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非要打蘇聯,先統一其他地方不可取嗎?

參見赫本大人


小領地的國土都夜郎自大,這樣的國家之間互吞併都是可以的,如同蛇吞雞蛋蟒吞牛犢,但吞大象就不行了。其人口入俄國就沒人了。

這如同蒙古入中原,一個人管十二戶人家,每家算四口人,就成一個人管五十來人,順從時可管得住,造反時,被滅族僅幾分鐘。這也是奪到中原入駐權的各少數民族,雖滅了皇族,而自族都最終被漢化了。誰勝誰敗了呢。

這就是地塊小人口總數少,入地塊大及人口總數眾多處最終的結果結局。

本型是大地塊國家內的各縣鎮間的拼吞,達不到省級間拼吞的。

這就是歐洲列國騎馬跑三天可出國,到蘇俄跑一個月還沒見到邊的現象。

所以不論拿破崙還是希特勒,入蘇俄一會擊南,一會擊北,一會又長趨直入取都城,顯得進攻方向時時變改了,這同並小國不論擊哪十天拿下完全不同。

日本人入中國除大城鎮佔據外,僅鐵路沿線有布軍,鄉間山裡入不進,也布不成兵的。他們沒那麼多的人佔駐各村莊的,毛澤東共產黨就組織農民打擊強盜的。所以當農民會打仗後,天下無敵了,從而朝鮮可勝,越南也可勝。並有戰在人不在於武器說出現。

實際上被先進武器追打的,學會逃跑及躲避了,當繳獲的先進武器多了,打追打的一方時,沒埃過先進武器打擊過,精神恐懼了,從而一接觸就無士氣逃命去了。

這是沒辦法打勝的戰爭,一個窮的吃不飽穿破衣爛褲要飯一般的人,不論與他打勝打敗都不沾便宜,空耗武備資源,抓到活的還得管飯吃,打死的須埋掉,且啥都得不到,若敗了自先進武器就成他們的了,促他們發財了。而由手持木棍石頭換把鋼槍,當然發財又高興了。

抓個當官的僅一支鋼筆一個本三菸頭,勝也不沾便宜。

入蘇俄地域太大,越深入後勤越跟不上,戰線越長越大,兵集中不起來,優勢轉劣勢,小塊地盤者玩不了大地盤的,加嚴寒敗歸自然。

歐洲本同人種,俄自稱是羅馬人正統正宗二子的後代,大兒子後代被滅的無蹤跡了,因俄羅斯是古羅馬維一傳人。

歐洲歷次統一戰爭,最終可同仇的就是打俄國,而打俄國,英國是俄的堂兄國,從而總在後方搗蛋,滅英國海軍打不過英國,因永成後患。

事實上德法是世仇國家,而無戰時列國貴族與皇族間又互通婚,呈兄弟國家,若依中國論都是省市單位間和和鬥鬥而已。由歐洲論才呈國際事件的。

現在時代不同了,人類都不再以佔有他人地盤為榮耀而以為恥了。

因而戰僅為談條件打下欺負敗者的籌碼,不再佔有土地及其內的人口了。

戰僅爭土地及人口才進行的,只不過有侵略者與保衛者差別而已。

1900年以後侵他人地盤邪惡,保自地盤正義就開始公識共識了。

所以1950年後侵入者都撒回本土了,唯美國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亞新斯蘭沒撒,但南非交出執政權了。人類知侵略是野蠻,不再是文明徵服野蠻的認為了。

戰不佔土地及人口,就是空耗國力殺自國內人了。所以送自國民到外國戰的,除聯合國調用的外,已漸成自國家的公敵了。

人類在進步由此可見一斑。

悟空問看後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味哎兒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非要打蘇聯,先統一其他地方不可取嗎?


我們知道,在歐洲歷史上有兩個幾乎統一歐洲大陸的人物,那就是拿破崙和希特勒,兩個人雖然不是同一時期的人,但他們都很有野心,並且差一點統一歐洲大陸,最終都敗在了與俄國(蘇聯)的戰爭中,令人疑惑的是,他們為什麼非要打俄國(蘇聯)呢?先統一其它地方不行嗎?

小編認為,不管是拿破崙還是希特勒,他們都認為俄國(蘇聯)處於重要的軍事地位,地廣人多,資源豐富,並且俄國人也野心勃勃,與英國結盟,對拿破崙和希特勒統一歐洲帶來了威脅。具體原因是:

1、拿破崙非要打蘇聯的原因?

