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令人窒息的操作?

※別緻的※聆聽※


一,戰略層面,有幾個歷史問題值得回味。

1,德國為什麼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選擇兩線作戰?

一戰中,德國選擇了同時和東西方的英法沙俄開戰,導致腹背受敵,力不能支,最終戰敗;二戰中,希特勒還不吸取教訓,明明蘇聯那邊沒有主動開戰的意圖,而且英國的軍事力量還沒有消滅,為什麼非要去招惹蘇聯人?最後兵敗自殺,真是罪有應得。

2,日本為什麼敢和美國開戰?

日本這個小島國,連個鋼鐵石油武器都需要依靠美國提供,自己那幾艘航母的噸位還不如人家一個造船廠一年的產量,為什麼就敢和美國叫板?不想活了嗎?這個日軍聯合艦隊司令部裡都是些什麼人?腦子都被驢踢了嗎?一點不計較後果。本來,沒有珍珠港事件,日本人以戰養戰,還不知道在亞洲戰場上威風多少年。當時的重慶政府已經被圍困的快要投降了。可是他非得覺得老子天下第一,誰也不放在眼裡,這下好了,惹了美國大老闆,用我們老家話“扛杆子捅馬蜂,能惹不能撐”,最後都切腹玉碎了。

3,俄國人為什麼每次都用嚴寒擋住了侵略者的腳步?

歷史驚人的巧合。1812年8月,拿破崙率領60萬大軍開向俄國,經過博羅季諾戰役後打敗俄軍,佔領莫斯科,然而就在要乘勝追擊之時,嚴寒突然降臨,法軍單衣薄被不堪受凍,紛紛後撤直至大敗而歸。

到了1941年11月,德國軍隊已經推進到莫斯科郊外了,可是嚴寒再次降臨,而且是提前降臨。這個問題,德軍參謀部原打算過了冬季再進攻的,可是希特勒寄希望於閃電戰,妄想在冬季來臨之前佔領蘇聯,對被裝根本沒考慮,這樣導致前線部隊缺衣少穿,不得不點燃汽油取暖,這下子好多坦克都動不了了。而且德軍沒見過這麼冷的氣溫,嚴重的凍傷讓部隊減員嚴重,更別說作戰了。蘇聯人習慣了嚴寒氣候,在冰天雪地裡如履平地,連續幾次反攻就把德軍趕回國境線以外。

4,美國人為什麼每次都碰到好事?

一戰時期,雙方打不動了,美國來了。美國人當時出了一點力氣,在巴黎和會上扮演天使和和平鴿,實際上撈取了不少好處。二戰期間,半路參戰,登陸歐洲,又碰到雙方精疲力竭的時候漁翁得利,在戰後列強紛紛元氣大傷的情況下,一下子逆襲成為世界霸主,代表西方抗衡蘇聯。這個翻轉實在神奇,真為美國人的好運氣羨慕嫉妒恨。

二,戰術層面。

1,南雲忠一為什麼要在飛機下面炸彈魚雷換來換去?

第一次,南雲命令將已經提上甲板的已經裝好魚雷的飛機送回機庫,換成炸彈,準備對島上進行第二波攻擊。第二次,南雲接到了偵察機的報告:發現美國航母艦隊。南雲立即下令各艦停止裝炸彈,飛機再次送回機庫重新改裝魚雷。正在日軍忙於換魚雷的時候,3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出現在日本艦隊上空。而此時,日本航母上只停放這零星幾架可立即起飛的戰鬥機。美軍的炸彈命中甲板後引爆了堆在甲板上的日軍自己的炸彈。最後日本損失4艘航空母艦(“赤城”“加賀”“蒼龍”“飛龍”),1艘重巡洋艦,332架飛機,3500人陣亡。

2,火燒長沙竟然是由於譯電員的失誤。

為應對日寇的進犯,國民政府制定了一個“焦土抗戰”政策,制定了焚燒長沙的計劃,即當日軍攻入距長沙市不到15公里的時候,放火將無法帶走的物資和設施燒燬。在日軍向岳陽以南離長沙還有250裡的新牆河進犯時,國軍的譯電員竟將前方電訊漏一“牆”字,“新牆河”就變成 “新河”了。這兩個地方相距100多公里,名字卻只有一字之差。消息傳開後,一下子引起了大面積的恐慌,部分縱火人員驚慌失措,不慎引燃了之前準備的燃燒物。不知真相的城內警備司令部見城外起火,以為是信號,便紛紛將點燃的火把投向油桶或居民的房屋。大火持續了整整五天五夜,全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街巷、房屋被燒,30000多人葬身火海。

