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在一定範圍內的水域養殖淡水水產品,由於水體面積的侷限性,養殖戶為了開發有限水域的利用率,提高養殖密度,使得有限面積的池塘水域中,會存在更多的病原體和敵害生物。如果養殖戶不能夠把這些病原體和敵害生物,控制在安全的範圍之內,那麼,養殖的水產品就非常容易發生疾病問題。如果這方面控制的比較好,養殖的水產品就很少發生這類問題。

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清塘消毒要做好。

這種措施是常用的一種手段,通過清除池塘汙泥、暴曬塘底、查漏補缺,以及清除池塘裡和周邊的雜草等措施,達到滅殺池塘裡的病原體,防止敵害生物,預防養殖的水產品發生疾病,提高養殖效率的初衷。通常的做法就是在池塘的空檔期,排乾池塘的水,用機械設備清除過多的塘泥,優化池塘底部構造,讓池底暴露在自然中,經過風吹日曬、或者自然冰凍等辦法,達到消滅池塘病原體的目的,同時給養殖的水產品,創造一個比較適宜的生長環境,也便於後期管理和捕撈等工作順利進行。

清塘滅殺病原體,採用的消毒藥物常見的是生石灰和漂白粉。在清理池塘後,利用這類消毒藥物的目的,就是預防水產品發生各類疾病。每畝池塘用生石灰120~200㎏,或者用含有效氯25%以上的漂白粉25㎏左右,在池塘裡進行撒施均勻,進行幹消毒處理,通常一個禮拜以後毒性能夠消失,就可以加註新水放養水產品。當然也可以帶水消毒,比如將生石灰用水溶解以後,趁熱全池潑灑消毒。通常1米水深的池塘,生石灰的用量為100㎡水體40㎏左右,待10天以後,池塘水體藥性消失得對水產品無害以後,就可以放養養殖的魚類。利用生石灰消毒處理,消毒成本低且有效,不僅僅對水生昆蟲、以及各種病菌、寄生蟲、蟲卵等敵害和病原體,有很好的滅殺和抑制,還有分解汙泥、釋放石灰中的礦物質元素,對水體水質有很好的改善。

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魚體消毒不可少。

放養水產品以前,通常要對魚體進行消毒,這個環節不能減少,主要為了切斷魚體帶有病原體和寄生蟲的隱患,通常採用藥物浸洗。這個需要養殖戶要根據藥液的濃度、浸洗時長,結合養殖動物的大小、健壯程度,以及當時的氣溫和水溫等靈活掌握。常用的藥物有:食鹽、漂白粉、高錳酸鉀、硫酸銅等。

食鹽浸洗消毒:通常淡水魚類用食鹽的濃度,安全有效範圍在3%~5%之間,浸洗5~10分鐘。這種消毒處理法,主要防治魚體的細菌性疾病和真菌性疾病,採用的比較廣泛,比如預防水黴病和毛黴病。

漂白粉液浸洗消毒:通常用漂白粉液浸洗淡水養殖動物,使用適宜濃度在10~20mg/L的範圍,浸洗15~30分鐘。但是,要求漂白粉含有效氯30%,這點不能馬虎,使用含有效氯太低的漂白粉,這麼操作達不到消毒的目的。這種浸洗魚體消毒,主要滅殺細菌性疾病。

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高錳酸鉀浸洗消毒:淡水魚類,在濃度20mg/L的高錳酸鉀藥液裡浸洗20~30分鐘,主要預防水黴病、寄生蟲病和細菌性疾病。比如防治魚類的指環蟲病、錨頭鰠病、車輪蟲病、三代蟲病和斜管蟲病等。

硫酸銅浸洗消毒:通常用硫酸銅浸洗淡水魚類,在濃度8mg/L藥液中浸洗10~30分鐘,主要的防治對象是原生動物,能夠防治魚體表的一些原蟲。不過在已知中,這種消毒處理方法,對已經形成孢子囊的孢子蟲和原蟲意義不大。

在淡水養殖的水產品消毒措施中,可以選用的消毒合劑、以及消毒藥物還有不少,比如食鹽合劑、硫酸銅合劑、強氯精,以及敵百蟲+面鹼等。養殖戶應根據自己的防治目的,選用恰當的消毒處理方法,給養殖的水產品浸洗消毒,截斷各種病菌的傳播途徑,避免新放養的水產品,帶來病原體的安全隱患,就能減少魚塘的魚感染各類疾病。