一是俄羅斯的封建制度頑固而強大,拿破崙是新興資本主義政權,兩者勢不兩立,並且俄國是歐洲所有的封建帝國的總後臺。我們知道,俄國的農奴制度直到1861年才開始改革,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而拿破崙是新興資本主義政權,有革命性質,與歐洲大陸國家的君主們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當時的歐洲封建君主制國家建立了反法同盟,而俄國是反法同盟最強大的後援和主力。因此,即使拿破崙不去攻打俄國,俄國也遲早要攻擊法國。所以,先下手為強,拿破崙從戰略上肯定會先打俄國。

二是因為俄國拒絕執行拿破崙的大陸封鎖令。1812年,拿破崙在歐洲大陸獲得了空前的軍事勝利,佔領了幾乎整個意大利、德意志地區,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大敗普魯士,控制了意大利、尼德蘭等地和西班牙北部。為了獲得整個歐洲的霸權,讓當時的法國的死敵、海上帝國英國臣服,法國聯合其他歐洲大國發起了“大陸封鎖”政策,拿破崙對英國實施大陸封鎖令,規定歐洲的任何國家都不允許和英國有任何貿易往來,但俄國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且對法國的擴張存有強烈的戒心,拒絕執行大陸封鎖令,成為歐洲大陸阻止拿破崙實現爭奪世界霸權計劃的中堅力量,俄國的敵對行為招致拿破崙的憤怒,所以,拿破崙要打俄國。

三是因為俄國與英國結盟,反對拿破崙,拿破崙認為,只要俄國被打垮了,英國就會屈服。1812年4月,俄國同瑞典締結盟約,規定雙方共同行動,反對法國。戰爭爆發後,俄英締結了和約,結束同土耳其的戰爭,對俄國來說,和英國這個海上帝國結盟是政治上的巨大勝利。英國作為法國霸權最大的威脅,他不止一次串聯起反法同盟。英國與俄國相勾結,俄國具有顛覆法國的實力,加上英國的金錢和海軍支援,對拿破崙的威脅非常大。而英國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擁有先進的海軍,拿破崙自認為當時還不具備可以與英國抗衡的海軍,所以,拿破崙只能選擇俄國攻打了。拿破崙認為,只要打敗俄國,英國沒有外援就會屈服。

2、希特勒非要打蘇聯的原因?

一是為了獲得蘇聯的資源,消除蘇聯武裝對德國東部的威脅。當時的希特勒以閃電戰的形式,碾壓英法等國,基本上統一了除蘇聯外的歐洲大陸,當隨著戰爭的持續,德國的資源消耗殆盡,並且蘇聯在德國的東部一直集結大量軍隊,對德國來說有一定的威脅。而且蘇聯地域廣闊,資源豐富,擁有石油、煤炭、糧食、工業生產等資源,如果能攻下蘇聯,不但解除威脅,而且能獲得大量的資源,為德國的持續征伐提供良好的後勤補給,所以,希特勒非要打蘇聯。

二是因為德國與日本形成聯盟帝國,攻打蘇聯,可形成兩面夾擊。二戰中,德意日三國是軸心國,當時德國攻打蘇聯,可與日本形成兩面夾擊,非常有利於戰爭,並且對於德國而言,只要佔據蘇聯,就能和侵華的日本形成亞歐一體的地緣戰略,成為亞非歐三洲的軸心聯盟帝國,順勢拿下大洋洲和美洲,稱霸世界簡直指日可待。所以希特勒認為要想稱霸世界,單靠已經佔領的那些個歐洲各國還不夠,能夠拿下蘇聯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一步,所以,希特勒要非打蘇聯不可。

三是因為德國與蘇聯意識形態的敵對,希特勒視蘇聯為眼中釘,必須打掉。當時的蘇聯信奉共產主義,而希特勒則是極端仇視共產主義者,意識形態的敵對,使兩國不可調和矛盾,並且德國和蘇聯一樣,在二戰爆發前後,也都是熱衷於對外擴張的國家,蘇聯通過“東方戰線”在東歐得到了不少的土地,所以希特勒想要稱霸世界,肯定不會放任一個大國在一旁隨時等著撿便宜,必須要除掉以絕後患。所以希特勒非要打蘇聯。