3,侯鏡如的部隊為什麼過不了塔山防線。

侯鏡如東進兵團,如能突破塔山,和廖耀湘東西夾擊,很可能收復錦州,那時候東北戰局很可能完全不一樣了。但是在陸海空三軍協同,輕重武器充足的情況下,帶領10萬部隊頑強衝鋒,硬是沒衝過去程子華的小土坡防線,不得不說真是戰爭奇聞。估計這就是軍心士氣和精神意志在起作用了。


和實物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歷史上有很多殘暴的人,手段非常誇張。大家聽說過把人或者剖腹挖心,還把人皮做了馬鞍嗎?

這還是發生在現代的事情。

陝西有個大胖子軍閥,叫做井嶽秀。井嶽秀是陝北的土皇帝,盤踞一方長達20年之久。

他有個親弟弟,叫做井勿幕,兄弟兩人一起打江山,關係非常好

在1918年12月23日,井勿幕被陝西軍閥陳樹藩派李棟材暗殺。

李棟材是靖國軍郭堅部的營長,多次執行過暗殺任務,能力很強。

殺死井勿幕後,陳樹藩給了他2萬銀元鉅款,又將他隱藏在漢口租界。

井嶽秀不敢報復實力強大的陳樹藩,卻沒有放過追殺李棟材。

第二年,井嶽秀用盡心思,發現李棟材躲藏在漢口。於是,井嶽秀花費數萬銀元巨資,收買湖北督軍王佔元,以便在漢口實施抓捕。

王佔元收到錢以後,將李棟才扣押。隨後井嶽秀派心腹手槍隊長李福成,在漢口帶走了李棟才,押解到榆林。

李棟才當場就嚇尿了。他自知必死,苦苦哀求李福成給他一個痛快的,但後者冷笑不語。

1919年中秋,井嶽秀將李棟才綁在弟弟靈堂前,親手將他活著剖腹挖心,祭祀弟弟。

李棟才就這樣被殺,死得很慘。

自然,殺手也不是什麼好人,為了錢而濫殺無辜,遭到這種報應也是活該。

更誇張的是,井嶽秀還不解氣,下令軍營的皮匠將李棟才屍體的人皮剝下,蒙在馬鞍上,當坐騎用。他又把李棟才屍體上澆上汽油,放火點了天燈,這才罷休。

人皮馬鞍,就問你怕不怕?

然而井嶽秀自己也沒有好死,他莫名其妙死於手槍走火事故。

一說,這是李棟才死的太慘,怨靈的報復。


薩沙


我個人覺得,歷史上令人窒息的操作,莫過於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滇緬戰役中兵敗野人山的道路選擇上!

1942年的滇緬戰場是中國軍隊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重要戰場之一,國民政府為協助英軍抗擊日軍,派遣了十萬中國遠征軍到緬甸地區作戰。

由於緬甸的駐英部隊大面積失敗潰逃,造成曼德勒會戰失利。曼德勒會戰潰敗後,如何把9萬遠征軍安全撤退回國成了一個主要問題。撤退路線大致有兩條,一條是遠征軍撤退經過野人山,然後進入印度;一條是繞過密支那回到雲南境內。進入印度的道路要穿過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非常艱險 ,九死一生;回國路途中有日本人的重兵把守,非常困難,也是九死一生。

在這關係到遠征軍第五軍生死存亡關鍵時刻,軍長杜聿明毅然決然選擇了經過緬北的胡康河谷進入印度的道路。

胡康河谷在緬甸語中的意思是魔鬼居住的地方,相傳只有野人才能在那裡生活,因此這一帶的原始森林也被當地人稱之為“野人山”。

1942年5月,杜聿明率領1.5萬人,重型輜重一概銷燬,士兵們帶著輕型裝備和5天的乾糧走入了野人山。結果,連杜聿明都沒有想到,他們15000人的大部隊扎進野人山後居然走了114天。

