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期的“西亞病夫”奧斯曼帝國與“東亞病夫”清帝國相比,如果一戰,誰會贏?

老子強到昇天


滿清防漢人比防洋人更甚,而奧斯曼帝國即使是滅亡前,也打出達達尼爾海峽戰役這樣逼迫丘吉爾辭職的戰績出來

滿清這種統治思想還是算了,防漢人比防洋人更甚,“寧予外邦,不予家奴”,怎麼可能集全國之力抵禦外敵?實質上,滿清的軍事統治基礎在太平天國起義時期就已經消亡了,八旗兵制和綠營兵制都朽不堪用,最後一點敢戰的滿蒙騎兵都隨著曾格林沁在八里橋衝沒了,而且總共打死英法聯軍5人,打傷46人。以至於拿破崙三世封法軍統帥孟託班將軍一個“八里橋伯爵”的頭銜,都遭到法國國會反對。

太平天國之後,清廷的軍事力量實際上已經掌握在漢人軍閥手中,曾國藩首創的勇營兵制取代八旗綠營兵,成為國家最強的軍事力量。滿清朝廷是不斷的對漢人軍閥進行分化瓦解,制衡牽制來維持統治,分化曾國藩的湘軍體系,拉攏左宗棠的楚軍,扶持李鴻章的淮軍,閒暇之餘還可以用楊乃武案之類的狠狠打壓下湘軍大員。之後李鴻章獨大時,又用沈葆楨、張之洞制衡淮軍,利用漢人清流打壓。內鬥比外戰精彩,打輸了大不了把勢大的漢人軍閥集團推出去墊背,自身統治還能更穩固點呢。

而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勇營兵制也的確不爭氣,其本身還沒脫離兵歸將有的舊式軍隊,而且曾李二人的鄉土意識都極濃,任用的都是自己同鄉朋黨。在創業階段,大家可以為了共同求富貴拼一把,可是一旦掌握了權力和財富,就迅速腐化成吸兵血、吃空餉、惰於操練的舊式軍隊,戰鬥力會急劇退化。甲午之戰除了聶士成的武毅軍還可以,其餘表現實在糟糕。李中堂只是大清的“糊裱匠”

清末真正可以稱的上近代化軍隊的,也就是袁項城的“北洋新軍”,但是時間太晚,人數太少,到清末總共練成三十萬新軍,而真正戰鬥力強的也就袁世凱的北洋六鎮十萬不到兵力。

相比較下,緊鄰歐洲的奧斯曼帝國承受的軍事壓力要遠比滿清大的多,而且奧斯曼帝國管理民族眾多,其他民族反抗和獨立運動也非常強烈。1839年埃及阿里帕夏造反,差點打進伊斯坦布爾推翻帝國;十次俄土戰爭更是艹的奧斯曼欲仙欲死。

所以奧斯曼帝國進行改革的時間和力度也遠非大清可以比,特別是1839年開始的旦齊馬特改革,可以說是一次近代化嘗試。其改革力度遠比清末新政強的多,包括實施宗教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護私有財產等具有近代思想的改革。在1876年米德哈特帕夏更是通過第一部憲法,變成君主立憲制國家。雖然這次改革最終因財政困難、外部壓力和內部貴族間內鬥矛盾尖銳,被壓迫民族起義不斷等沒有挽救命運,但是讓土耳其近代化近程得到極大提升。

典型的軍事上,當時土耳其已經可以說是轉型為具有相當戰鬥力的近代化軍隊,奧斯曼當時主要效仿崛起的德國進行軍事改革,相當多高級軍官更是由外國人直接擔任。例如在1877年到1878年的第十次俄土戰爭,土耳其陸軍總司令穆罕默德·阿里·帕夏其實是德國人,海軍總司令霍巴特帕夏其實是英國人,這放在大清能想象到嗎?

第十次俄土戰爭,奧斯曼軍隊大量裝備的美製溫徹斯特M1866式槓桿式線膛槍,通過槓桿運動實現自動再填裝,射速大大提高,給俄軍造成巨大傷亡,普列文圍城戰就導致俄軍傷亡4萬多人。

第十次俄土戰爭,雖然最後還是以俄羅斯勝利而告終,但是俄軍投入總兵力高達72萬人,傷亡超過十萬人,並且得到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被土耳其統治的歐洲民族的大力支持。而最終土耳其失去的也只是克里米亞戰爭中獲得的成果,失去了本身已經極不穩定的巴爾幹半島地區。

而在土耳其滅亡前,他還依然打出非常精彩的涅槃之戰,那就是對英國的達達尼爾海峽戰役。此役為時任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一手推動,集結18艘戰列艦在內的強大海軍力量,聚集50萬兵力發動兩棲登陸作戰,試圖一舉攻下伊斯坦布爾,打通與俄羅斯的黑海通道。

丘吉爾在1911年開始擔任英國海軍大臣,達達尼爾海峽之戰的失利讓其辭職,去法國前線擔任營長。

但是土耳其軍隊乘夜色重新佈雷戰術,並在岸炮努力下,先後擊沉英國狂飲號、無敵號、奧申戰列艦、重傷巨人號、堅號、蘇弗倫號戰列艦。之後海戰中,土耳其驅逐艦決死突擊,擊沉霍萊伊特號戰列艦,勝利號和威嚴號戰列艦又先後被德國潛艇U-21號擊沉,英國海軍損失慘重,被迫停止海上行動,丘吉爾被迫辭職,主動申請前往法國前線。

在陸地戰場上,英法澳新聯軍總共投入48萬人,登陸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島,但是被31萬土耳其軍隊依據地形優勢,死死守住壓在灘頭狹窄地形不得動彈。之後夏季雨季來臨,協約國軍隊疾病蔓延,不斷減員,最終留下陣亡44072人,受傷97037人的代價撤退,奧斯曼帝國方面陣亡15052人,負傷14617人。

值得一提的是,加里波利之戰,奧斯曼陸軍總指揮馮·桑德爾也是德國人,土軍近代化和開放程度,遠非滿清可以比。


五嶽掩赤城


東亞病夫的由來是西亞病夫的類比,西亞病夫指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奧斯曼帝國是與明朝並存的兩大世界霸主,但在明朝時期就開始丟失領土,而大清帝國的版圖大於明朝。同樣面對沙俄的領土擴張,大清帝國的表現要好,《尼布楚條約》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屬於中國。直到清朝滅亡外蒙才獨立出去,清朝與沙俄的戰爭很少失敗。直到晚清的衰落時期,經過鴉片戰爭與太平軍起義,清政府還是能夠收復新疆,但是北方的大片領土被沙俄佔領了,清政府已經無力收回。即使是收復新疆李鴻章也是極力反對,認為是不毛之地。

奧斯曼帝國與沙俄的戰爭,是勝少敗多,一戰失敗被列強瓜分之後的領土,只剩下全盛時期的14%。奧斯曼帝國最大版圖有1195萬平方公里,清朝最大時候超過1300萬。清朝滅亡的時候,蒙古和唐努烏梁海還在清朝手中。

奧斯曼帝國的末期與清末的戰鬥力相比,清朝是非常弱的。清末的新銳是北洋軍,是袁世凱組建的近代化的陸軍。北洋軍的戰鬥力比起革命軍是有優勢的,使袁世凱能夠鎮壓二次革命。奧斯曼帝國近代化軍隊建設比清朝早的多,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戰敗解體前,軍事力量比清朝結束前的軍力要強很多。


宇宙邊緣121


你等於在問意大利隊和國足踢球誰會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