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水體消毒很關鍵。

淡水動物在池塘養殖過程中,日積月累的投食和施肥以後,水體不經常流動,水質非常容易惡化,有害物和病原體會不斷增加,達到一定的基數的時候,對池塘養殖的動物危害性極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除了經常性灌注新水,改善水質以外,通常要定期給池塘的水體進行消毒處理。特別是在魚體流行病季節,要定期向水中適當投放藥物,起到滅殺水中病原體的作用,預防養殖的水產品發生季節流行病。

通常採用的殺菌藥物有漂白粉和生石灰,漂白粉魚池撒施濃度在1g/m³,蝦池撒施密度適宜範圍在0.5~0.8g/m³;生石灰魚池撒施濃度適宜範圍在20~30g/m³,而鱉池撒施濃度適宜範圍在30~40g/m³;淡水魚池殺蟲藥主要有硫酸銅和敵百蟲等,用硫酸銅給魚池消毒,撒施濃度0.7g/m³為宜,鱉池撒施濃度適宜範圍在0.7~2g/m³的範圍;如果用90%的晶體敵百蟲,給魚池撒施濃度適宜範圍在0.5~0.6g/m³。

給池塘水體進行消毒處理的時候,應根據自己養殖的動物,防治疾病目的,結合養殖環境和當地疾病流行情況,靈活選用合適的藥物,採取合理的消毒措施,認真進行,千萬不能濫用藥物,不懂就要請教當地的養殖技術人員,根據當地的實時的養殖情況,採取正確的建議進行消毒。

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餌料、工具、食場消毒要認真。

淡水養殖水產品有很多種類,有吃“素”的魚類,也有吃“葷”的魚類。養殖戶應注意,無論餵養什麼魚類,餌料都需要保證清潔無汙染、新鮮不變質、不帶病原體和寄生蟲。通常不用進行消毒,可以直接投餵或者加工後投餵。當然了,如果怕餌料來源有病原菌等,可以適當消毒處理再投餵餌料,比如從別的池塘收割來的水草,可以用濃度6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5分鐘,消毒處理再投餵;通常動物性飼料只要選取是鮮活的,用清水清洗乾淨可以直接投餵;如果往池塘裡撒施糞肥,可以每100㎏糞肥加入20g漂白粉,混拌均勻消毒處理後再撒施池塘,降低病原菌的隨入幾率。通過這些消毒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原菌被人為的投入池塘中,侵染養殖的動物。

我們知道病原體傳播需媒介,而養殖場各種水產品的使用工具,往往會成為病原體的傳播途徑。好比說網具剛在帶病的魚塘捕撈使用過,沒經過消毒直接在健康魚塘使用,特別在魚病流行季節,肯定會給健康魚塘的帶入病原體。這點養殖戶一定要注意。如果說需要使用被“汙染”網具,就需要提前對網具進行消毒處理後再使用。網具浸泡消毒可以選用的消毒處理方式有:用濃度為100mg/L福爾馬林消毒液、或濃度20mg/L硫酸銅溶液、或50mg/L高錳酸鉀溶液等浸泡半個小時消毒處理;小漁具可以用5%漂白粉溶液充分浸泡1個小時,然後清洗乾淨,消除帶入病原體的安全隱患再使用為宜。

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水產養殖老司機知道,魚塘通常會設置有固定的採食臺,供魚類集中攝食,也為了便於後期衛生清理。這個採食場地由於經常會有殘餘餌料,腐敗以後成為病原體滋生繁殖的場所,非常容易惡化水質,而集中採食的魚給疾病傳播提供了便利。這種情況,在水溫升高和流行病的季節,養殖戶一定要注意每天投食要適量,儘量控制投餌不剩為宜。同時,每天要撈除魚攝食剩下的殘餌料,清洗採食臺(場)。

特別是在當地養殖水產品的流行病季節,每隔十天半月,就要在採食臺周圍潑灑漂白粉或者硫酸銅溶液1次,進行消毒、殺蟲處理,用藥量應根據養殖的動物種類、食場的大小、水深、水溫、水質等綜合情況考量,靈活掌控。

流行疾病季節要進行有效預防。

通常養殖的淡水動物疾病,有一定明顯的季節性流行規律。所以,養殖戶一定要充分掌握住這種發病規律,採取有計劃的針對性預防,在流行性疾病來臨以前,選用對應的藥物進行預防,不僅僅減少了防治難度、防治成本、還有效減少了藥物對水體的汙染,可以養殖出更健康的魚類,提高了養殖效率。