在和野人山大自然搏鬥的100多天裡,遠征軍經歷了無數難以想象的苦難和艱辛:原始森林、無路可走、惡劣天氣、自然災害、暴雨不斷、兇猛動物、瘴氣毒水、斷炊斷糧、迷失方向、聯絡中斷……死亡伴隨著上至軍長下到普通士兵的每一個人。每天都有人死去:疲勞死、病死、餓死、摔死、咬死、毒死、自殺……最後杜聿明1.5萬多人的部隊所存活下來的僅有2000多人,可謂九死一生。最可悲的是,隨軍僅有的14為女性軍人 沒有一個存活下來,其中還有兩個帶有身孕。

終於,杜聿明帶著2000多人走出了野人山,進入印度。後來從野人山走出來的倖存者成了反攻緬甸打回國內的中堅力量。






一風2008


說到令人窒息,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狗中哈士奇,國中土耳其”。

是的,這個領海幾乎被希臘劃到海灘上的國家,瀕臨大海卻幾乎沒有領海,可以說生活在一個非常窒息的環境下。

於是,常年窒息的土耳其人,做出了更多令人窒息的事。

話說1950年,那是一個夏天,朝鮮半島突然硝煙瀰漫。於是美國操縱聯合國譴責朝鮮,並於7月7日組建了聯合國軍,企圖一舉讓朝鮮完蛋。

而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孤注一擲發動仁川登陸戰,迅速扭轉戰局,而後各國軍隊紛紛抵達朝鮮,包括“久負盛名”的土耳其旅。

1950年10月17日,土耳其第一旅共5000餘名士兵在韓國釜山登陸,包括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營和一個輔助部隊,開啟了土耳其人征戰朝鮮的“偉大征程”。

之所以說土耳其旅久負盛名,一是因為他們特立獨行的裝扮,那兇悍的外表,飄動的鬍鬚以及佩帶的大刀,都深深地迷住了各國戰地記者;二是因為他們是聯合國軍中唯一直接編入美軍的部隊,隸屬於美國第九軍第25輕步兵師。

自1918年一戰結束,土耳其淪為戰敗國以來,這個被打回原形的國家除了痛定思痛,在二戰中保持中立,躁動不安的內心一直在尋找戰爭的機會洗刷恥辱,用戰績重新確立自己的大國地位,而抗美援朝戰場就是最好的平臺。

可惜但再有名氣和熱血的軍隊,在更加強悍的志願軍面前,也不得不淪為被砍瓜切菜的命運。加上土耳其人幾十年沒有聞過硝煙的味道,想要擊敗久經沙場的志願軍簡直是天方夜譚。

在志願軍取得第一次戰役的輝煌勝利,將聯合國軍趕到清川江以南後,1950年11月7日,志願軍發動第二次戰役,從東西兩線對囂張北進的聯合國軍給予迎頭痛擊。

不過由於當時的志願軍武器裝備極其落後,最終決定採用內線作戰的方式,即將敵人誘至納心亭、安心洞、延興洞等預定戰場,而後兜底包抄,實現圍殲目標。

第二次戰役分東西兩線分別進行,西線是戰役重點,“聯合國軍”在此部署了韓軍第7、第8師,美軍第2、第25、第24師,英軍第27旅,另有美軍騎兵第1師和土耳其旅等部部署於第二線,作為戰役預備隊,指揮官為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沃爾頓·哈里斯·沃克中將。而志願軍的西線部署為第42、第38、第40、第39、第66和第50軍。

戰役開始後,38軍和42軍分別在1950年11月25日攻佔德川和寧遠等地,消滅韓軍第7、第8師大部,使聯合國軍的東西兩線之間出現巨大缺口。西線指揮官沃克為保護側翼安全,將預備隊全部投入戰場,美軍騎兵第一師和土耳其旅分別向新倉裡及德川方向機動,土耳其旅在美軍汽車的幫助下,先於志願軍於1950年11月27日迅速到達價川,以1個步兵營和1個戰鬥工兵連控制了高達千尺的嘎日嶺頂峰。

噶日嶺位於德川后方,是志願軍南下的必經之路,也是雙方的必爭之地。

果然,在土耳其旅剛剛構築好了配屬了山地炮、迫擊炮以及地空呼叫電臺的野戰工事後,大批中國軍隊就蜂擁而至。

和以往的中國軍隊不同,這些士兵雖然也是穿得破破爛爛,卻選擇在白天發動進攻以短擊長,而且隊形如此密集。但土耳其旅不管那些,流淌著突厥基因的血液早已沸騰,看見對手就是一個字“幹”,瘋狂的炮擊和射擊還不夠,土耳其人還發揚突厥人不怕見血的優良傳統,進行了異常慘烈的白刃戰。

