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這四種人將脫穎而出

今年的疫情,是一場災難,更是一場大浪淘沙,它淘出了那些更好的人,或者說是淘出了這些人品質中向上的那部分。只待疫情一過,生活重新步入正軌,具備以下特質的這些人便很容易脫穎而出。


人品過關的人


正所謂“災難見人品,生死見人心”。人品從來與貧富無關;與年齡無關;與身份無關,而是關乎一個人的教養。

在武漢,有一群環衛工人,因為到醫院做過保潔,所以被安排在一家酒店進行隔離。經歷了漫長的14天,他們終於結束了隔離,離開了酒店。待這群環衛工人退房後,酒店經理第一時間去進行了查房,他連續查了每間工人們住過的房間,發現每一間都被打掃得乾乾淨淨,幾乎都不用再進行打掃,這使他無比感動。這群環衛工人覺得,住酒店千萬不能把房間搞得亂七八糟,這樣只會給酒店工作人員添麻煩。所以,他們不約而同地將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這才心滿意足地離開。

這是做著一個城市最累、最髒的工作,但學歷不高的一群人。而他們擁有著最乾淨、最高貴的靈魂。收拾的是房間,折射的卻是點滴細節中的人品與修養。

疫情過後,這四種人將脫穎而出

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能力和學歷才是好工作的敲門磚,情商和智商才是好職位的守護神。但其實無論在哪行哪業,都不缺高手。也許你反應快,人脈廣,辦法多,但這些也只是你的加分項而已。為人誠實,待人和善,有底線有原則,不做有損他人的事,這些才是你的必選項。 一個人走得遠不遠、久不久、穩不穩,人品過關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有轉型思維的人


海上落難時,活下來的只有兩種人:

一種是帶了救生圈的人;另一種是火速找到救生圈的人。

2003年非典時期,北京市教委一聲令下,所有的培訓機構全面停課。沒有學生來上課,等於沒有了經濟收入,這對教育機構新東方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但同時他們也收穫了寶貴的經驗。熬過非典後,俞敏洪第一時間發展線上教育,結果只用了2年時間,新東方在線教育就實現了700萬元的營收。

疫情過後,這四種人將脫穎而出

對於一些人來說,危機來了,束手無策,就只能死守一盤爛棋。而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危機就是轉機,危機的本質便是機遇。身為這世界中的普通個體,每個人抽出好牌的幾率都不是很高,但上天給了我們一雙手,就意味著給了我們翻盤的可能。與其焦慮,不如思考:“我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我做些什麼事能夠觸底反彈?”


愛乾淨的人

疫情期間,大部分人都只能宅在家裡,相信很多人每天都邋里邋遢的。網上就流傳著一個段子:“每週洗一次頭,都是遠程辦公的最大儀式感”。但是有的人每天還是會按時起床,像往常一樣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給家裡的每個角落消毒。甚至還有人在網上直播給家裡大掃除。

疫情過後,這四種人將脫穎而出

愛乾淨的人,在他們身上,有一種強大又溫和的力量。不是虛張聲勢地搖旗吶喊,而是靜水流深般地尊重自己,熱愛環境,營造出一種向上的美好氛圍。他們的生命中彷彿自帶更新功能,站在清風朗月裡,丟掉的是塵埃與舊物,獲得的卻是精神上的豐盈與滿足。保持乾淨,在疫情期間,是為了抵抗病毒,但從長遠的維度來看,活得乾淨,心才清靜。

我們都還不知道疫情過後會迎來怎樣的明天,會遇到怎樣的機會。但乾淨做人,利落做事,才是一個成年人迎接明天最好的方式。


知敬畏的人


沒有人能夠活成一座孤島,每個人都要與外界聯繫。遵守規矩,敬畏自然,敬畏世界,是我們窮極一生都要學習的必修課程。

在疫情期間,“戴口罩”、“少出門”、“勤洗手”就是規矩,但是有的人偏偏不去遵守。於是,我們總能看到有人不戴口罩下樓買菜,這些人他們並不知道,僅僅15秒的功夫就有可能被病毒感染。有人還公然去逛商場,結果後來商場中發現了病例,整個進出過商場的人全部被隔離。

那些遵守規矩的人,卻用最平凡的點滴小事,為自己構築起一道健康防疫工事。我們和自然相處,和其他人相處,都要保持一顆敬畏之心。這不是認慫,而是萬物相處的規則。

疫情過後,這四種人將脫穎而出

一個真正值得被尊敬的人,是無愧於天地的人,在敬畏的同時,也能學到自律與謙遜。對任何事物都時時刻刻保持敬畏心,也是在保護我們自己。疫情一定會過去的,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所有不能將我們打倒的事物,終將成為一副盔甲,使我們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