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人的確失去了永恆的生命,卻換來了每個人的差異性。我們不再像細菌那樣,每個個體都完全一樣,而是有了雌雄之分、 男女之別。我是我,柴郡是柴郡,是完全不同的個體。而且,如此迥異的我們相遇、相愛,結合在一起,這些收穫絕對可以與不死相匹敵,它們的意義等同於永恆。”


——佛朗西斯·巴里科恩(格林)

雖然日常推理也充滿樂趣,但眾人看偵探小說總是希望有命案發生,總覺得有人死去才更驚心動魄一些。於是本格推理小說不斷嘗試在死法上“創新”,那種背部插著一把刀,臉朝下,四肢張開略帶扭曲,“一看就知道已經死了”的經典姿勢,好像已經被看作“一開篇就輸了”的寫法。事實上,我們在一直“花樣翻新”死屍的時候,並沒有進行過多少關於“死亡”本身的探討。我們也沒有想到會有一本科幻推理小說對“死”有如此精妙的論調,況且還是徹頭徹尾的本格。

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偵探小說——尤其是本格推理——從誕生開始,就帶著娛樂和消遣的基因,它本身就在做“表面功夫”,只要能用新鮮的案情吸引人,智力較量能根據已知線索展開,就沒必要深究什麼沉重的隱藏在背後的議題。縱使很多案件背後的動機令人唏噓,比起詭計,也不大會引發更熱烈的討論。再加上針砭時弊的任務已經基本由硬漢派和社會派推理完成,本格就更加專注於琢磨詭計的道路,與各種元素和寫法的結合,終究也是服務於詭計。在科幻推理出現之前,再怎樣突破,詭計也受到物理和常識的限制,發生在地球上的案件,還是必須要遵循人類無法擺脫的基本的物理規則吧,否則就不是與讀者的遊戲,而是一場真正的“欺騙”了。(京極真:把我的反物理跳躍和徒手躲子彈當成什麼!)

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超越物理的男人

科幻推理,更準確說是設定推理,打破了這種物理限制。設定系作品雖然表面上看似作者只要能夠自圓其說就可以,但其實運用在本格推理中,有不少天然的限制,比如,某種設定無論是近未來可能發生的硬科幻還是完全幻想出的異世界,基於公平的原則,必須是打從一開始就完全讓讀者知道,不存在那種寫到解答時,突然偵探說:“不好意思,這位死者是被一項你們誰都不知道的前面一點兒蛛絲都沒有的跟兇手也毫無關係的本架空世界最新科技給殺害了。完畢。” 或是 “對不起,在這個設定的世界觀之外,我們還有一套讓兇手詭計可以得逞的世界觀哦,嘻嘻,沒看出來吧,因為根本就沒說啊。” 無論設定多麼“崩壞”,讓讀者清楚明白的知道是第一步。山口雅也老師的《生屍之死》作為被推上神壇,摘獎無數的本格推理作品,設定超現實而簡單——死人可以復活。(插播一下書名的問題,因為某種不可抗力,我們不能用“活”來形容大體了。大家一商量,還是沿用日文書名吧。)


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紙質書封面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崩壞”開篇,作者之所以能把“死人復活”這個梗玩兒出開創性,大概有兩個原因。

“死屍”是偵探小說裡一切推理的開端,正是因為受害者無法開口,才需要調查,偵探的才華才得以施展,否則,絕大部分的事實經過,直接問死者就行了,肯定比走訪左鄰右舍貓貓狗狗花花草草來的快和準。但是一旦死者能夠說話,推理過程被無限壓縮,不用費太大力氣就能鎖定兇手。一切會不會就變得無趣了?

《生屍之死》的故事背景是九十年代初的美國東北部,接連發生了多起死者復活的事件,經營墓園的巴里科恩家族的老爺子史邁利病重,準備宣佈遺囑(其實這之前已宣讀過好幾次遺囑,老爺子有點兒宣佈上癮的意思。),這一次,從未與這個家族有過接觸的朋克孫子格林也被找了回來。沒想到,剛認親不久他就死了。之後又死而復生,同時家族裡又接連發生了命案,格林一邊靠化妝和注射防腐劑掩蓋自己的“活”屍,一邊調查是誰殺了自己和親戚們。

雖然可以說這本書是“偵探一上來就死了”,但是這個“一上來”上了一百多頁,分別交代了格林的生死觀、巴里科恩家族的發跡史以及死人復活的設定。格林童年經歷了身邊所有至親的死亡,進而變得對“死亡”格外執著,一直想方設法探求“死”的秘密,後來在英國加入了朋克族,但讀完此書會發現,巴里科恩一家子都很“朋克”,唯獨這位孫子,雖然永遠身穿一條黑色皮褲,稍長的金色頭髮筆直地朝天豎立,座駕是一輛寫著“性愛與死亡親如兄弟”的粉紅色靈車,卻是一位認真負責的乖寶寶,發現自己死了以後面對家族親戚的內心戲居然是:“我都死了,你們對我還這麼兇。總是遇到這種悲慘的事情,看來我真的不是故事裡的男主角啊。”(緩緩打出一個?)他做偵探的本事倒是不小,

解開謎團的竅門兒就是:像死人一樣思考。書中倒黴的警察特雷西以正常人類的視角給出了第一重解答。格林給出的第二重解答異常精彩,滴水不漏。死者復活以後,肉體的改變固然巨大,但從根本上來講,死過一次並且仍然死著而造成的視角轉換徹底改變了推理的方向。這就是山口老師把設定用的最妙的地方之一。通過家族中性格迥異的人們對“死”的看法和“死而復生”後的行為,作者闡述了人的生死觀如何形成又經歷著怎樣的突變這一命題,所謂“炫學”的背景鋪墊——包括宗教、社會運動、喪葬業的發展等等,是最後每一個人面對“死”的不同反應的“因”,這個因,又與殺人動機緊緊聯繫,“死”像一張巨大的網通過各種形式把“生”聯結在一起,如此以人生哲學佈局是第二妙處。


像“死的真諦”這樣沉重的議題,在山口老師融合了密室、死亡預告、朋克文化及阿加莎·克里斯蒂式“遺產糾紛”,用幽默戲謔的文字寫出來後,四百多頁的書“嗖”一下就過去了,同時愛上了可愛的真·朋克女主兼偵探助手。如果你願意,還可以邊看邊提煉出一份“生屍之死”歌單。你可能好奇,那些死而復活的人後來怎麼樣了?關注一下身邊不太愛吃飯又總是戴墨鏡的朋友吧。

《生屍之死》電子書已登陸Kindle,今日特價中!點擊“瞭解更多”即可購買~

有些人死了他還活著

紙質版請再等我們一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