結果就是土耳其旅不僅守住了陣地,還抓住了幾百名俘虜。

土耳其大捷的消息讓美軍大為興奮,這意味著聯合國軍的右翼安全了。第二師緊急派出情報軍官和翻譯前往土耳其旅突審中國戰俘,然而當聽到這些思密達的中國戰俘後,土耳其旅的烏龍也迅速傳遍了世界。

原來土耳其旅打敗的,是從德川潰敗下來的韓軍第七師,這支軍隊被38軍殲滅大部,好不容易逃出德川又被既不懂韓語也懂英語的土耳其旅痛毆一頓,基本算是報銷了。

韓軍:“這特麼是人乾的事?”

土耳其旅的英勇神武,主要得益於韓國潰兵的全力配合,而當遭遇真正的志願軍時,土耳其旅就徹底消停了。

當天的晚上9時30分,志願軍第38軍114師前衛團342團疾行到嘎日嶺主峰下,3營擔任奪嶺任務。團長孫洪道親率8連從側面攀登懸崖迂迴,政委王丕禮率7連從正面突襲。為避免暴露行蹤,王丕禮和戰士們赤腳在雪地上前進。在距離土耳其旅20米的距離發動進攻,以白刃戰擊斃土耳其旅200多人,俘虜僅不到10人,而志願軍僅傷亡不到7人。

到11月30日,土耳其旅損失慘重,741人被擊斃,2068人戰受傷,163人失蹤,244人被俘,基本失去戰鬥力,土耳其旅的首次亮相也被美國軍事史學家稱為“用一個阿司匹林藥瓶的軟木塞去堵一個啤酒桶的桶口”,可謂顏面掃地。

不過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國家博物館,赫然陳列著一面青天白日旗,作為土耳其參加朝鮮戰爭的“戰利品”,想來也是為了大國臉面無所不用其極。不過這樣的神操作倒是從側面強化了臺島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現在看來,所謂的“浪漫”,不過是無腦的委婉表達方式罷了。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上演極致裝逼,他風華正茂卻氣絕而亡

說句實在話,從古至今,裝逼一直是絕大多數人所喜歡做的事情。人們總是渴望別人對自己投來那種羨慕,嫉妒,崇拜的眼神,這是由自己的虛榮心所決定的。當裝逼裝的恰到好處,非常合適的,別人的反應絕對讓你感到非常的滿足,但是,要是裝的不好的話,可能連自己的小命都丟了!

今天要說的便是,秦武王嬴蕩!這貨力氣很大,所以非常的高傲,一副老子天下第一,誰都沒我牛逼的樣子。他很崇拜強者,因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強的人,先不說他在政治以及經濟上面有什麼貢獻,只談他的逞強好勝!

秦武王身邊有個人,叫做孟說,這個人力氣很大,勇猛異常,深得他的歡心。在洛陽的時候,周王室的太廟裡面有九鼎。當時的秦武王只有23歲,意氣風發,再加上秦國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他便想要一統天下。於是,他指的鼎便說,我要把他帶回去。

身邊人說,這鼎太重了,需要上百號人一起搬才可以!秦武王便看向身邊的孟說,問他能否舉動這鼎,孟說試了一下,使出了吃奶的勁,眼睛都流血了,確實將鼎舉了起來。

看到自己的下屬都能把鼎舉起來,那他肯定是不出手不行了。於是,不顧手下勸說,他也舉起了鼎,為了裝逼,他還要走兩步給人看看,以顯示自己力量更大。可是,體力不支,鼎直接砸在自己的腳上了,骨頭都砸斷了。

後來,他晚上口吐鮮血,氣絕而亡!

天才的世界我們不懂,他被殺時仍在思考問題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動整個地球!當你聽到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應該能夠想到我要說的人是誰,他就是力學之父阿基米德!學過物理的應該都知道這號人物,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就是他搞出來的。不過,自古以來,凡是真正的天才,總是有些在常人看來極為怪異的地方。

阿基米德和不少的理論科學家不同,他將自己的知識成功應用於戰爭中,可以說是活學活用的典範了。最著名的便是敘拉古城與羅馬之間的戰爭了。阿基米德當然是一位和平愛好者,但是,當敵人都打到門前的時候,阿基米德也不得不想辦法保護自己的祖國。

羅馬帝國的將領馬塞拉斯,很欽佩阿基米德,因為他很多次在阿基米德面前吃過大虧,被他玩弄於鼓掌之間。最出名的便是阿基米德讓一些婦孺,拿著鏡子,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營造出一種很牛逼的感覺,最後將羅馬士兵嚇跑了。馬塞拉斯後來苦笑著說:這完全就是羅馬人與阿基米德之間的戰爭!

