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行情研判

科技股大多在高位,老的乏力,新的基金二期,周五开始派面,容大这种人气股,开始坑人,特高压,已经炒了三周,通光周五派面,550周五触及跌停,防疫概念开始出现连续下跌,进入补跌阶段,振德,尚荣都是持续下跌,2838见顶后已经出现了4个跌停,新天周五也出现了跌停,土地流转的亚通也是连续两天跌停,可转债周末出现了监管的消息,虽然未必结束,但一定会起到分流资金的效果。那消费概念就成了目前市场唯一的可持续做多的独苗品种,位置底,题材新。再来看近期的炒作,2月27日,新基建开始炒作,市场选择的方向是特高压,28日,特高压出现大分歧,只有550,爆量后下午回封涨停,这时还有一个标的,是基建2062,凭借身位走势完成三板,550二板。3月19日,消费概念全面爆发,市场选择了零售,20日,零售概念出现大分歧,也有一只类似550的股票,是361,全天烂板,放量下午回封。也有一只有身位优势0721,完成3板,但是0721与2062不同,0721体现出了龙头的带动作用,不仅带动了零售的全面回暖,还带动了一个新题材,旅游酒店。巧合的是这个大分歧都出现在周五,完成分歧后的连板也都是在周五。属于标准的卡位题材,让短线做多资金找到了新的合理方向。指数调整阶段到位,题材处于低位,舆论引导消费,在我看,这是一个共振题材,是市场的选择,合力的方向,而不是控盘的结果。分歧阶段一定要看到市场合力的方向,只有合力出现,才可能出现持续性。昨晚美股旅游酒店行业也出现了强于指数的反弹龙头是MGM,收盘涨18%,航空股出现大涨,周五我们的1888,涨幅也达到了5%。既然疫情已经控制住,那后面就需要鼓励我们各种消费,从点到面,逐步全国彻底放开,存在一定的预期差,但这个时间一定会短于防疫,毕竟放开要比封锁大家更容易接受。如果你错过了防疫的持续性炒作,那一定不要再错过消费概念的短期炒作。下周的机会就在这里,把握低风险的机会,放弃高风险的题材。

聊个股

通光线缆:

周五尾盘被砸跳水,还没有巨量;通光转载还成交量80多亿,这些资金应该会有自救;

周一看有没有小修复的机会了;现在都是鱼尾难博弈。

蓝英装备:

光刻机的分支龙头,小弟调整的较多;目前都是一字板,还有冲高机会;要盘中看承接如何了;

西安饮食:

这个票复盘和早盘都提醒了可以上车,下午市场还是认可点火拉板,明天应该有冲高溢价,也有弱转强的可能。

聊板块

1、医药

这个板块还是炒作的疫苗和药物治疗;但是新天药业只走了5板高度就被按了;

首板虽然较多,但是高度上有压制。

2、基建

5g的龙头万马科技直接一字板,可以作为风向标,现在也只能做做首板为主。

特高压通光线缆大面,就先看它的表现如何,如果直接被核,那就收敛一点了。

低位的还有神马电力,通达动力等;凯发电气,通达电气等助攻。

3、光刻机

蓝英装备一字板,容大刚光上板被砸;胜利精密一字加速;板块内回调的比较多。

现在只能看蓝英装备和胜利精密的表现如何了。

4、消费

下午的皇氏集团与安记食品的上板,对板块的刺激较大;带动了西安饮食的回封。

高度龙头是西安饮食,也有冲高或弱转强的可能。

随后尾盘旅游和消费开始暴动,不少个股直线拉涨停,如西安旅游等。

先锋是中央商城,周一先观察板块的表现如何;

15股净流入资金超亿元。

白马股大单资金回流,流入靠前的均为业绩白马股,三一重工、五粮液、上海医药、招商银行、贵州茅台、海螺水泥、美的集团等。其中三一重工大单资金流入居首,净流入3.77亿元,五粮液也流入超3亿元。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主力资金大规模出逃5G概念龙头

3月份第三周,A股成交额继续下滑,近5个交易日成交额均不足万亿元,且今日成交额骤降至7200亿元以下。主力资金方面,本周合计净流出2391亿元。分行业看,所有行业主力资金为净流出状态,电子板块依旧是资金出逃主要方向,本周净流出金额433.62亿元。其次是非银金融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237.12亿元,通信、计算机、电气设备、医药生物、化工、银行等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均在百亿元以上。休闲服务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小,仅3.48亿元。

