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為什麼徒弟不能揹著唐僧飛,但妖怪卻能?

木子怕痛


初看《西遊記》時,想必人人都有過這種奇妙的想法:唐僧取經那麼艱難,看著就讓人憋屈,而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都有騰雲駕霧的本領(只不過孫悟空的筋斗雲更厲害),緣何不揹著唐僧飛去西天取經呢?

然而,再進一步想,如果真是揹著唐僧飛去西天取經,那哪來的《西遊記》這本書?不就一句話完了:孫悟空(或另一位)揹著唐僧到西天把經書取回來了!看來,還是讓唐僧慢慢走來慢慢行才有意思。

其實,在《西遊記》中,豬八戒問過孫悟空為什麼不背唐僧飛過流沙河。孫悟空的回答是,筋斗雲是靈性之物,凡人是不能駕馭它的,如果背上唐僧,自己根本無法施展騰雲駕霧的本領。可見,孫悟空不背唐僧去西天取經也是有原因的。

然而,看罷整部《西遊記》後我們便可知,孫悟空不背唐僧飛去西天的根本原因並不在此。小說對故事的設定,有一個前置條件,那就是: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只是負責保護“肉眼凡胎”的唐僧去西天取經,受磨難也只是唐僧一人的事。且必須讓唐僧受盡磨難,才能取得真經、修成正果。如果揹著唐僧飛去西天取經,唐僧就不能經歷磨難,即使到西天取到了真經,也沒有任何價值。

《西遊記》中還提到,唐僧是金蟬子轉世,來到人間的目的就是要完成西天取經、感化世人的任務。其實,唐僧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所遇到的每個劫難,都是如來事先知曉的。

在電視劇《西遊記》中,如來曾有這麼一說:“當初我把真經送到東土上,怎奈世人矇昧,不識真經,辜負了我普度眾生的美意。我將金蟬子貶到凡間,是想借著真摯虔誠之人,歷經磨難取回真經的行為感化眾生。這樣得到的真經實屬不易,人們也會倍加珍惜。”

由此可見,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和白龍馬,不背唐僧去西天取經也是為了完成如來“感化蒼生”的大計。唐僧經歷種種磨難,心甘情願替民受苦,也是感化百姓的苦修行為。


龍棟文苑


猴子貪玩!

壓五百年了,多無聊啊,一飛就到,就結束了,沒了過程,太不好玩!

途中遇點難,對猴子來說,沒啥事。他想學點東西。

一跟頭就把唐打包送達,多沒意思,唐的取經在西天,猴子取他經在唐身上,這點猴子門清。

另外,培養點團隊精神。豬和沙怪本來就不熟,多相處相處,學點交際本領,猴子知道在這方面是弱項,當年結拜的弟兄,在他壓山腳下這麼多年,心都涼透了,知道自己不善交際。在取經途中,猴子被困,豬和沙怪還是會想法子來救,患難見真情啊。雖然猴子老欺負他倆,但也愛護著。

對於師傅,一開始簡直當偶像崇拜,後來相處久了,也發現了人性缺點,不再神話,這樣更能從師傅身上學到優點。

整個過程,最受益的是猴子,還收了中原很多粉絲,猴粉過億啊!這也是難得的財富,但無奈看得開,視金錢為糞土。錢這東西,不是說變就變的事嗎,不然找財神商量一下,合資一個項目,哪怕沒錢。

……

開個玩笑


退出江湖


在《西遊記》原著中,妖怪可以馱著唐僧飛,而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卻不能揹著唐僧飛。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曾經有個學者給小學生講《西遊記》,突然有個小學生問了這個問題,把這個學者也給問傻了!


這個問題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看:

第一,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這句話是豬八戒說的。原文如下:

八戒道:“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這駕雲的,怎稱得起?”