不過,後來羅馬軍隊還是成功攻入了敘拉古城。當時,阿基米德在自己家裡面畫幾何圖形,一位羅馬士兵突然創進來了。按照正常人的反應,他應該拿起武器反抗,或者逃跑,可是阿基米德卻不這樣。他不慌不忙地說,你別把我畫的圓給弄壞了。這一句話卻把這個士兵惹毛了,他立馬用自己的槍將阿基米德給刺死了!一位偉大的人,就這麼死了!

後來,馬塞拉斯把殺死阿基米德的士兵給宰了,同時為阿基米德舉辦了盛大的葬禮來紀念他。


徐聊


俗話說,醫者不能自醫,所以很多醫生或者面臨絕境的人只能等待別人救援。不過,任何事情都有例外,總有一些人會超出普通人的想象,在絕境中做出一些讓人窒息的操作,比如前蘇聯的醫生為自己切割闌尾,美國的登山愛好者在荒漠中為自己做截肢手術。



蘇聯醫生切掉自己的闌尾

上世紀60年代,蘇聯和美國的競爭異常的激烈,雙方在各個領域爭的不可開交,南極的科考也是如此。

1961年,蘇聯派遣了12名科考人員來到了南極洲。12名隊員中,列奧尼德·羅戈佐夫是醫生,負責全隊人的健康問題。

剛到南極洲的時候,隊員們雖然偶爾會得一些病,但因為羅戈佐夫的原因,都能迅速好轉。

然而這種情況維持的時間很短,僅僅兩個月之後,羅戈佐夫竟然患上了急性闌尾炎,需要動手術切除。

面對這種情況,隊員們全部都傻了眼,因為他們之中沒有任何人懂醫術,這也意味著沒有任何人可以為他治療,另外,從南極洲返回蘇聯也不現實。



在種種條件的限制之下,羅戈佐夫決心為自己手術,切除闌尾。

就這樣,羅戈佐夫準備了一面鏡子,並且開始安排隊員,有的為他打燈,有的為他準備注射腎上腺素,有的則站在一旁,以防不測。

由於主刀醫生是自己,所以他不能選擇全身麻醉了,只能對腹部局部麻醉。之後羅戈佐夫剖開自己的腹部,中間由於鏡子的圖像是倒置的,所以放棄了鏡子,然後一邊摸索,一邊看著切除了自己闌尾。

整個過程近兩個小時,所有的操作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在縫合好傷口之後,羅戈佐夫指揮著隊員們清理了“手術室”,並且安穩的睡著了。

兩週後,羅戈佐夫恢復了健康。後來回到蘇聯時,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美國登山愛好者斷臂求生

這個故事發生在2003年,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阿倫·羅斯頓。他是一名登山愛好者,並且非常喜歡探險。

當年的4月25號,阿倫獨自一人來到了美國猶他州登山,他的目的地是藍約翰峽谷。這裡雖然地處偏僻、人跡罕至,不過卻勝在風景秀麗,所以成為了很多人探險的選擇地。

當時,阿倫準備在這裡遊玩一天,所以僅帶了一輛轎車、一輛山地自行車、一根登山索,一個急救包,另外還有一把8釐米長的袖珍小折刀,以及一天的口糧。

開車到了峽谷之後已經是晚上,阿倫選擇了在當地露營。



第二天凌晨,阿倫騎著山地車出發了,大約兩個小時之後,阿倫放棄了山地車,開始步行登山。

風景壯麗,人跡罕至,阿倫在這裡肆無忌憚的登山攀爬,結果在攀登一塊看似堅固的巨石時發生意外。

巨石突然晃動了一下,阿倫腳一滑,手臂被擠在了巨石和巖壁中間!

此時的阿倫身處半空之中,上不來,下不去。面對困境,阿倫也努力的嘗試搬動巨石,或者把自己的手臂抽出來,但無論他如何努力,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勞的。由於沒有隨身攜帶手機,他也沒有辦法與外界聯繫。

就這樣,他被困了!