主力资金净流出逾10亿元的有24只。5G概念龙头中兴通讯主力资金净流出68.32亿元,净流出规模最高,本周累计下跌17.54%。保险行业龙头中国平安主力资金净流出34.71亿元,本周累计下跌7.64%。OLED概念股龙头京东方A主力资金净流出26.7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较大的还有南京证券、五粮液、贵州茅台、万科A、TCL科技等。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新药研发服务外包行业依然处于顺周期

(一) 新药研发外包行业概况 新药研发领域有着著名的“双十”定律

即一款创新药的研发成功需要耗时十年 时间,花费十亿美元。但据最新研究显示,最新新药研发的成本约为 25.58 亿美 元,已经比之前的十亿美元翻了一倍多。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研发费用,主要是因 为新药研发周期长、涉及的环节众多。从项目立项开始,需要经历早期的药物发 现阶段(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临床前研究阶段(药效学、药动学、药理学、毒理 学等)、临床研究阶段(I、II、III 期临床试验)和审批上市,中间需要多个专业的人才相互配合。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所以,药物研发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业务。为了提高研发效率,优化公司资源,各大药企纷纷将研发流程中的不同阶段外包 给专业的公司,于是新药研发外包行业应运而生。根据新药研发领域中客户服务 阶段的不同,医药研发服务一般分为合同研发服务(CRO)、合同生产服务/合同 生产研发服务(CMO/CDMO),分别对应新药研发领域中的临床前研究及临床研 究、定制化生产及研发服务等产业链的不同环节。

(二) 国内外新药研发火热,利好研发服务外包行业

我国研发外包产业总共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1996-2008 年,外资药企 开始离岸外包,在此阶段主要依靠外资药企的临床前项目,国内研发外包产业初 具规模,现在的许多临床前外包公司便是在此阶段应运而生,比如药明康德、凯 莱英、康龙化成等;第二次,2009-2015 年,在金融危机过后,外资药企的市场 增速有所下滑,为了开辟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外资药企选择在我国开展临床试 验,相应的催生了临床外包公司的产生,比如泰格医药、博济医药等在此阶段迅 速发展;第三次,2015 年至今,与前两次不同,这次的拉动力量主要是国内创新 药研发的高速发展,2015 年《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的发 布,标志着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的大幕正式拉开,国内的创新药研发项目 如雨后春笋般开展。

(三) 未来研发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医药研发外包行业属于长周期性行业,行业的兴衰主要取决于新药研发 的热度,而现在国内正处于新药研发的黄金时期,在多方刺激因素下,国内新药 研发的热度还将持续。

科创板和港交所上市放开限制,有利于 Biotech 公司的融资。众所周知,创新性 药械研发时间长,前期几乎没有任何盈利却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费用,这也限制 了无现金流 Biotech 公司的发展。今年 3 月 1 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 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科创板对企业的定位明晰,前期将重点聚焦于我国拥有 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产业,而非靠商业模式创新等“软科技”产业,其中指出 对于预计市值不低于 40 亿元的医药行业企业,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 期临床试验,便具有科创板申请上市资格,重研发轻资产的战略定位为我国创新 药企,尤其是初创型药企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科创板利好效应外延至创新药产业链中的服务商 CRO 和 CDMO 企业。由于新药研发的壁垒和不确定性,研发外包成为诸多企业(特别是初创型企业)控制研 发成本、提高成功几率、提升产品上市速度的重要策略。

带量采购和鼓励创新政策,引导企业重心向研发靠拢。从 2015 年开始,所有 的政策均引导企业向创新和临床价值方向转型,国家医保局的成立更是为三 医联动的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一方面是仿制药的带量采购,另一方面 是无论从审批审评还是快速纳入医保都提供便利的鼓励创新,政策这只看得 见的手把越来越多的资源向创新方向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抓住 这一波创新潮才能保证在以后的竞争中不被落下。

整体行业未来呈现纵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应的 CRO 业务也覆盖药物发现阶段、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新药注册等 多个环节。由于不同研究阶段之间最重要的是研究数据的衔接以及实验结果 的可信任度,仅提供单一阶段医药研发服务的企业无法满足大型药企在全产 业链上的研发需求,这就要求未来行业内的参与者不仅要在各自专精的阶段 提供高质量的研发生产服务,还需要围绕客户需求不断拓展产业链上下游领 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新药研究、开发、生产类服务。

疫情当前,中国的医药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医药行业在需求激增下有望逆势崛起而被普遍所期待。然而一季度的医药产业走的是分化之路,NCP医药产业链“逆势飞扬”,生物医药企业复工复产分化严重,部分产业链受疫情冲击历经“停摆—启动—回补”。

