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疫情 意大利為何付出代價慘重 德國病死率極低?


對抗疫情 意大利為何付出代價慘重 德國病死率極低?

一位意大利人在墓地為逝去的親人送鮮花

當前,歐洲新冠疫情非常嚴峻,而又以意大利尤其慘烈。據法新社統計各國官方數據,新冠病毒已在歐洲造成5,000多人死亡,超過11萬人確診。在全球則有近25萬人確診,1萬多人死亡。

意大利民防局3月20日晚間公佈,該國週五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新增627例,增幅達18.4%,累計死亡病例4,032例。這是疫情在一個月前爆發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意大利的新增確診病例,由19日的41,035例增至20日的47,000多例,上升幅度大約為14%。

而意大利的鄰國西班牙死亡病例也破千,有近2萬例確診。西班牙衛生部20日稱,西班牙新冠病毒在過去24小時內導致的死亡人數增加235人,攀升到1,002死。確診病例從19日的17,147例暴增2833例,累計達19,980例,24小時內增幅達16.5%。

馬德里政府此前下令,關閉境內所有旅館,並承諾對國內療養機構實施特別措施。一名52歲護理師成為西班牙境內首起醫療人員死亡病例。

對抗疫情 意大利為何付出代價慘重 德國病死率極低?

意大利出動軍警執行封城任務

意大利疫情最嚴重的倫巴第地區,死亡2,549例,確診22,264例。據意大利20日提供的詳細統計,意大利新冠死亡平均年齡78.5歲,最年輕的31歲,年齡最大的103歲。80到89歲的佔41%,70到79歲的佔35%。

倫巴第大區行政長官阿蒂蒂奧·豐塔納20日聲稱,意大利中央政府已同意在區內部署軍隊,以執行封城命令。倫巴第大區還要求羅馬當局採取更嚴格的限制措施。現行措施包括停止所有非必要商業活動,及禁止民眾聚集。

意大利這次為什麼付出如此慘重的代價?這與其人口老化、疫情早發、醫療系統遭受重創等幾個方面密切相關。

新冠病毒對高齡人口且同時患有多種疾病的人群打擊最大。意大利是全世界繼日本之後,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根據3月19日的官方數據,意大利病亡率高達8.6%。

牛津大學人口及公共衛生專家珍妮弗·多德認為,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國家病死率比人口相對年輕的國家要高得多。這位專家18日在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論文指出,新冠疫情的後果之一:人口與死亡率的互動關係非常強大。

她認為歐洲國家現在採取的旨在減緩疫情的社會隔離措施應該考量幾個層面:人群年齡構成,地方和國家背景,以及幾代人之間的社會聯繫等多重因素。

為預防新冠疫情大流行,多德認為應該採取切實措施,不要讓病毒接觸老年人口群,這一組人群最容易感染致命的重症。這位專家分析,大家庭是意大利的社會支柱,祖父祖母經常去學校接送孫子孫女,替他們30-40歲年齡段的子女看守孩子,於是就這樣危險地暴露在新冠疫情面前。

對抗疫情 意大利為何付出代價慘重 德國病死率極低?

為防範疫情,意大利工廠加緊製作口罩。

意大利是歐洲很早就被新冠疫情襲擊的國家。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教授亞莎·蒙克說:“人們問我,為什麼是意大利,我回答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唯一的區別是,疫情襲擊意大利的時間比德國、美國、加拿大提前了十幾日。如果後面這些國家不快速行動,採取決定性的措施,他們也將一個個成為今天的意大利。”

還有一些專家指出意大利遭疫情包圍“出乎意外”,因此與其鄰國相反,意大利沒有時間做好應對準備。醫院很快就人滿為患,醫生被迫做出選擇性治療的痛苦決定,歐美媒體已經對倫巴第大區出現的這種情況做過多次報道。

專家還不斷重申,意大利病死率如此之高,特別是在最初發現疫情的倫巴第地區更高,後果就是空前眾多的患者同時需要進行進入急救室搶救,而且平均需要住院數週時間,致使醫療系統遭受嚴重衝擊,人滿為患。

在如此嚴峻的形勢下,醫生只能選擇病人,優先搶救那些有機會倖存的患者,這意味著醫療質量的負增長,儘管倫巴第地區的衛生系統得到過很好的評價。

此外,意大利病死率的計算方式與測檢政策有關,意大利政府要求“只測檢有症狀者”,這意味著大批潛在的患者但未顯示出症狀者被排除在外。

德國和韓國的情形卻相反,這兩國選擇了大規模人群測檢,這使得大批感染者得以確診,其中許多人屬於無症狀帶毒者,僅僅因此,死亡率因為良性患者人數的大量增加而得以降下來。

而且意大利選擇了另外一種政策,對所有死亡的患者,不管是已經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還是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統統進行屍體測檢,這一政策無疑大大提升了病死率。

對抗疫情 意大利為何付出代價慘重 德國病死率極低?

