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趙氏宗譜》序

《大港趙氏宗譜》序


順應歷史潮流 更新譜學理念

---《大港趙氏宗譜》序論


九月金秋,丹桂飄香。新修《大港趙氏宗譜》即將刊印之際,常州譜牒文化研究會會長朱君炳國先生推介的譜苑新葩一一《大港趙氏宗譜》,於重陽時節擺到了餘之案頭。大港趙氏宗親順凌、金柏、增麟、軍文,請餘審讀,囑餘作序。

初閱譜本篇目,甚感佈局恢宏,宗支龐大。該譜上溯趙氏得姓之淵源,中承兩宋十八帝之天潢玉脈,通攬大港趙氏十八大支,下涉一百零九個分派,確有“宗君合一,家國同構”之皇家氣派。既而細讀譜本諸章,始知編者構思精巧,匠心獨具,譜本之收錄,取精用宏,擷英聚萃;譜本之構建,以燕王嫡親系為主脈,以各派之始祖年表、譜序作譜頭,作為承上啟下的標準接口,以補文獻之不足,以供各派之接續。實乃多種譜本之資料彙集,各個支系輯錄。從而貫通了趙氏之傳承根脈,為編修趙氏通譜奠定了基石,其用心之良苦,期待之殷切,令人歎服。

通覽該譜,立意高遠,多有創見;體例新穎,與時俱進;史料翔實,論述公允,成功地運用了“史、志、譜”三位一體的編纂手法,展示了新時期譜牒文化的特色。尤為可貴的是,編者敏銳地覺察到當今新舊文化交替的時代脈搏,觸及到新修譜牒的焦點所在,提出了重新構建譜牒文化的價值體系,弘揚傳統文化優秀基因的重大議題,顯示了編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善於思考、與時俱進的遠見卓識。

首先該譜依據“文以載道,譜以序世”的編纂宗旨,突出了譜牒的教化功能和社會價值,簡化了宗法禮制的傳統色彩和陳舊觀念。在譜本開篇的“宗譜說明”中即精闢地指出:人類遺傳基因有血緣與文化兩套系統,文化始終是譜牒的靈魂,譜牒承載著文化遺傳的基因,隨著時間的推移、百姓的融合,血統的意義越來越多地讓位於文化價值的認同。基於這一修譜理念,新修的《大港趙氏宗譜》在延續舊譜的基本結構、格式體例的基礎上,簡明扼要地載錄了大港趙氏的傳承世系,而以兩個專題篇章,論述大港趙氏的文化遺產、文化特色提煉其文化基因,彰顯其文化魅力,使新修譜牒成為積澱、傳承趙氏文化的價值體系,適應了新舊文化交替的時代潮流,既吸取了傳統文化的滋養,也提出了構建新型譜牒文化體系的理念。這是時代的要求,歷史的使命,也是當今譜牒學界應高度關注,深入探討,並共同破解的重大課題。

正是基於上述修譜宗旨和價值取向,《大港趙氏宗譜》在編纂體例上也有所發展和創新。一是突破了“歐蘇體例”的傳統模式,採用了“史、志、譜”三位一體的編纂理念和表述方法。從譜本的整體結構來看,二是吸納了多學科的文化元素和研究成果,有意識地突出了族譜、家乘傳承文化的優秀基因和社會功能。在譜本中專列的“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古鎮記憶”、“故土鄉情”等篇章中,不僅載錄了大港趙氏的文化遺產、文化根脈,而且記述了大港趙氏繁衍生息的人文地理和文化積澱,以及節日、廟會、方言、禮俗、景觀名勝,蘊含了歷史學、地理學、考古學、社會學、民俗學、語言學、人口學、統計學等多學科的文化元素,藉助史書和方誌的有關資料,相互印證,相互補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大港趙氏的英姿風采和文化內涵,體現了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的哲學理念,適應了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潮流。雖然上述篇章內容都冠以“附錄”之名,但其所佔篇幅、所費筆墨不亞於其他篇目,構成本譜一大特色,也體現了編者的創新理念和價值取向。

《大港趙氏宗譜》的第三個特色是內涵豐厚、史料翔實。其所載錄的內容上起造父得姓,下至當今趙氏各派,縱貫了趙氏兩千多年的歷史軌跡,涵蓋了大港趙氏的各個宗支,尤其是兩宋十八帝的天潢玉脈更為詳盡。譜本所用資料多為老譜影印件素材,原汁原味地保存了老譜原貌,寧缺毋濫、絕不枉攀冒附,信守了“有信傳信,有疑存疑”的治史準則,體現了編者嚴謹治學的良好風範。

大港趙氏作為中華趙氏的重要流派,趙宋皇室的嫡派宗支,源遠流長,枝繁葉茂,號稱兩宋第一大姓,位列《百家姓》首位。其宗支族屬、鳳子龍孫,原有《玉牒》、《屬籍》、《宗藩慶系錄》、《仙源積慶圖》、《仙源類譜》專門載錄,也有專職專官管理珍藏。然而歷經“靖康之難”、“德祐國陷”等江山變易和兵燹戰亂,族眾播遷,譜牒散失。傳世之《大港趙氏族譜》乃南宋翰林學士、太宗十三世孫趙宗玦依據《仙源類譜)、《宗藩慶系錄》等譜本纂集而成,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元、明以來,雖有趙氏族人多次續修、增補,但歷經朝代更迭,族譜、家乘大都焚燬,十不存一。此次大港趙氏續修宗譜,經多年奔走,四處搜求,得以尋覓到一套完整的趙宋皇室的《大港趙氏族譜》及十餘種趙氏分譜,雖然仍未能得其全貌,但也是祖宗有靈,蒼天庇佑,是譜牒學界一大幸事。而今新修的《大港趙氏宗譜》問世,不僅為趙氏各支提供了尋根問祖的重要依據,也為新時期的譜學園地增添了珍貴資源。

作為譜牒學界的一名老兵,餘欣喜之餘,更為關注的是新修《大港趙氏宗譜》特有的時代氣息和創新理念,以及探索新型譜牒體系的價值取向。即如何進一步弘揚譜牒文化的優秀基因,充分發揮其資政育人、修齊治平的社會功能,發掘其文化認同、文化傳承、文化自信、文化自覺的普世價值。使之適應時代潮流和現實社會的需求,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沃土和重要源泉,使譜牒文化與時俱進,與日俱新。此乃餘多年之心願和追求,期望譜學界同仁共同努力,勇於創新,敢於實踐,適應時代潮流,更新思想理念,構建新型譜牒文化的價值體系和學科體系,亦期待更多的譜苑新葩競相怒放。是以為序,與諸君共勉。


李吉

(作者系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員,中國家譜資料研究中心主任)

公元2014年10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