊。狠狠吼道:“你為什麼不按時完成作業?你為什麼撒謊?你為什麼只想著玩?”一連串的為什麼襲來,弄得顧小武只能低著頭,瑟瑟發抖地站在那裡,大氣都不敢出。

“你為什麼不回答?你是不是不想讀書了,不想讀那明天別去了,弄個袋子給我撿垃圾去。”

這時顧小武才哭著說:“我不要去撿垃圾,我要讀書。”就這樣狠狠收拾一頓之後,接著就是讓他對著牆壁思過一個小時。

總之用顧峰的話說,這個婆娘把孩子的學習,看得比自己的命都重要。

誰勸跟誰急,因為誰勸她就意味著,她之前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錯的。

故事:有一種媽媽:一方面願意為了孩子去死,另一方卻又整得孩子想死

05

這次疫情,如果說是顧小武上網課的話,說羅小芬上網課會更確切。

每天,她給孩子準備好早餐之後,就會幫孩子要的筆記本和筆擺好,然後她就坐在孩子的對面,表面是在織毛線衣,實際上是在盯著孩子。

當顧小武坐姿不好,或是發呆走神時,她會立即提醒。

當孩子的作業,字寫得沒有別的同學好時,就會黑著臉讓孩子重寫。

當那些課程聽完了,沒事就會讓他重聽。

而當顧小武也想學著掃地或是洗碗時,她就會說“兒子你只管好好唸書,家裡什麼事都不用做,媽媽自己會搞定。”

老師說要發個勞動的圖片發到群裡,也只是讓顧小武做個樣子就好。

這樣孩子整天除了學習就是學習,臉上一整天卻是一點笑容都沒有。

漸漸顧小武不想理人,整天跟個霜打的茄子,沒有一點活力。

當羅小芬再次指責他這沒做好,那沒做好時,他突然之間說“媽媽你罵我吧,我感覺活著好累,一點意思都沒有。”

故事:有一種媽媽:一方面願意為了孩子去死,另一方卻又整得孩子想死

06

這麼一句話,再配上孩子那種灰心的眼神,還真的嚇了羅小芬一跳。

最近她可是看到好幾條關於孩子跳樓自殺的新聞,不過她都覺得那是別人家的事。

可是晚上她躺在床上看手機時,看到的一條新聞,裡面的那個媽媽好像說的就是她一樣。

裡面的那個男孩子也是上五年級,也是一直以來當媽媽的嚴格管教。這次男孩子跳樓,也是因為媽媽總是盯著孩子學習,而且還嘮叨沒完,孩子一氣之下,就選擇了跳樓,來跟媽媽做最後的抗爭。

那個媽媽抱著孩子哭天搶天,說媽媽錯了,說只要你活過來,媽媽什麼都聽你的,你說不讀書就不讀,你說玩就玩......

可是一切都明白得都太遲了。

羅小芬在那一刻哭了,淚流滿面的她好像被某根魔法棒點了一樣,瞬間如夢初醒。

是呀,媽媽愛孩子不可否認,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媽媽一方面愛孩子愛得要死,另一方面卻又整得孩子想死。

試問愛到底是什麼?我想我們都應該好好反思反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