到了晚上,黑暗的荒漠中接近零度的氣溫讓阿倫感到的不僅僅是寒冷,更多的是恐懼、懊悔、絕望,甚至是無名的憤怒。

第二天,阿倫還是如此,而且更讓他絕望的是水和食物已經所剩無幾。

第三天,他耗盡了最後一滴水,眼看著彈盡糧絕,他依然沒有好辦法。

第四天,他的精神已經崩潰。

第五天,他做出了決定——斷臂求生。

於是,他從包裡拿出了那把8釐米的摺疊小刀以及急救包,並且用一條繃帶勒緊右臂上端,然後開始在沒有麻醉劑的情況下開始用小刀切割手臂。由於小刀異常的鈍,所以阿倫用了整整一個多小時,才把胳膊切斷。

當他切斷手臂的那一刻,大量的鮮血噴湧而出,他趕緊做了一下簡單的處理,之後靠著繩索滑下了岩石。



大約走了10公里之後,阿倫還是沒有走出這片區域。不過幸好遇見了兩個荷蘭的登山愛好者,所以他獲救了。

後來,阿倫·羅斯頓還把自己的故事寫了一本書,名叫《生死兩難》,故事還被改編成了電影《127小時》。


我是越關


看到這個提問,我想起春秋戰國時期‘‘兩碗羊肉湯’’的故事。

第一碗羊肉湯:導致滅國。

這個悲催的故事,發生在中山國國君的身上。

《戰國策》中詳細記載了這個有趣又悲傷的事。

在一次宴席上,鍋裡熬著香噴噴的羊肉湯,天氣又冷,大夥都盯著這一鍋羊肉羹,饞的流口水。


國君下令讓侍臣將羊肉羹分發給眾臣,由於人多湯少。待分發到一個叫司馬子期的大臣時,沒了!這就很尷尬了。

司馬子期拿著個空碗,眼巴巴的看著別人喝湯吃肉,越想越氣。於是就跑到楚國,遊說楚王發兵,具體遊說的過程咱不清楚,反正最後呢,楚王還真發兵滅了中山國!

吃貨的世界是真不懂啊~

第二碗羊肉湯。

這個悲劇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時,宋軍主帥華元身上。


《左傳》中記載:鄭國攻打宋國,宋軍主帥戰前為了鼓舞士氣,燉了一鍋羊肉湯。

同樣也是因為人多湯少,一個叫羊斟的人,是主帥戰車的車伕,這傢伙沒能喝到羊肉湯,心中開始記恨華元。

次日,兩軍交戰。

就在戰爭打得難分難解的時候,羊斟駕著主帥的戰車向敵方的陣地衝去。華元一看這情況,驚道:你這是做什麼!

羊斟淡淡的回了一句:昨天的羊肉湯怎麼分發,是你說了算;今天這個戰車去哪裡,由我說了算。

最終,華元被俘虜,宋軍大敗!


賤議你讀史


二戰日本,綁在樹上的狙擊手。

二戰時期,關於狙擊手的故事比比皆是,尤其是蘇德戰場,雙方的狙擊手創造了無比輝煌的戰績。

但是,我們為什麼很少聽到日本狙擊手呢?

因為日本狙擊手的操作,已經超出了大家對狙擊作戰的理解範圍。太平洋戰場和緬甸戰場上的日軍狙擊手,進行了自殺式的操作:爬樹。

正常來說,狙擊手的價值相對要高很多,他們需要儘量避免自身暴露,狙殺敵人後要轉移位置。在樹上的話,可以獲得良好的視野,但是機動性幾乎為零,一旦被發現,只能等死。

不過日軍對狙擊手的性命,毫不關心。他們做好偽裝,爬上高高的樹冠之後,就把自己牢牢地綁在了樹上。而且,是在換班的時候,由上一個狙擊手幫忙綁結實了,很難弄開。

至於為什麼這麼做,首先肯定是預防不小心掉下來。其次,狙擊手就算被發現,被擊中受傷,也不會從樹上掉下來,可以繼續射擊,直至死亡。

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深受其害,以至於他們不得不用機槍掃射一切可能隱藏狙擊手的樹冠。更狠的就是直接用37mm口徑反坦克炮發射葡萄彈,直接把面前的樹冠炸個精光……綁在樹上的狙擊手,根本不可能活著回去。