四是因為希特勒自信心膨脹,錯估蘇聯的實力。在攻打英法等國時候,德國以閃電戰碾壓各國,取得了快速勝利,使希特勒自信心極度膨脹,並且當時蘇聯因國內政治鬥爭剛經過大清洗運動,清洗掉了很多將領,他認為蘇軍戰鬥力極差,可以輕易被打敗,並且蘇芬戰爭中蘇軍糟糕的表現更證實了希特勒的猜想。希特勒認為,蘇聯當時並不強大,幾萬芬蘭人就能把他們打的丟盔卸甲,更何況是百戰百勝的德軍呢?所以,希特勒要打蘇聯。

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原因,處於局勢、政治、資源等各方面原因,拿破崙和希特勒在統一歐洲與大陸過程中,都不得不非要打蘇聯。


葛大小姐


這個問題讓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想罵人。

雖然兩人在今天的評價完全不同,但都幹了一件在很多人看來愚蠢至極的傻事,那就是大舉進攻蘇聯。而最終的結果是,拿破崙沉默了,希特勒哭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兩人一定要打蘇聯呢?先拿下其他地方不可以嗎?比如英國。

理論上沒有後顧之憂才好全身心拿下俄國,但這樣淺顯的道理為何拿破崙和希特勒就是參不透呢?

關於這個問題,兩人表示,你才參不透,你全家都參不透。之所以沒有拿下英國就進攻俄國,拿破崙和希特勒也有自己的苦衷,靜夜史認為:

1、英國始終技高一籌

一個陸權帝國最尷尬的地方就在於遇上海洋帝國,而無論拿破崙還是希特勒都面臨著這樣的尷尬局面。

作為島國,英國自古以來就是海洋強國,甩歐洲大陸國家好幾十條街。而且因為被大海包圍,英國很早就走上了對外擴張,殖民全球的道路,在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成為海上霸主,逐步建立了日不落帝國。

正因為早早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並率先開始工業革命,英國的技術水平在19世紀拿破崙帝國時期是遙遙領先的,這使得拿破崙只能通過禁止他國與英國貿易的方式對英國進行大陸封鎖。而事實證明,這種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搞法,最後讓拿破崙怨聲載道。

而到納粹德國崛起時,雖然此時的德國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已經在技術和國力上遙遙領先於英國,但作為大陸帝國,德國的海上力量發展始終差強人意。

和陸軍一杆槍就能馳騁天下不同,海軍的艦艇,空軍的飛機都是燒錢的東西,這是考驗一國綜合國力的東西,而雖然崛起的德法都有財大氣粗的財力,但歷史經驗不是一個大陸國家能隨便學到的,所以即便是鼎盛時期的拿破崙帝國和的抑制第三帝國,都免不了在海上,尤其是英吉利海峽被英國吊打的命運。

作為一個不受他國待見的歐陸強國,無論拿破崙帝國還是德意志第三帝國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擴張領土和收拾不聽話小弟方面,如果遭遇英國這樣的硬骨頭,死磕是最愚蠢的辦法,視而不見才是苟延殘喘之道。

而很明顯,拿破崙和希特勒都學到了,所以他們沒有在崛起的上坡路,就死在死磕英國的不歸路上。

2、俄國始終不值一提

俄國很強嗎?今天的俄國當然令人生畏,但歷史上的俄國除了一眼望不到邊的領土,還真沒什麼讓其他國家害怕的。

雖然俄國的領土廣大,但俄國在歷史上的發展並不迅速。相反,因為巨大領土的拖累,俄國始終無法進行相對徹底的社會變革,農奴制成為俄國蹣跚前行的主要拖累。

加上俄國在歷史上敗多勝少,給了他國“俄羅斯戰鬥力也就那樣”的結論,這增強了征服者的信心。

所以拿破崙才在俄羅斯不肯低頭後,開始大舉遠征俄國。

而希特勒上臺後面臨的蘇聯,已經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工業化,加上1929年經濟危機後大量西方技術和人才的引進,蘇聯的工業化水平大大提升,綜合國力在1937年達到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但蘇聯在30年代開始的大清洗運動,讓整個蘇聯的軍政建設遭遇重大挫折,因為大量軍事人才被處決,蘇軍一線連級指揮員平均學歷只有初中水平,這些情報被希特勒偵知。而最要命的是,在二戰爆發後,蘇聯侵略芬蘭,在蘇芬戰爭中被少得可憐的芬蘭軍隊打得鼻青臉腫,這更讓希特勒對蘇軍不屑一顧。