生物医药NCP产业链“逆势飞扬”

随着疫情的发展,在NCP相关的专利中,与医药行业相关的专利占据较大比例,包括治疗用药、预防用药、检测和诊断试剂盒、医疗器械、防护产品和医用消毒六大领域。治疗用药以化学药物抑制病毒的技术或产品为主,预防用药主要聚焦于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为主,检测和诊断试剂盒共计有109家单位(企业)申请相关专利。与疫情相关的医疗器械和防护产品也都成为疫情催生的主要专利申请领域。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疫情之下,生物医药产业备受关注,抗疫防护用品、医疗器械、药品和疫苗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储备时刻未停。NCP医药产业链成为一季度“逆势飞扬”的抗疫先锋。

NCP产业链上游:药品成为抗疫硬核武器,探寻有效治疗和预防的新思路。不管是针对治疗的老药新用,还是围绕治疗必须的常规药品,均在疫情管控下加紧研发、生产,逆势增产来满足需求。

NCP产业链中游:诊断检测和监护支持成为抗疫先锋,构筑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核酸检测不仅在疫情高发期被作为确诊金标准,也为企业安全复工复产提供科学依据,诊断检测试剂成为疫情防治的急需物资。

NCP产业链下游:检验检测成为抗疫后方阵地,检测能力的匹配和提高不可或缺。由疫情催化下的非接触式医疗服务(在线医疗)也得到极大的推广和使用。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2、生物医药产业分化——企业复工复产分化严重

疫情下的生物医药领域,一季度产业复工复产分化严重:NCP医药产业领域需求激增下的复产增产“逆势飞扬”,部分业务与NCP相关的企业受疫情拉动,复产业务多转为抗疫相关产品,而非NCP相关的医药领域受疫情影响,需求暂缓,并未完全复工复产。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NCP产业链:需求激增加快复产增产

制药/制剂:绝大多数制药企业已于2月中下旬复工或分批复工。

部分生产企业,以及含有与疫情相关的抗病毒、抗生素、中成药等生产条线的企业,产品一直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复工复产节奏加快。

体外诊断IVD:新冠、流感等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和血液检测产品需求激增。为与新冠区分,症状类似的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检测,临床辅助诊断相关的血球、CRP、PCT等检测产品也出现短期需求激增。截至目前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厂家10家,抗体检测试剂4家。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16家IVD企业新冠检测试剂盒通过CE认证,需求激增下的增产或将持续全年。

监护检测设备:受疫情持续发酵影响,医院对疫情相关的CT、MRI、DR、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彩超、除颤仪、灯床塔、血氧检测仪、额温枪等医疗设备需求明显增加。此外全国“小汤山”和方舱医院的建设拉动设备需求增加,复产增产贯穿整个一季度。

医用耗材: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疫情防护耗材几近脱销,相关医疗器械公司均紧密生产以满足供应,或新建相关生产线支持疫情。同时其他的医用卫生耗材、注射穿刺类、医用消毒和医技耗材类等相关企业均在激增的需求下复产增产。

第三方医学诊断:ICL支持各地战疫,弥补现有医疗体系检验能力不足。全国各省市陆续发文允许和支持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核酸检测,助力提升病毒感染确诊效率,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武汉华大基因和火眼实验室,每天可完成10万人份的试剂盒生产和检测,已经陆续向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发出。

部分业务与NCP相关的产业链:疫情推动“导向性”复产

CRO/CDMO:预计各企业在当地政府指导下较2019年同期平均有半个月的延迟复工。受试者入组停滞、随访延后、患者脱落、难以定期访视、数据缺失、方案偏离等种种风险横亘在行业面前,院内执行的临床试验进度预计均有所影响,最终疫情的冲击甚至会影响部分新药上市的时间。同时部分企业的复产已导向支持疫情相关的订单业务,随着疫情持续至二季度以及全球的扩散蔓延,企业复产及业务“导向”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医疗器械:疫情发展过程中,各家医疗器械公司积极参与疫情防治工作,部分企业已于2月分批复工复产,向疫区前线输送相关医疗物资。疫情相关的医学影像类、康复设备类及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复工率已超90%,疫情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加大了复产增产力度,与疫情非相关的心血管、骨科、眼科等企业受到疫情冲击较大,需求一季度的降低导致复工复产程度较低。