米蘭街頭的意大利人

最後,意大利人的防範意識仍然有待加強。一位身在米蘭的外國專家評論說:“在受災最嚴重的米蘭這裡,封城措施很不嚴格。我看到公共交通還在運轉,人們還在四處走動。酒店裡還有人聚在一起,也不戴口罩。”

這位專家稱他不知道那裡的人們在想什麼。這個時候,人們都必須停止一切經濟活動,停止相互交往,要呆在家裡,盡一切努力保護自己的生命。

與意大利形成對比的是,德國確診人數規模不小,可是病死率極低,許多人對此感到神秘。

截至3月19日,德國已確診10,999例,死亡只有20例,病死率僅僅為0.18%,而法國為2.9%、西班牙差不多為4%,意大利更可能高達8.3%。這是什麼原因呢?世衛組織一位專家表示,很難說是什麼原因,我們無法回答,應該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果吧。

首先,德國有充足的醫療配備。德國擁有的呼吸急救系統床位多達25,000個,而法國只有7,000張,意大利只有5,000張。況且,柏林剛剛又宣佈,準備在未來幾周把醫院的病床增加兩倍。

對抗疫情 意大利為何付出代價慘重 德國病死率極低?

3月16日,德國薩克森州一座會展中心改造為方艙醫院,專門檢測疑似新冠感染者。這家臨時醫院於3月17日正式啟用,開放時間為工作日上午8點至下午6點,診所內共有140個方艙,僅檢測確診病例的接觸者,及來自高風險地區有明顯呼吸系統症狀的病人。

至少直到目前,德國的所有患者可以立即得到入院治療。並且,柏林當局不太擔心醫院未來會出現人滿為患的情形,如同意大利或法國西部省份發生的可怕情形。德國政府還下令關閉博物館、劇院、酒吧等聚集場所,並對鄰國奧地利、瑞士、法國、盧森堡和丹麥加強邊境管控。

但這似乎並不足以解釋與鄰國的區別,在疫情爆發初期,德國的歐盟夥伴國也準備了足夠的床位。不過顯而易見的是,如果新冠疫情持續延長,情勢更加嚴峻,德國的這一優勢將非常重要。

其次,德國十分早期檢測。柏林病毒研究所所長克里斯汀·德羅斯滕說:“德國很早就認清了新冠病毒在德國的存在,因此德國在診斷、識別新冠病毒方面領先。”

在這個前提之下,配之以德國全境發達的獨立化驗室網絡,1月份德國確診陽性的人數還很少的時候,這些化驗室就開始檢測人群,這使得德國醫生能更好地診斷患者,從而把那些最具風險的患者隔離起來。根據羅伯特·科赫研究所專家估計,這些德國化驗室不斷提升測試能力,每日可以測試12000人。

對抗疫情 意大利為何付出代價慘重 德國病死率極低?

意大利軍隊參與運送病逝者遺體

再次,德國受感染人群相對年輕。在德國,當下70%被確診的是比較年輕的人群,年齡在20-50歲之間。這意味著在德國,新冠疫情是先在年輕人群中爆發的,他們自視健康,不太理會危險,不如上年紀的人那樣小心。第一批感染者大多是從意大利或奧地利度假返回的人群。但這同時顯示著疫情尚在初期階段。德國60歲以上人群佔比25%,政府擔心未來老年人中死於新冠病毒的比例將會大幅增加。

德國病死率極低可能還有另外的因素,與意大利相比,德國不再對已死的人進行新冠病毒測檢。德國專家說,我們的原則是,必須在臨死之前確診,否則失去了意義。

但法國也進行死後測檢。如果不測檢,在隔離時或自我隔離時死在家中,而不是死在醫院的這部分人群,就有可能不被算在統計數字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