所以,無論拿破崙還是希特勒,從內心裡並不認為攻打俄國會讓他們萬劫不復,這種錯誤的自信心最終讓他們在沒有徹底解決後患的情況下就貿然開戰,最終的結果就是雞飛蛋打。

不過從拿破崙帝國及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發展軌跡來看,作為一個陸權帝國,在崛起的過程中,想要稱霸歐洲,後方應該是俄國而不是英國。且俄國海量的資源和巨大的領土面積是這兩個帝國最需要的寶貴財富,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在他們眼中俄國很強,也要將主要精力放在俄國而不是英國身上。所以,進攻俄國是兩個帝國能成功生存下去的根本要素。

可惜,歷史從來沒有給兩個政治強人更多的眷顧,在拿破崙折戟沙俄後,希特勒的稱霸之夢也徹底被埋葬在俄國的林海雪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1812年,拿破崙一世集結軍隊61萬,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這場為了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爆發,史稱“俄法戰爭”。這場戰爭的爆發,其實早有預見。

俄國和法國在早就結下了“樑子”。1806年,普魯士、奧地利、俄國聯軍進攻波蘭,意圖進行瓜分。當時波蘭國王被迫向拿破崙求救。於是,拿破崙兵馬馳援波蘭,在薩克森在霍夫擊敗普魯士軍隊,普軍投降。1807年,法軍在弗裡德蘭將俄軍擊潰。最終,俄、普分別與法國簽定《蒂爾西特和約》。作為戰敗國,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

條約內容: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必須承認法國在普魯士佔領的地方,和拿破崙在那裡所修改的疆界 ,以及拿破崙對伊奧尼亞群島的統治權,同意成立波蘭大公國(這是法國在俄國邊界上的一個進攻基地),並參加對英國的封鎖(即所謂大陸封鎖)。

這條約不但讓俄國丟了領土,更嚴重的,損害了他們的經濟利益。當時他們和英國有很多經濟來往,而且,法國為了發展本國經濟,打壓其它國家優勢產業。

所以,俄法戰爭的爆發,有俄國主動的一面。

拿破崙一直想要建立真正的法蘭西大帝國,要把歐洲一體化,要實現這個目標,這場惡戰總有一天會到來的。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全面爆發。

希特勒比拿破崙野心更大,他是想要征服全世界。要征服全世界,先從征服全歐洲開始。蘇聯是一個巨無霸,只能放在最後一個去啃。

1940年,希特勒要征服英國,實施海獅計劃,但是,遭遇英軍的頑強抵抗,損失慘重。西邊受阻,被迫向東開展新的戰線,於是,就有了蘇德戰爭。

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是在俄羅斯跌大跟頭,不但成了他們又興轉帥的轉折點,而且損失非常慘重。拿破崙的60萬大軍,回到法國的只有三萬。希特勒直接被反攻,從莫斯科打到柏林,最後他被迫自殺。於是,戰鬥民族的俄羅斯都成了侵略者的禁地。

我是老魚,請關注我,每天和你一起看世界,品歷史,長見識,樹人格。


老魚侃世界


一般情況下,先統一其它地方再打蘇聯是合理的,也最符合先弱後強的一般邏輯。

但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蘇聯的工業化已取得很大成績,並導致蘇軍裝備水平不斷提高,可以預計,不久的將來會趕上甚至部分超越德軍,加上蘇聯的人力和有資源優勢,這對崛起中的德國即將成為難以戰勝的對手。

此時,由於蘇軍在三十年代的“大清洗”,此時的蘇軍又是比較弱的時候,看似龐大的蘇軍,不單缺乏士兵,更缺乏軍士和軍官,在編的軍士、軍官也普遍不合格,缺訓練、缺經驗、缺知識;部隊大量裝備老化,缺編嚴重;軍事領導思想陳舊、保守,幾乎沒有認識到新軍事革命已經到來;“蘇芬”戰爭的不順利,逐漸讓蘇軍領導層所認識到軍隊的嚴重問題,新的國防委員會委員的上任後,正在全力改革,問題逐步在改善中。

同時期德軍缺正好相反,乘著對法戰爭勝利的餘威,不僅各部隊普遍得到實戰的鍛鍊,士氣正處高峰,看似“戰無不勝”,英國正在為自保而無力它顧,美國孤立思維濃重,對歐洲事務好像不敢興趣。