非NCP产业链:疫情导致需求暂缓,复产非完全

高值耗材:手术类高值耗材受手术量短期降低,复产有所延迟。随着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确诊收纳和救治,多家医院多科室手术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2月北京非急症、急诊手术延缓暂停,上海手术仅恢复30%,冠脉支架、主动脉支架、骨科关节、脊柱、消化耗材等均受到一定影响,需求暂缓导致高值耗材类企业复产非完全。生物技术/制药:非疫情相关的制药类企业面临订单需求骤减的困境,疫情导致的推迟复工对制药行业普遍产生影响。除了肿瘤类病人伴随有较强的治疗需求外,轻/慢病病人就诊需求减弱,同时受各地交通管制限制流动病人减少,因此生物技术/制药类企业一季度复工复产进度相对较弱。

3、医药产业链受疫情冲击“停摆—启动—回补”

NCP医药产业链:疫情最为严重的2月份将成为NCP医药产业链上的企业复产增产最为密集的时期,受需求刺激,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迅速输送物资。伴随着疫情的全球扩散蔓延,企业将保持全年高产能来支持抗战疫情。

非NCP医药产业链:一季度受到疫情的严重冲击,非NCP医药企业的复工复产之路较为严苛,部分企业2月处于停摆阶段,3月份逐渐启动复产,到下半年开始回补上半年减少的产能,全年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

医药全产业链:疫情相关的医药企业在全产业中占据一定比例,受到疫情冲击,一季度医药产业总体产能将受到较大冲击,随着二季度的逐渐启动复产,全年医药产业产能在后半年将回补一季度的损失,全年产能相较2019年会有一定程度下滑。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是疫情最严重、相关管控最严格的月份,因此预计一季度的医药制造业营收仅能达到去年50%的水平,二季度逐渐恢复至80%。下半年企业背负拉平全年业绩目标的压力,将会回补上半年缺失的营收。预计2020年医药制造业总体营收约下降10-20个百分点。

结 语

医药产业作为“战疫利器”至关重要,一季度的分化之路尽管让我们看到了逆势飞扬的“战疫产业链”,但同时更多的是冲击和影响。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控制及海外疫情的快速扩散,中国医药企业复工复产步入正轨,其必将持续发力,助力全球快速战胜疫情。

银行值不值得投资?

最近有朋友留言问,银行值不值得投资?今天来聊聊这个行业。。

1、银行是一门什么样的生意?

传统银行业,吸收存款作为负债、发放贷款作为资产,类似于做中间商,赚取其中的利息差。

我们的银行,利息收入占总收入70%以上。刚好昨天招行发布了2019年年报,我们拿刚出炉的数据举例:

招商银行,2019年资产总额6.75万亿,负债总额6.2万亿,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6.75-6.2=0.55万亿。

这门生意就是花0.55元,就可以撬动6.75元的资产来帮你赚钱。

相当于拥有极低的负债成本(定期存款,年利率为1.50%;活期0.35%),然后撬动了12倍(6.75/0.55=12)的杠杆。

综上,银行是一门高杆杠、赚“利息差”的生意。当然,除了利息差,还有一些其他收入,比如手续费、佣金,这部分一般是15%-20%。

2、银行股在A股的地位?

银行板块一直是A股的权重板块,截止3月20日,36家上市银行总市值9.79万亿,A股总市值61.57万亿,银行市值占比16%。

然而,全A指数成交额7149亿,银行成交额170亿,成交额仅仅只占了2.3%。银行股一片寂静。。。

市场对银行股目前持悲观预期,反馈在估值上就是“破净”,除了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其他34家银行PB都在1以下。

以工商银行为例: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工商银行ROE是11%,PB是0.84。

也就是花0.84元,就可以买到拥有工行1块钱的净资产,而这个净资产每年还会增加0.11元收益。

理论上这是很划算的买卖,但为啥还持续跌破净资产?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银行是一门赚息差的高杠杆生意。所以多数人就会担心,银行股会不会是价值陷阱?

也就是看起来便宜,但市场很担心资产的质量。

比如坏账率有水分,贷出去的款收不回来。再比如利率持续下降,导致高利息差持续不了等等。。

......