《西遊記》的九九八十一難裡,有幾處與水有關的劫難,唐僧明確提出來,想讓徒弟們揹他過河。請看原著描述:

三藏道:“徒弟啊,這河有多麼寬麼?”八戒道:“約摸有十來裡寬。”三藏道:“你三個計較,著那個馱我過去罷。”行者道:“八戒馱得。”

且看八戒是怎麼回答的。

八戒道:“不好馱,若是馱著騰雲,三尺也不能離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馱著負水,轉連我墜下水去了。”

按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的通天徹地之能,上得天庭,下得地獄,如意金箍棒一萬三千斤,九齒釘耙五萬零四十八斤,背個一百來斤的唐僧應該不在話下,為什麼這時候都慫了,個個推三阻四。


其實,上面八戒已經第二次說明了原因,第一次說“攜凡夫難脫紅塵”,這次又說“背凡人重若丘山”。有朋友肯定要問,既然背凡人重若丘山,為什麼妖怪能被呢?且聽劍寒慢慢道來。

在原著中,唐僧被妖怪抓走,妖怪基本上都是用了神通和法術的。為什麼他們能用法術挾帶唐僧?這個答案原著中也有交代,吳承恩老爺子是通過孫悟空說出來原因的,請看原著描述:

孫悟空說道:“象這潑魔毒怪,使攝法,弄風頭,卻是拉拉扯扯,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象那樣法兒,老孫也會使會弄,還有那隱身法,縮地法,老孫件件皆知。”

上述這番話,明確說明了妖怪為什麼可以用法術挾帶唐僧,看來,主要原因是妖怪們不顧唐僧死活,“拉拉扯扯,就地而行”,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敢不敢如此對待唐僧?自然是不敢。


第二個原因,取經的本意就是歷經何種劫難,法不求不得才是取經的真正意義。就像周濂說:“你永遠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那個裝睡的人自己決定醒來。”

取經的真正意義如來在設計取經之初已經交代得很清楚了,請看原著中的描述:

如來:“我待要送上東土,叵耐那方眾生愚蠢,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麼得一個有法力的,去東土尋一個善信,教他苦歷千山,遠經萬水,到我處求取真經,永傳東土,勸他眾生卻乃是個山大的福緣,海深的善慶。”

上文如來的話已經說的非常明白,取經必須一步一步的走過來,取巧是不算數的。所以,唐僧不能借助徒弟們的法力走捷徑。對於這一點,幾個徒弟都心知肚明。


第三,徒弟們不能揹著唐僧飛,也是《西遊記》劇情需要,也是吳承恩老爺子筆法高明之處。

第四,騰雲駕霧這種事,按照《西遊記》世界的規則,只有脫了凡胎才有資質。

唐僧是在靈山半山腰的凌雲渡才拋棄肉體,然後具備了騰雲駕霧的資格,等於是取得“駕駛證”一樣,你肉體凡胎是不具備騰雲駕霧的“駕駛證”的,無證駕駛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所以,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都不願意冒險讓唐僧無證駕駛。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


我是劍寒,網絡文學作家,我的古典仙俠連載小說《狂仙》每天都有更新,喜歡可以關注我免費閱讀。


劍寒八萬州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你就是神仙能不能背凡人飛行,這個恐怕是可以的,無論是在西遊記中還是在其他的小說中,全新其實都是可以陪著凡人飛行的。

那麼為什麼唐僧的徒弟不能馱唐僧飛行呢?其實這是西遊記劇情設計需要,而且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原著也有過解釋。

八戒道:“不好馱,若是馱著騰雲,三尺也不能離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馱著負水,轉連我墜下水去了。”

這或許就是原著中關於不能馱唐僧的解釋,但其實我們再看其他章節的時候也會發現,曾經發生過孫悟空等馱唐僧的事情,這裡主要看情節的設定,當情節需要的時候,是萬萬不能託唐僧過去的,否則這一難無法進行了,就是不能讓唐僧產生依賴心理,碰到這種困難就讓徒弟們馱過去,那取經就失去了意義。