從旁觀者角度看,毫無疑問此時也是德軍攻蘇的最佳時間段。


探測衛星A


看圖就能知道不管什麼時期俄國人的地方都是最大的,拿破崙巔峰時期已經控制了東歐,南歐,北歐也是同盟,只剩一個俄羅斯帝國了,拿破崙只要拿下俄羅斯帝國就有了很大的復地,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德國更是二戰初期用閃電戰沒用一年就佔領了全東歐,開始隔岸跟英國開火了,德國也是巔峰時期進攻蘇聯的。不管是拿破崙還是強如德國都以為自己能很快打贏俄羅斯,但是他們都錯了,開始的突飛猛進後來慢慢進去了僵持戰,消耗戰,對於遠征的人來說,地廣人多的俄羅斯一旦進去消耗戰就完了。德國多線作戰,斯大林格勒戰役後德國元氣大傷開始應付不了蘇聯敗退了。




Surlllg



看官可以從地圖上面看到,整個歐洲大陸就是法國,德國,意大利,波蘭還有西班牙這些主要國家,算得上面積大,國家還是有些實力的。

不管是法國的拿破崙還是德國的希特勒,都是在攻下歐洲大陸主要國家,可以說已經沒有對手了,在想發展下去,英國和俄羅斯就是西面和東面的兩個強國,也是兩把刀子,不搞定這個兩個地方,自己在去征服其他地區,就遠離本土,兵力要輸送很遠,一旦後方有問題,前線兵力根本無法快速回援,就會丟掉大本營。

英國孤懸海外,主要是海上軍力強勁,陸地戰力不一定打得過強盛時候的法國和德國,反而法國和德國的海軍確是肯定打不過英國海軍。但是俄羅斯一直是陸上強國,陸軍戰力也很強,又是在帝國的東邊,也只有這一個強國了,把俄羅斯打下來,那就可以說後方不會有太大問題,不用擔心遠征後有其他軍隊可以威脅到帝國本部。

這也就是法國和德國在佔領多數歐洲國家後,想對外繼續擴張,都必須先打下俄羅斯,也是必須要攻擊的,否則自己軍隊南征,俄羅斯人一看本土軍力空虛,絕對會派兵進攻,這樣就會兩面被夾攻,這時候英國在來一錘,肯定完的更快。


一股一炒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拿破崙和希特勒在基本解決了歐洲大陸之後,都面臨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英國問題,一個問題是俄國(蘇聯問題),那麼具體情況我們具體分析一下。

拿破崙鼎盛時代的歐洲

拿破崙是在1812年左右的時候到達了頂峰時期,基本控制了整個歐洲大陸,當然,除了隔海相望的英國。

實際上,他並不是沒有和英國幹過,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海軍徹底擊敗了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自此之後法國對英國徹底喪失了制海權,沒有了制海權,法軍又如何登陸英國作戰呢?

由於長期沒有制海權,所以當拿破崙打遍歐洲無敵手之後,只剩下一個俄國可以進攻了,所以就在1812年進攻了俄國。

德國的情況

可以說二戰爆發後德國的進攻只能用神速來形容。

1939年9月對戰波蘭,一個月就結束了對波蘭的戰爭。在來年與法國的戰爭中,只用了42天就打敗了當時號稱歐洲陸軍第一的法國。

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之前,希特勒面臨的處境也和拿破崙類似,在歐洲就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英國問題,一個是蘇聯(俄國)問題。

對於英國,德國的海軍太弱,根本無法跟當時的英國皇家海軍正面對戰,只能用潛艇不停地襲擾英國海軍,切斷英國的海上補給線。至於要搞大規模登陸作戰就是痴心妄想了。

當然,他也不是什麼事都沒做,為了迫使英國投降,德國人實施了“海獅計劃”,對英倫三島進行了持續的轟炸,當時的英國更換了首相,之前實行綏靖政策的張伯倫下臺,換上了態度強硬的丘吉爾,英國在他的帶領下,英勇頑強地抵抗住了德國強大空軍的進攻,使得希特勒實行了兩個多月的海獅計劃最終由於德國空軍損失慘重而被擱置。