以上是银行的商业模式和估值情况。而这个行业值不值得投资,要重点观察以下四个要素的变化:

1、 关键指标: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率」即不良贷款对于贷款总额的比值,越低越好。

银行不良贷款,是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 国际通行标准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我国上市的银行,根据公开数据查找,整体不良贷款比率平均1.46%。

而「拨备覆盖率」是银行贷款可能发生的呆、坏账准备金的使用比率,拨备覆盖率高,说明抗风险能力越强。根据监管规定,银行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

在A股上市银行里,多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超过这一标准,这个指标越高,市场会对它后期“释放利润”有预期: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不良贷款率越低,拨备覆盖率越高,说明抗风险能力越强。

这两个是参考数据,最终能不能持续赚钱,还是要看经济景气度,还有银行自身的盈利和成长能力。

继续看下面。

2、看经济是否景气。

如果经济景气,意味着坏账会减少,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市场就会放下担忧,不会给银行一个破净的估值。

要如何去观察经济是否景气?

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感受出来,如果很多做小生意的人,都开始忙碌了,他们都赚到钱了,意味着经济开始好起来了。

这几年我们GDP增速放缓,但各项改革也在推进,从供给侧改革到去杠杆等措施,银行的资产端确实是出现改善了。

奈何最近突发肺炎,还有欧和America金融风暴,打乱了节奏。这情况会影响多久,坦率说我心里也没底。

America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最近发表了最新的投资备忘录叫“Nobody Knows没人知道”。

只能说,要持续再观察了。而经济景气与否,也直接决定了银行业能否继续复苏,这是影响银行业的第二个方面。

非常关键的要素。

3、看对股东的回报。

巴菲特投资America银行业,有一个原因,America的银行都是资本家把持的,他们才不会去care什么社会责任。资本家嘛,永远都是利益至上,所以赚来的钱只能给股东分,管理层利益和股东利益高度一致。

而中国则不一样,我们的银承担了一些社会责任。所以银行持有的资产,就难以避免要为社会去做一些贡献。这样的企业很值得称赞,但对股东肯定不是最优解。

如果要做股东,一般要等经济景气,那时候坏账肯定会情况好转。还有,在繁荣时期,银行就不需要承担太多的社会责任。

另外,America的银行经常会加大回购还有分红,这个既可以提高每股收益,又能提高ROE,肯定有利于估值的提升。巴菲特投资银行股,除了看好银行业的利润增长,当然还是想赚估值提升的钱。

目前国内有些银行,分红也开始增加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能持续回购,有助于提升估值。

这也是跟踪银行业的第三个方面。

4、想象空间。

America的摩根大通和梅隆银行,与传统银行不一样,走的是轻资产路线。摩根大通非息业务收入占比超过45%,梅隆银行非息收入占比超过70%。

在国内,2019年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宁波银行受到资金追捧,相比其他跌破净资产的银行,市场给了这几家公司很高的估值溢价。

除了资产质量相对较好,更重要的是市场对他们零售端的增长,有一个好的预期,因此愿意付出更高溢价。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在America有一家支付公司,就是很多人都熟知的VISA卡。这家公司的估值,也一直都给的很高。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打开钱包,拿出银行卡,如果是借记卡你会发现上面有个银联的标志,如果是信用卡你会发现银联,或者VISA的标志。

银联和VISA,它们都是属于信用卡组织机构,是典型的「轻资产+轻负债」的商业模式,又是躺着赚钱的生意模式。

银行是一个古老的行业,长期肯定是不会被颠覆的。但银行也是一个持续竞争的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创造价值。

谁能寻找新赛道,比如着重零售端、投行、资管等业务,创造新商业模式,向「轻资产方向」转型,谁就能获得市场溢价。

这是研究银行业的第四个方面。主要看非息收入占比,如果业绩持续发力,非息收入却降低,这是走向“轻资产”的重要节点。

目前我还没发现谁真正突围了,似乎就招商银行做的稍微好一些。但也非息收入还是占比较高,所以还是要持续动态观察。

...

综上,对银行的研究,主要有四大方向。。看经营情况和指标,从大经济环境考虑,观察股东回报,以及想象空间。

有兴趣的伙伴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去跟踪这个行业。

这里也顺便声明下:我们只是探讨和学习看待生意的角度,不构成推荐股票,一切买卖自负盈亏。

涨停不断!下周继续!

近期九爷也是费尽心思进行了多股研选。万马科技提前布局,今日也是成功走出一字板,三天一涨停,九爷数不停!老地方的老铁们想必今日可以畅饮一杯了。

周末复盘精心挑选了两只

一是被低估的工业大麻概念龙头,收获季,有望迎二波利润释放。

二是新零售概念龙头,大消费有望复苏,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待爆发。

想跟上体验的朋友可以去老地方看下,代码逻辑写在了头像主页最底部的铁粉须知中。

医药出口激增!下周医疗板块最值得关注的两个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为个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