除了狙擊手之外,日軍還有著名的神風特攻隊,開著飛機撞軍艦,以小博大。這個太有名了,就不詳細說了,咱們說說不太有名的“迴天魚雷”吧。

迴天魚雷是一種由人手直接操控的魚雷,屬於水下的自殺式進攻。其實早在日本之前,意大利、英國、德國,都研究這種人手控制的魚雷。不過,他們的做法並沒有這麼極端,負責操作的士兵把魚雷運到目標艦艇後,固定位置,然後就可以撤離戰場,以定時器引爆魚雷。

到了日本這裡,性質就變了。

1943年,日本從意大利獲得了這項技術,開始研究自己的迴天魚雷。日本軍方為了節省燃料,增加裝藥量,直接讓迴天魚雷變成了“微型自殺潛艇”。魚雷內只有一名成員,裝載的炸藥量是一般魚雷的3倍,沒有返航設備。操作者一旦進入狹小的魚雷駕駛室,只有死路一條。

開發研究這種迴天魚雷的黑木博司大尉,剛研究成功,自己試駕進行訓練的時候,就發生意外死亡了……

迴天魚雷的命中率自然非常高了,但是具體的戰果,有很多種說法,整體來說,因為生產量不大,並沒有對戰局產生較大的影響。


如果說迴天魚雷還有一定的技術性,那“伏龍”特攻隊,就是純粹腦洞大開的產物了。

二戰後期,日軍面臨本土作戰的威脅,不得已開始一系列“以小博大”的嘗試。伏龍特攻隊,是另一種水下進攻力量。

具體來說,就是一名潛水員,身穿簡易潛水服,手持一根長竹竿,竹竿頂端幫著一個觸發式水雷。在得知對方艦艇的大概位置之後,潛水員被送入海中,尋找到敵軍艦艇,然後拿竹竿從下面“捅”它。結果,水雷爆炸,艦艇沉沒,潛水員也當場身亡……

雖然看起來一個人換一艘軍艦,很划算的買賣。但是,具體操作可就沒這麼簡單了。潛水員在水下的速度極慢,就算髮現了對方艦艇,想追上也非常困難。而且,水底的能見度差,水流複雜,成功率極低極低……

伏龍特攻隊的具體戰例極少,估計實際操作之後,日軍也發現這樣太不靠譜了。

從狙擊手到潛水員,日軍這種瘋狂的腦回路,也是讓其他國家目瞪口呆,歎為觀止。


七追風


在二戰時期,德國用了七個兵就佔領了幾萬的城市。

貝爾格萊德,是歐洲南部非常一個著名的城市,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處於多瑙河和薩瓦河的交界之處。交通十分便利,要是能夠得到這個地方,南部歐洲就對於德國來講是唾手可得。

但是攻打這個地方是非常不容易的,由於貝爾格萊德地形比較複雜,易守難攻。德國如果要強攻的話,可能是需要花費很大的代價。在歐洲的歷史上,每一次爭奪這個城市,都需要很多人員的犧牲,且狀況非常的慘烈。於是德國最開始就採用飛機轟炸,結果就炸死了很多人,到處都是屍橫遍野,可是依舊還沒有讓這個城市投降。

偵查敵營,步步深入

於是德國準備了幾個機械師,準備一舉攻破這個城市,為以後的戰爭開平道路。在德國的先頭部隊裡,有7個偵察兵,他們在進行偵查的時候,一步步深入。最後靠著這7個人就佔領了城市,而且這7個人毫無傷亡。

這個城市是南斯拉夫的一個重要城市。1941年春,德國和南斯拉夫發生了戰爭,德國想要佔領南斯拉夫。是派出了他們最精銳的部隊“帝國師”,在這支部隊裡衝在最前面的就是一個摩托化偵察小隊,他們的隊長就是 弗里茲-克林根貝格。他們騎著摩托車,狠狠的將大部隊甩在後面。


他們很快的來到了多瑙河,想要度過多瑙河去看一下對面的情況是怎樣的,這時候突然有一個摩托艇出現。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於是這個隊長率領他自己的部隊去到了河岸,但是沒想到河中間有一塊暗石,把這個群弄翻了。到底是應該回去還是繼續偵查呢?他們決定就繼續偵查下去。他們是有9個人,讓兩個人先回去,剩餘的7個人都去偵查一下。

