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紅樓夢》的一點情意

(一)

最早接觸紅樓夢是剛上初中,不到十三歲的時候。我爸從我姨家拿回一本九二年出版的紅樓夢,比我還早出生一年。那時候只知道這是四大名著,是要看的,就看吧。其實也看不懂,好多字都不認識,不認識的字就跳過去,其實不影響理解裡面的情節。那本紅樓夢伴了我初中三年,就在我的枕頭邊上,晚上睡覺前看一會,早上起的早了看一會。三年下來,一本紅樓倒也看的明白了一些,在同學裡面成了紅學小專家。看書不過癮,就看電視劇,87版的紅樓夢也是斷斷續續的看了好幾遍。正值當時,中央電視臺有個欄目叫做《百家講壇》,裡面也請了好幾位紅學家講紅樓,有周汝昌,有劉心武,還有87版電視劇的編劇周嶺。全方位的轟炸,對《紅樓夢》的愛已經滲到骨子裡,一個青春期的小男生開始了傷春悲秋。

(二)

《紅樓夢》對一個正值青春期的人來說影響是很大的,以至於我現在反對一個人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健全之前去讀。我的性啟蒙可以說是《紅樓夢》開啟的。賈寶玉襲人初試雲雨情我現在都清楚的記得是在第六章的開頭。在明白他們幹了什麼之後,那短短的百十餘字我當成小黃文看了一遍又一遍。還有賈瑞讓我知道了“強擼灰飛煙滅”。還有一些更加大膽的倫常,比如什麼是“扒灰”?

(三)

《紅樓夢》中的詩詞讓我感到稀奇。除了“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之外,《好了歌》、《葬花詞》,還有那些判詞,以及穿插在文章中的詩詞,都是和課本上不一樣的。少年人對於不一樣的東西總是特別的喜愛,尤其是和教科書上不一樣的。那時候,自己訂了小冊子,把這些詩詞抄在小冊子上,讀,背。

(四)

最後吸引到少年的是《紅樓夢》中的食。最開始是差異那一兩銀子一顆的鴿子蛋。後來,就是被其中的“茄鯗”所震撼。震撼它的製作工藝,普普通通的茄子要用十幾只雞去調味,這才是豪奢之家啊。看著吃的其實和普通人家一樣的東西,實際上普通人連想都想不到菜可以這麼做。在電視上看到過一檔節目,復原《紅樓夢》中所提到的菜餚,一席菜就是放到今天,也不是一般人能吃的起的啊。

(五)

高中以後,就沒怎麼再看《紅樓夢》了。一是時間少了,更重要的是能看的多了。到了大學,紅樓夢社團竟然在我們食品學院裡,也真的是奇葩。所以,就報了名。這樣一個社團,可想而知是沒什麼經費的,第一年也沒有參加什麼活動。第二年想競選會長也沒有當上,就跟這個社團拜拜了。上班以後,逛淘寶的時候發現了一套程乙版《紅樓夢》,就花了一百多大洋買了下來。買回來後,撒開保護膜,翻了翻,就再也沒了看的興趣。就這麼留著吧,等我有了孩子,就送給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