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利用中藥預防:這是我們的傳統藥物防治方法,好處是就地取材、使用方便,而且對預防疾病的動物副作用小等諸多優點。通常在魚病流行季節前使用。通過一些中草藥的汁液、或者物質成分,放在魚塘裡泡,可以使得養殖的水產品抗病能力增強,還能夠起到直接滅殺水體中的病原體。比如利用中草藥大黃在養殖池內製泡,其中的大黃素、大黃酸、蘆薈大黃素等成分,擴散在水體中,對於抑制水體病菌有一定的效果,可以防治魚類的出血病、細菌性爛鰓病等。比如利用烏桕葉裡面的生物鹼、酚類、黃酮類和有機酸等成分——黃酮成分可以增加養殖水產品的抗病能力,酚類對水體病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以預防魚類的細菌性爛鰓病和白頭白嘴病等。

但是應注意:使用中草藥預防魚類季節性流行病,要在水產方面的專家指導下進行。當然自己懂得更好,不能亂用,因為水產品種類很多,魚類大小、品種抗藥能力不一,用要量小起不到防治效果,用量過大對養殖的動物會造成危害。

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利用藥袋預防:這種方法在網箱養殖中應用廣泛,當然池塘養殖中也能夠靈活運用。這種方法的好處是不用全塘消毒,在一定範圍內利用藥袋中藥物的擴散性,形成一個消毒區域,在魚採食的時候,經過或者在消毒區攝食,無形中給魚體進行了浸洗消毒的一種方案。根據預防流行魚病的目的,通常把袋內裝入:漂白粉、強氯精、硫酸銅或者敵百蟲等藥物,選擇性放置在採食臺周圍合適的地方,製造一個消毒區域,反覆給魚體自動浸洗消毒,達到預防魚病的目的。

這種用藥方式比整個池塘潑灑用藥少,對魚副作用也不大,簡單易操作。同樣要注意用藥量要適度,確保1~2個小時藥物溶解完成;陰天下雨不能操作,用藥前給魚停止投餵1天,讓魚都能夠來採食,還要注意投食量酌情減少,以免造成餌料浪費。用藥量一旦過大,會影響到魚過來攝食,甚至不來攝食;用藥量太少,魚過來攝食,卻達不到消毒預防疾病的目的。這個需要養殖戶根據養殖的水產品,於當下實情,靈活掌握用藥量,不能一概而論。

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利用藥餌預防:這種預防辦法應現用現配,藥物一定要和飼料充分攪拌均勻,在陰涼處晾乾;投藥餌前停止1天投餵,藥餌投餵量要適當性減少,應減少平常投餵量的20%~30%,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投餵藥餌料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和消滅魚體內的病原體。特別是一些季節性流行病,應結合消滅魚類體外的病原體,魚類就不易發生疾病的問題。常用的有黃柏、黃芩、大黃、山楂、五倍子、龍膽草、陳皮、黃連、龍膽草、甘草、穿心蓮、茵陳、大蒜等等中草藥,配合食鹽做成藥餌,預防流行季節的魚病。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儘量不用一些抗生素、磺胺類、以及喹諾酮類的藥物,不僅僅對魚體的副作用大,還降低魚的抗逆性,造成惡性循環。

沉性藥餌先將藥物、澱粉、豆餅粉或者菜餅粉混拌均勻,用熱水調和,經過手工或者機器製造成養殖動物喜歡採食的餌料,晾乾以後投餵。浮性藥餌投餵,將藥物和容易漂浮的麥麩,或者米糠混拌均勻後用熱水調和,根據養殖動物的採食喜好,製作成顆粒、條狀、塊狀等,晾乾投餵。在我們使用人工配合飼料時,也可以用麵糊直接把藥物黏合在顆粒飼料中,晾乾以後投餵在採食臺上餵魚等。

池塘養殖水產品,想減少發生疾病不走彎路,做好消毒處理很關鍵

豐收了

養殖戶想減少、甚至杜絕池塘養殖的水產品不發生疾病,減少養殖成本,提高養殖效率,創造更大的養殖附加值。那麼,養殖淡水產品疾病的預防性,建議應根據自己養殖的水產品,從這幾個大方面入手,充分去了解掌握相關內容,認真操作執行,控制住池塘水體的病原體和有害生物,就能使得自己池塘養殖的水產品少發生、甚至不發生疾病,更順利的達到養殖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