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惆悵和中年的困惑

兒童和少年,多是快樂的。

今天的孩子,學業負擔已經失去了很久的快樂了。

一些毒雞湯,在禁止孩子們快樂,今天的快樂,今後的苦難。基本都是這個論調。

今天我們思考一下青年和中年。

青年,剛走出學校,心中無限的暢想,自認為天之驕子。

進入社會,還是惆悵滿志。

工作後,開始了不斷的碰壁,尋找不同的機會;

認為,自己沒有遇到自己的伯樂。

碰壁幾次,發現自己已經人到中年了。

父母老了,妻子,孩子,房貸?

自己頭髮開始花白,嚐到了愁的滋味,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35歲成了職場的分水嶺,十分之一會成為管理層,成為中間,其他的就開始淪落成落水狗了。

經驗夠多,但是家庭的事情太多,孩子病了需要請假,父母病了需要照顧。

所以有的老闆,建議員工,如果家裡不支持,就離婚。但是還沒有老闆公開提出,要和父母斷絕關係的。畢竟,如果這樣做,估計肯定被釘在恥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了。

但是,個別老闆或許會這樣想一想,只是想一想,由於道德的壓力,還是沒有老闆敢於喊出來,如果父母病了,大家不用去照顧,直接斷絕父子關係。

35歲進入管理層的人,可能會有不到10年的安逸期,到了45歲,就是新的危機。

那時候,老闆會覺得,你工資高,效率並不高,不如用35歲的人。所以,就製造各種的小鞋,讓你穿。某個手機廠商就是這種格局。愛國之下,都是對員工的壓榨,壓榨完青春之後,以不能奮鬥為名,掃地出門。

隨著年紀的增長,經歷減退是自然規律,當然也有超級精力者存在,通過這樣的對比,就是裁掉那些勞苦功高的人的最好的藉口。

並且可以美其名曰,不能讓任何人誰在功勞簿上。公司不是養老機構。

但是,60歲才到退休年齡呀!為了可能要到65歲。

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鳳毛麟角。

只有國企,國家機構才是承擔社會責任的主體。

這就讓公務員熱永遠保持沸點的熱度。

改革開放初期,都是年輕人,沒有人會想到未來的衰老。今天,中年人的困局出現,老年的悲傷眼前。

很少有年輕人去有勇氣去嘗試奮鬥者的滋味。因為,衰老已經讓八成年輕人被掃地出門。

誰都無法保證自己的身體在未來的人生之路是永遠堅如磐石,不會生病。

所以,大家都期盼改革,能夠讓社會更加公平,不是公平,而是讓每個年齡段的人,都能夠有體面的生活和幸福。

青年的惆悵和中年的困惑

工作不該是牢籠,應該是天堂。


青年的惆悵和中年的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