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進一步加強“三個課堂”;家長:到時孩子還需要擇校嗎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階段一直存在教育公平問題。主要體現在: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投入不均衡、師資力量差距明顯,教師素質高低明顯等方面。

具體表現就是城鄉學校、普通學校與重點學校、經濟發達地區學校與經濟相對落後地區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條件、教師素養、教育理念的差異突出。結果就是同齡的孩子得不到同樣的教育。如何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們的一大難題。

教育部:進一步加強“三個課堂”;家長:到時孩子還需要擇校嗎

日前,為了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促進育人方式轉變,支撐構建“互聯網+教育”新生態,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教育部出臺了《教育部關於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

《意見》對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發展,對促進基礎教育階段教育公平有著重要意義。

1、專遞課堂。主要著力解決農村薄弱學校、教學點缺少師資、開不出、開不足、開不好國家規定課程的問題,具體措施有三個:一是制定專門的針對性課程方案,採用網上專門為這些學校開課;二是通過網絡,薄弱學校和資源優質學校同步上課,資源共享;三是利用互聯網,按照教學進度推送適切的優質教育資源給薄弱學校,幫助其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   

2、名師課堂。主要針對教師教學能力不強、專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通過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名師示範,提高一般教師教學能力,達到水平提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部:進一步加強“三個課堂”;家長:到時孩子還需要擇校嗎

3、名校網絡課堂。主要目的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教育質量差距,以優質學校為主體,通過網絡學校、網絡課程等形式,系統性、全方位地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區域或全國範圍內共享,滿足學生對個性化發展和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專遞課堂,將解決教育條件差異的問題;名師課堂,將促使教師水平的看齊;名校網絡課堂,將縮小校際之間辦學水平的差異。

通知要求,到2022年,全面實現“三個課堂”在廣大中小學校的常態化按需應用,促進各學校辦學水平普遍提升,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有效彌合,推動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如果“三個課堂”真正得以實現,那麼,城鄉之間,名師與普通教師之間,一般學校與重點學校之間的差距將會大大縮小,甚至學生將享受到一樣的教育。

教育部:進一步加強“三個課堂”;家長:到時孩子還需要擇校嗎

如果我們的孩子都享受到一樣的或者接近的教育,我們還有必要為孩子的擇校而頭疼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