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廣島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僅43秒,投彈美軍飛機為何能逃生?

尤雅玲


原子彈爆炸的影響按照距離爆炸中心的距離,向外逐漸減弱。爆炸釋放出來的能量主要以光輻射、衝擊波形式傳播。

距離中心較遠處,衝擊波減弱為空氣紊流,地面形成強風暴。

距離中心的較近距離,衝擊波強度可以摧毀飛機結構。這是絕對危險區。再遠離一些的區域,強風會影響飛機飛行,相當於飛機進入風暴區,也可能造成飛機損壞,這個區域是相對危險區。這個區域距離大概就是12公里左右。

這個區域之外,會影響飛機正常飛行,但是不會對飛行造成較大影響。程度在飛機設計範圍之內。比如飛行顛簸,

轟炸機投彈以後,要立刻轉彎,遠離爆炸中心逃逸。為了儘快轉向,還要進行俯衝以增加速度。結果就是轟炸機推壓駕駛杆,飛機帶坡度下降轉彎。一旦飛機轉入爆炸中心的徑向角度,就轉入平飛,以最大速度飛離爆炸中心。

小男孩原子彈的絕對殺傷半徑不到2公里,最大殺傷半徑(處在這個半徑的人會受傷)只有5.6公里。另外,由於是第一次在實戰中使用核武器,當時美國方面對小男孩原子彈爆炸半徑的估計還是相當謹慎的,認為要在爆炸中心8英里以外才能保證安全。因此,原子彈從投下到爆炸時間被設定為足夠讓投下原子彈的B-29轟炸機駛出原子彈爆炸中心9英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