英勇向前,俘虜軍團

在偵查的路上,他們遇到了南斯拉夫的士兵,於是他們展開了激戰,最後讓這些南斯拉夫的士兵投降了。這些士兵本來是在運輸車上,準備參加前線的。但是很遺憾遇到了這些士兵,結果還失敗了。這麼多人打,結果7個人贏了,於是這些人被俘虜了。

在這些人的帶領下,這7個人非常輕鬆的來到了這個城市。並且進入了市政府,他們在市政府換上了納粹的軍旗,證明這個城市已經被佔領了,然後找到了市長。

威逼誘降,佔領城市

這些士兵告訴市長他們,這個地方已經投降了,要是不想被屠殺的話,就乖乖的做好一切措施,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市長聽了這些話,和手下的人商量了一下,最後決定還是投降吧,畢竟上次已經被德國的飛機已經轟炸成這樣了,還有這麼多士兵,都已經被包圍了,能有什麼機會呢?

就是這樣,等到第2天德國所有士兵來了。那個市長才發現自己是被這個隊長騙了,沒有經過一絲抵抗,就把這個城市交給了德國,實在是愧對於這手下的老百姓,在羞愧中自殺了。


而這些勝利的七個士兵。就立刻回到了德國,並且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見,授予他們最高榮譽的徽章,並且號召所有人們向這些士兵學習。這些視頻在後來的戰爭都沒有參戰,被德國認為是最優秀的人才,他們的基因應該留下來,最後把他們送到那個德國培育人種的基地裡。

能夠有7個人取得一個城市,堪稱是歷史上的軍事奇蹟。這個真的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操作,運氣也是逆天了。


史研


20個獵戶用牛角弓殺得30個鬼子特種兵寸步難移

要說令人窒息的操作,當屬這次有點像抗日神劇的戰鬥:

1945年3月,侵華日軍調動10萬人馬,向中國守軍第5戰區司令長官部駐地老河口殺來。第五戰區將司令部及直屬衛隊搬到均縣草店鎮,只留下125師堅守老河口。

不久之後,日軍掌握了老河口司令部的位置,隨即派出一支30人的特種部隊,在櫻井元彥大尉的指揮下化裝成為老百姓的模樣,從河南鄧縣出發,企圖對五戰區司令部實施“斬首”行動。

3月28日上午,日軍抵達均縣,他們在鎮上抓了一個藥材鋪子的老闆作為嚮導。但這個藥材店老闆是有良心的中國人,他冒死將鬼子胡亂帶進了老河口市洪山嘴鎮的峰子溝裡。

日軍進入峰子溝後,由於對地形不熟,所以戰馬在山谷裡嘶鳴不已。這一嘶鳴響動,被山中的獵戶程德禮、陳雙明、胡相彥、楊孝友等人發現,眾人發現日軍後立刻躲入灌木叢裡,然後派人去村裡叫來20多個年輕氣壯的小夥子。

“打!”程德禮一聲令下,火銃聲響起,數十毒箭嗖嗖地向鬼子射去,緊接著又是一陣火銃射擊。鬼子瞬間被射落下馬7、8個,箭頭的毒性讓鬼子頃刻斃命,中毒的戰馬四處亂蹦將鬼子攪亂成一團。

當年伏擊日軍的地方

櫻井元彥惱羞成怒,拔出指揮刀指揮日軍反擊。櫻井這一動作被程德禮看到,程下令集中火銃和弓箭射殺櫻井。櫻井身中數箭從馬上栽倒下來,鬼子將櫻井拖起,朝著毛竹林裡鑽去,企圖尋找躲藏地點。

程德禮等人躍出灌木叢,對殘餘鬼子發起追擊,卻不料被躲在樹林裡的鬼子一槍打中胸口,緊接著大腿又被打了兩槍,當場昏死過去。鬼子趁機衝出重圍,逃出了蜂子溝。

戰後,從蜂子溝清出了鬼子屍體20具,戰馬屍體18匹。村民們將鬼子屍體丟入山溝喂狼,戰馬則弄回家中食用。櫻井有沒有死去?由於日軍對此事一直保密,因此櫻井的結局一直是個謎。但從其傷勢來看,不死也會重傷,可能還會終身殘疾。

繳獲的日軍武器

最後,程德禮在搶救下活了過來。鬼子精心策劃的突襲行動化為泡影。這段歷史詳細記載在《武漢文史資料》之中,並非是空穴來風和虛假杜撰,更不是抗日神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