也就是說,當時對於德國來說,海軍無法承擔進攻英國的任務,而空軍也不能達到讓英國屈服的目的,所以進攻英國對於德國來說暫時都是不可行的。

唯一能直接進攻的就只有蘇聯了,畢竟陸地和蘇聯相接。

並且,蘇聯其實也打算要進攻德國的,蘇聯計劃在德國和英法都打的精疲力盡的時候出兵進攻德國,就是蘇聯的“大雷雨”計劃,當然,由於法國敗的太快,太出人意料,所以蘇聯當時也在等待進攻德國的時機,或許想等到德國真的登陸英國,然後在英國損失慘重的時候再出兵進攻德國把。

所以德國人就打算先下手為強,就先進攻蘇聯了。

結論

所以,根據以上分析來說,拿破崙和希特勒在進攻俄國(蘇聯)之前,實際上都只剩下了兩個問題,一是英國問題,二是俄國(蘇聯)問題。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其他的能直接打的地方都打下來了。

之所以不進攻英國,是因為拿破崙和希特勒都沒有制海權,海軍無法承擔進攻英國的任務,只不過希特勒比拿破崙多了一個選擇就是用空軍的空襲來迫使英國屈服,但是沒能實現。

所以既然英國問題解決不了,就都先解決俄國(蘇聯)問題了。


老威觀史


近幾百年來,崛起的歐洲,先後發生了兩次很有意思的事,那就是先後曾統一歐洲大陸的拿破崙和希特勒,接連發動了對於俄羅斯的進攻,但卻不約而同的折戟沉沙,最終,也因為對於俄羅斯的進攻,兩個一度統治整個歐洲的軍事強人霸業成空。

拿破崙

為什麼拿破崙和希特勒,非要攻打位於東歐的俄羅斯呢?

對於拿破崙和希特勒而言,在攻打俄羅斯之前,他們就已經將整個歐洲大陸納入了統治範圍。拿破崙時代,拿破崙帶領法國崛起之後,先後將西班牙、普魯士、奧地利等歐洲傳統強國一一擊敗。而二戰時期的德國,更是實用閃擊戰,將蘇聯以東的整個歐洲大陸,納入了統治範圍。

對於基本統一中西歐的希特勒和拿破崙而言,想要真正完成統一歐洲的夢想,他們的敵人只有兩個,一個是孤懸海外的英倫三島,一個就是位於東歐的傳統大國——俄羅斯。

拿破崙遠征俄國

但是,早已經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不但實力強勁,而且還擁有無與倫比的地理優勢——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最重要的是,英國以絕對優勢佔據世界第一的強大海軍艦隊,成為拿破崙和希特勒進攻英國的最大障礙。

作為歐洲傳統陸上強國,雖然德國和法國的海軍實力也並不弱,但比之日不落帝國時期的英國,卻相差甚遠。因此,如果希特勒和拿破崙真的不顧一切發動對英國的進攻,英軍和德軍遭遇的最大可能是,還沒有摸著英國的土地,就已被擊沉在海上。作為軍事強人的拿破崙和希特勒自,然不會做如此蠢事。

因此,兩個人不約而同的選擇是:先一步完成統一歐洲大陸的目標,最後,整合整個歐洲大陸的優勢資源覆滅英國,真正坐上歐洲乃至於世界老大的位置。

希特勒

其實,雖然拿破崙和希特勒先後在寒冷的俄羅斯折戟沉沙,但是,在發動對俄羅斯的進攻之前,無論是沙皇時代的沙俄,還是斯大林時代的蘇聯,都並沒有表現出可以擊敗拿破崙和希特勒的實力。

在拿破崙遠征沙俄之前,位於寒冷東歐的沙俄,只是歐洲的二流國家,而且還是一個一直被西歐國家視為鄉下人的二流國家。雖然沙皇的灰色牲口悍不畏死,但是,仍處於農奴制的沙俄,不但制度落後,工業實力也較其他國家相差較遠。比之打遍歐洲無敵手的拿破崙60萬大軍,無論從哪方面看,沙俄都不具備擊敗這支大軍的可能。

拿破崙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希特勒時代的蘇聯。希特勒為什麼敢對蘇聯發動巴巴羅薩計劃?除了德國對石油等資源的極度渴望之外,也與蘇聯的拙劣表現有很大關係。二戰之前,為了擴展戰略空間,蘇聯曾動員數十萬大軍對於北歐的芬蘭發動進攻,然而,軍隊人數堪比芬蘭全國總人口的蘇聯大軍,卻在芬蘭的堅決抵抗之下損失慘重。