第二就是妖精們和孫悟空的手法不同,唐僧每次被妖精抓,其實都不是被妖精馱過去的,而是被風吹拉扯等手段,這其實是借用了一個巧勁,雖然脫凡人會比較中,但是沒說,風啊,這些東西吹不動唐僧,於是妖精每次抓唐僧的時候都是颳起了很大的風,然後把它們吹到洞穴裡面,或者用拉扯的方式把他們帶回去,都沒有敢用馱的方式,說明豬八戒她們說的是對的,是豬八戒,孫悟空,沙僧不能用這樣的方式對待唐僧。


歷史百家爭鳴


妖怪捉唐僧都是用一個詞:攝取。

何謂攝取,那就是颳風般的吹著帶走,不是揹著,也不是馱。

譬如說吧,唐僧是凡夫俗體,無法騰雲駕霧,瞬間遨遊千里,但他可以被大風、狂風吹著跑。

這就是區別。

徒弟們沒辦法帶著唐僧一塊騰雲駕霧直接到西天拜佛取經,但妖怪可以使個法術,刮場風將唐僧給攝走。

當然啦,徒弟們也可以將唐僧這麼攝著走,也就是把唐僧當一粒球,一路吹著走。

呵呵,相信這麼對待唐僧,實在太不恭敬了,太有違尊師重道啦。

況且風也只能刮一陣子,時間有限,距離有限,費勁又狼狽,還是由唐長老騎白馬比較妥當。

妖怪捉唐僧,都想吃他的肉啦,哪裡還會去顧及唐僧的形象問題,找個機會,利用熟悉的地形,支開孫悟空,趁機將其攝走即可。

所以這也就是書中的猴子經常捉一把風來嗅嗅,看是不是裡頭夾帶妖風,免得師傅在不留意便被妖風颳跑了。


鴻哥iouyh福小鋪


其實,悟空也能背。悟空只是說,師父很重,背太費勁,飛不遠。並不是說絕對背不了(大意如此)。如果他說的是真話,那妖怪也是短距離移動而已,書裡描寫也基本就是這樣。

但我不信悟空的話是真的。

因為,神仙也好,妖怪也好,等級都高於人類啊,還是吃人的,怎麼會背不動!

我覺得,更重要的原因應該是西遊世界裡的原則設定:不直接干擾人類。(因為有另一個設定,神仙需要人類的廟宇香火)

比如,神仙們都儘量不在人類面前現身。有數現身的那幾次,都是在特殊情況下。比如,選唐僧為取經人的時候,因為當時的文武百官和百姓信道的多,大多不信佛。還有,在通天河故事裡,由於觀音難逃干係,為了證明是自己滅的妖,在悟空要求下不得已現身的等等。

懲罰人類也是這樣,比如在鳳仙郡故事裡,人類始終不知道因為什麼和是誰在實施懲罰。

在寇員外故事裡,官府捉拿悟空們,他們只能束手就擒,然後,悟空得靠裝神弄鬼揭示真相,而不現真身。

所以,悟空們一直很低調的,只有遇到了妖怪(因為妖怪現身擾民在先),就可以現身顯能,悟空們就很興奮!

我經常說,滿城美女的女兒國可能比滿城妖怪的獅駝國更可怕,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在女兒國悟空們只能做做鬼臉嚇唬人,絕不能動用武力。在七絕山故事裡,老翁狠罵悟空,悟空也只是“嘿嘿”乾笑兩聲自找臺階下罷了。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大批獵人圍剿花果山猴子時,為了保衛家園,悟空毫不猶豫地下死手了。

