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金融學解讀投資為什麼難賺錢

有很多朋友問我,考個CFA特許金融分析師,投資就很厲害了吧?大學學金融是不是以後就可以靠股票投資賺錢?

我總是很負責任的回答:別天真,根本沒用!

為什麼?今天從行為金融學視角分析一下炒股10人9虧的心理因素!

本文分兩部分,首先簡單介紹一下行為金融學,然後分享3個行為金融學典型的導致投資難賺錢的心理偏差。

看完本文如果沒有一點共鳴歡迎吐槽,如果有記得點贊哦!


行為金融學解讀投資為什麼難賺錢

首先什麼是行為金融學

行為金融學是上世紀8、90年代發展起來的,是金融學、心理學有機結合的綜合學科。2017年行為金融學奠基人(理查德•塞勒)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此學科也逐漸開始引起大眾的關注。

傳統金融學假設人是理性的,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很多理論,有效市場假說EMH、資產組合理論、資產定價模型CAPM(不是本文重點,不懂不必擔心)。 但是最後發現學了這些的人大多也不按這個做!學基本面分析、股票估值的人照樣炒短線,追漲殺跌。

理論上說這不合理啊:我們都喜歡因果邏輯清晰的事兒

上了藍翔的人開挖掘機就是比我們強!學計算機編程的人足夠優秀就是能進BAT!但是經濟學家、資深股評人、證券投資顧問,實際投資水平並不一定比你強。

為什麼? 因為我們學的傳統金融投資知識有很大缺陷,他假設大家都是理性的,實際上沒有人是真正理性的,這就是行為金融學要解決的問題

......................................................下方乾貨.................................................................................

下面真正的乾貨來了,結合實例說說4個行為金融學的心裡偏差 (BIAS)

一、over confidence(過分自信)

這一點太普遍了, 人們通常對於自己會過分自信,沒來由的高估自己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

舉三個例子:

1、中國股民大概1.4億,2/8定律大多數人都知道,起碼也知道股票市場多數人是虧錢的。但這1.4億人去開戶的時候全都篤信自己是那賺錢的10%-20%,不可思議吧! (有覺得自己是虧錢的人去開戶的嗎,非常少吧!)

大家在開戶前有沒有稍微認真的進行一下自我評估,拿張紙列一列,找出哪怕一兩條能說的過去的自己可能成為前20%的理由? 大多數人都沒有! 就是這麼迷之自信!

2、炒股票的散戶很多不喜歡買基金,而且都喜歡吐槽基金經理,太水、不值得信任,說錢要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是大家有沒有細想過自己其實還遠不如基金經理,多數情況下自己打理自己的錢更不負責任。

基金經理好歹211/985碩士起,能當選是從幾十上百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的,也是管過幾十億資金的人。雖然仍有可能是水貨,但大概率比普通散戶強。 一個在投資新手或者虧得一塌糊塗的老手,還笑話基金經理也是迷之自信。

3、最重要的一點!盲目自信一定會忽略風險,缺少應對。一個朋友春節買了一些醫藥和農產品的股票,前期連續上漲天天高興的說自己選的股票好,看行業準,別人都虧錢我賺錢,要價值投資。但當他持有的股票下跌,盈利全部回吐的時候,他說腦子有點亂,趕緊把股票全都賣了,要靜一靜。

盲目自信的人買股票的時候,一般只想著賺多少錢,賺錢了怎麼辦,買房還是買車?不願意預想或刻意迴避虧損該怎麼辦,如何應對?

那麼虧損是否會發生?大概率會!因為市場是波動的。所以當虧損真實發生的時候,沒有思想準備,就會自亂陣腳,大腦空白,在這種情況下做出的判斷和交易都是非理性的。說好的價值投資看好未來,怎麼幾天就拋了呢?

為什麼人會過度自信?因為在現實世界當中大家都相互給面子,因為不需要成本。你說覺得自己長得很帥,大家也都會誇你長得帥;你是老師跟學生講經濟學,學生都會說老師好厲害是專家。長時間你就真的覺得自己很帥,是專家,然後到了股票市場就會被piapia打臉,在現實當中越好面子的人越容易受挫。

怎麼應對過度自信的問題?提一點思路,首先做任何一筆投資的時候都想想自己為什麼買,列出支撐你買入的邏輯;然後想明白虧損了,跟自己的預想不一樣了,怎麼應對!

如果以上兩個問題實在理不出頭緒,就說明你太業餘了,乾脆不要炒股,先去學習!

二、loss aversion(損失厭惡)

這一點可以解釋給人推薦好股票,長期對於他人幾乎沒有任何作用!研究表明大家都不願意承認失敗,很願意承認成功,人們對於虧損和盈利相同的錢,態度是不同的,賺10000塊錢的高興,填補不了虧損10000塊錢的難過。

有人推薦了兩支2支股票(第一支好,第二支壞)

第一支漲了10%很高興,漲20%有點坐立不安,漲30%就天天想要不要賣,不賣萬一跌回去就虧了,落袋為安把,終於說服自己賣了。 第二支虧了10%不高興,20%忐忑 , 30%越來越平靜了,不看了,我是價值投資者,巴菲特的學生長期持有!

過一段時間再看,好股票翻了倍,跟你無關;壞股票50%,仍然持有。(俗話說炒股炒成股東) 問題是賣了好股票的錢,仍然去買了兩隻股票,賺錢的就賣掉,虧錢的留著。長此以往手裡都是什麼股票,還抱怨運氣不好?

這樣一個虧損的投資邏輯,推薦他好股票好有什麼用?

很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投資邏輯。人們不願意承認失敗,沒勇氣面對損失,越是差的公司持有越久,不賣就沒輸啊!

三、Hindsight bias馬後炮理論

我們都喜歡給發生的事情找一個看似合理的解釋,因為人們不願意接受沒有理由的結果,也就是不可預測性!(推薦大家看看反脆弱吧)

美股下跌了,找原因:對疫情擴散、原油下跌; 原油下跌了,找原因:對沙特和俄羅斯陷入囚徒困境; 股票和黃金一起跌:完了以前的避險邏輯崩潰了,重新找個原因!

找完原因會不會覺得自己掌握了世界的真諦,心情舒暢!但其實除了茶餘飯後的談資和在人前顯擺,對於投資沒有什麼鬼用!

如果我們從前做過的因果分析是有用的,可靠的,我們應該拿來預測啊!在下跌之前得出結論,賺錢去就行了。 為什麼要不斷的等待事情發生之後去找個因果關係?

這個世界的信息量太大,為一個結果找到充分的理由是偽命題!所以預測錯誤,想不通結果都不怪你,但如果非要固執的把自己的因果邏輯強加給市場,那可能就要當烈士了

以上三個行為金融學的論點供大家參考,肯定有未盡之處請見諒,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點點共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