蘇芬戰爭中,數十萬蘇聯大軍居然傷亡過半。面對總人口百萬的芬蘭,蘇聯裝備先進的大軍表現如此糟糕,自然讓德國信心大增。而蘇聯對於軍隊從上至下的大清洗,則進一步堅定了對於蘇聯進攻的決心。

因此,在發動對於東歐俄羅斯進攻之前,無論是希特勒還是拿破崙都信心滿滿。他們也從來不認為俄羅斯會成為他們統一歐洲大陸的障礙。

巴巴羅薩計劃

然而,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地處苦寒之地的俄羅斯軍隊固然在正面戰鬥中不是法軍和德軍的對手,但是,憑藉堅定的抵抗意志和正確的戰略戰術,再加上冬天俄羅斯寒冷無比的氣候,俄羅斯生生拖垮了拿破崙和希特勒曾橫掃歐洲大陸無敵手的軍隊。並最終導致了拿破崙帝國和希特勒第三帝國的滅亡。


鳶飛九天2018


簡單來說,俄羅斯從過去到現在,直至可見的將來都被歐洲人認為是對歐洲最大的威脅!其實整個歐洲大陸都以消滅俄羅斯作為終極目標!從這點出發就很好理解兩人為什麼一定要向俄羅斯開戰了!如果石油充足,德國就不會這麼快入侵俄國,日本也會偷襲珍珠港。資源爭奪才是延續戰爭的根本。而俄國的氣候,俄國人的堅韌不怕犧牲。都是拿破崙和希特勒失敗的原因,想大敗俄軍,只能讓俄國解體。

德國和日本一樣,都是領土和人口少的國家去侵略面積超大的國家。太貪心了。想想自己多大點地方卻要佔領蘇聯那22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啊。拿破崙,希特勒之所以沒有統一歐洲,都範了戰略上錯誤,一點,跟英國以海為界,斷決與歐洲大陸聯繫,實行海禁,二點,與俄國邊界以河邊築城,以便精養生息。

歐洲任何一個國家強大都會去打敗征服俄國,俄國就象戰國時的強秦,要想統一歐洲就必須打敗俄國,還有俄國人沒有信用,看看他的發家史就知道了,有機會俄國是吞併歐洲最大的可能,沒有美也許也沒歐洲了。羅馬帝國分裂後,歐洲人一直懷揣著統一的夢想,西、中歐一直處於相對強勢地位,那肯定要去武統以東羅馬繼承人的俄國了。當然他們也要放著俄國強大了反過來去武統中西歐。歐盟現在這麼不待見俄羅斯,如同當年的歐洲天主教地區(西羅馬)不待見東羅馬帝國一樣。

歷史上有三個人是從西面力圖攻克莫斯科的,結果不僅僅功敗垂成,甚至整個國家就此崩潰了,這三個人是希特勒德國,拿破崙法國,還有一個更早的瑞典國王敗給了彼得大帝。只有東方的蒙古人是從莫斯科的後面拿下了俄毛!這樣說吧,納粹進攻蘇聯前,是納粹軍事實力的巔峰,但是希特勒清楚的知道,他們的巔峰維持不了多久。從希特勒上臺的第一天起,他就是個強烈的反蘇反共主意者。俄國在歐洲的地位有點類似中國在亞洲的地位,任何國家需要稱霸,歐亞,都需要打敗俄國中國。如當年的英俄全球爭霸,法國遠征俄羅斯,二戰德國巴巴羅薩計劃,如亞洲中日三次戰爭,中越戰爭,中印戰爭,以及美國和中國在朝鮮的直接對抗。

拿破崙跟希特勒兩次試圖統一歐洲均告失敗,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有英國這個攪屎棍的存在,英國是個島國,遠離歐洲大陸,一個統一的歐洲大陸使其有面臨被孤立的危險,所以他會跳出來,不遺餘力的進行破壞。日本也是,島國攪屎棍,做為鄰居,一個強大的中國總能令其野心不得發作,所以每次他看到中國面臨著強大的契機他都會跳出來搗亂,或是絆你一跤,或是抽冷子打你一記悶棍。中國若想真正富強,就要想辦法把這塊絆腳石搬走,搬不走就掄起大錘砸碎,讓他永世不得翻身。

拿破崙的戰鬥力更強,幾乎掌控了整個歐洲大陸,又沒有美國的後患,如果攻克英國後再動俄羅斯,勝率大增。可惜英國海軍力量太強了,無論是拿破崙大軍還是希特勒德軍,都受制於英國海軍的強大,以至於功虧一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