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用一生告訴我們,習慣可以養成,人終會因習慣而改變


曾國藩用一生告訴我們,習慣可以養成,人終會因習慣而改變

有著晚清“中興第一名臣”之稱的曾國藩,並不是人們眼中極具天賦的人,這一點從他六次科舉不中就能看出。但自考中秀才,一路青雲直上,卻又證明了,他有著異於常人的能力。這個能力表現在他立志“做聖人”之後,給自己訂的十二條做人的規矩和課程標準裡。

(1)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裡,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體驗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4)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徇外為人。

(5)讀史。丙申年購《廿三史》,大人曰:“爾借錢買書,吾不惜極力為爾彌縫,爾能圈點一遍,則不負我矣。”嗣後每日圈點十葉,間斷不孝。

(6)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保身。十月二十二日奉大人手諭曰:“節勞,節慾,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9)日知所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有求深意是徇人。

(10)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11)作字。飯後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凡事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12)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這十二條規矩從起床到就寢,曾國藩都給自己安排得清楚明白。當然,如果只是制定計劃,就能成功,那我們每個人都能做“聖人”,關鍵不在於制定,而在於“有沒有執行,執行了多少”。

曾國藩用一生告訴我們,習慣可以養成,人終會因習慣而改變

01

十二條規矩中的第九條,說的是再平常不過的記日記。相信大多數人都與曾國藩一樣有過這樣的困擾:不能堅持,把日記記成流水賬,做不到自己提出要求。

在一次日記中斷半年後,曾國藩發憤圖強,狠狠地立了一把flag。然而接下來的十六天裡,他的早起失敗率高達50%,應酬佔據了日常大部分時間,練字只堅持了一天,立志天天記的《茶餘偶談》也只記錄了兩次而已,可謂是“啪啪打臉”。

此時唐鑑(曾國藩求師於他)和倭仁(曾國藩友)站出來說話了:國藩啊,日記不是這樣寫的,你得首先把記日記當作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態度誠敬。第二,明白日記的作用“研幾”,也就是說要抓住生活中的細節,通過鑽研細節達到改變自己的目的。

曾國藩聽了嗎?

聽了,不僅聽了,還極致踐行,甚至在臨終前一天曾國藩還寫下了122個字的日記。可以說,曾國藩將記日記的習慣徹底融入自己的骨血,也正因如此,才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

自媒體時代,手寫逐步被電子產品取代,但持續性的輸出和覆盤卻是始終不變的核心所在。寫作大神們在網課上反覆提及日更和覆盤不無道理,然而真正堅持下來的寥寥無幾。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29歲才開始涉足寫作領域,這一點與同樣“大器晚成”的曾國藩十分相像。他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一經出版便風靡了日本,還引發了“村上現象”,這完全得益於他每日四小時的創作時光,而這一寫便是三十年。

正因為兩人將習慣徹底根植於心,才有了後來的輝煌。這世上哪有什麼一夜成名,都是積少成多,厚積薄發罷了!

曾國藩用一生告訴我們,習慣可以養成,人終會因習慣而改變

02

曾國藩的十二條規矩中,除了寫作,“節勞,節慾,節飲食”這一條,我也深有感觸。

我是一名慢性胃炎患者,一到換季,總要鬧上幾天肚子。2018年冬天不知什麼原因,連續腹瀉一個半月,全靠抗生素撐著,腸胃內菌群徹底紊亂,斷斷續續吃中藥調理,苦不堪言。

今年冬天因為疫情,只能宅在家中,外賣沒有了,高油高糖的飲食沒有了,奶茶麻辣火鍋也沒有,我的胃奇蹟般地恢復了。正因為戒掉了引發病症的誘因,身體舒服了,甚至後來看到奶茶店開門,也沒有了再點一杯的慾望。

對於我來說,這是飲食習慣變好的開始,對曾國藩來說則是對他的事業大有裨益。從書籍中我們瞭解到,曾國藩年輕時有抽菸的習慣,不僅如此他還喜歡看“殺頭”,參加宴會。抽菸有害身體,這毋庸置疑,參加聚會等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

試想一下,我們參加的聚會活動都是必要的嗎?

如果不是,曾國藩也是一樣。聚會耗費了他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當曾國藩意識到這一問題後,先是戒掉了“看殺頭”的愛好,緊接著用“曠功疲神,切戒切戒”來約束自己,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做學問,學做聖人。

正因如此,曾國藩才能在進京後的翰林大考中一舉成名,獲得了主考官和皇帝的賞識,為他後來的仕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戒掉抽菸的陋習,剋制自己的慾望,是徹底打破生活習慣,跳出舒適區,重新構築新的世界觀的過程,是破釜沉舟的舉動,所以曾國藩的成功是必然的。

然而,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每個人的成功都有他的獨特之處。固然我們無法複製百年前古人的成功之路,但他們的精神和做法卻是我們可以借鑑的。

曾國藩用一生告訴我們,習慣可以養成,人終會因習慣而改變

就像曾國藩的習慣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貫穿了他的整個人生,可以說自從他立志做聖人,制訂這十二條規矩起,他的人生就開了掛。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可能並沒有那麼遠大的目標,但你的心底一定藏有還未實現的夢想,趁現在,春暖花開,讓夢想向陽而生。

若你想成為寫作者,就去日更,哪怕每天100字,一年也能積累三萬六千五百字;

若你想成功瘦身,就去跑步,哪怕每天只跑1公里,一年也能跑三萬六千五百公里;

習慣的養成不會一蹴而就,它需要堅定的決心和堅持下去的勇氣,最重要的是,人終會因習慣而發生改變,從而受益終身。

這是古人用智慧為我們指明的路,也是我們應該去踐行的,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