所以,不直接干擾人類,應該是天律。

取經路上,唐僧還是凡身,按照這個天律原則,悟空們能做的,就只能是開路、安保和後勤保障,而路,必須得由唐僧一步一步走。


鄭光赫


西遊記中,徒弟是能背唐僧飛;但是揹著飛去西天是成不了因果的。

首先菩薩找取經人之時,佛祖就曾說過為何不把三藏經書直接送至東土,而需要取經人來取回去。原因就是為讓世人懂得珍惜、重視佛法,只有經歷苦難之後,方能取得真經。妖怪能,悟空也是可能背師傅飛的,但取不真經,也就無法成佛。舉個簡單的例子,像小孩子學作業,家長是懂的,為啥家長不幫了孩子直接把作業做了?道理是一個樣的,幫小孩寫了作業,跟小孩的提升能力是沒有相關的。家長能不能寫作業,家長即使懂得做作業,也得看著小孩把作業自己做完。

其次,是可以揹著唐僧飛的,比如在遇到老鼠精的時候;從陷空洞上來,就是用法術讓唐僧上來的。在吃人參果的時候,地祖直接從老遠用䄂裡乾坤把他們帶走了。這些都可以說明,孫悟空所說的凡胎重似泰山是不成立,那只是塘塞唐僧的,或者只是堵悟能的嘴的說法。在烏巢時,那一點化,悟空己經開竅,知道取經到底是什麼回事;取經是取經人的事,不是悟空能幫忙代做的。

再者,如果直接飛了,那就沒啥故事了。就像人生一樣,明明知道終點是死亡,那直接死了不就完了,何必折騰呢?知道終點,而且能到終點,還是需要去體驗當下生活。就和取經人的道理是一樣的,感受和領悟才能懂得真經。


從0到一


在過通天河時,唐僧說;“這河有多寬哪?”孫悟空手搭涼蓬,起在半空,下來說:“怕不有八百里”。唐僧憂心道:“這可如何是好?”又向悟空道:“你們計較一下,著哪個馱我過去罷。”悟空笑道:“讓八戒馱你過去罷”八戒連說:“常言道背凡人如重泰山,我若馱師傅過河,連我也墜下去了!”……



那麼既然馱凡人如重泰山,那為什麼妖怪能揹著唐僧飛呢?


首先,我們看無論是原著還是電視劇,都沒有妖怪揹著唐僧飛的,包括其他凡人。他們只是“攝”;就是颳著風,連拖帶拽地給弄到他們的洞裡。

其次,這次取經的主要意義就是讓唐僧歷盡苦難,一步一步走到靈山去取經的。你若讓人揹著飛去,那不是等於作弊了嗎?所以絕對不行!


妖妖讀名著


我們看西遊記當中,整個過程就沒出現過,神仙或妖精背凡人的情況。

凡人,身處紅塵,身上牽扯很多因果,就像身上牽扯了很多根線一樣,叫做牽一髮而動全身,作為神仙或妖怪自然是背不動的,孫悟空便說過:“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唐僧便是凡夫俗子,無論神仙妖怪自然是難以背得動的,而作為神仙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早以脫離紅塵,脫俗凡胎,聚則成形,化而為氣,並非實體,因而作為神仙是無法用真身背動凡人的,他們只能用法術或法寶將凡人運送自如,且想來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而《西遊記》裡的妖怪,也沒有背唐僧的介紹,他們將唐僧抓走不過都是用了法術,這在原著裡有多處介紹,同時孫悟空也多次提到師父被妖怪攝了去,這個攝和背是有很大區別的,而且,這個“攝”並不是很舒服,胡亂的將唐僧攝走,到地往地上一扔就完了,且也是短距離的,不可能攝太遠。

如此看來,唐僧西去取經,也只能一步一步走著去,別無他法。





文子905808


西遊記本身是根據民間傳說和街頭說書藝人的內容,整合而成的小說,在哪個年代沒有電腦也沒有打印機,小說都是用毛筆寫在紙上,再加上又不是完全原創,所以這部小說前後不對的內容很多,孫悟空等不是不能背起唐僧飛(多次從山洞中救出唐僧,都是揹著他飛出山洞的),而是小說已經說明取經必須走路,沿途還得在過關文書上蓋印(飛過去就沒辦法蓋,中途碰到國王刁難都還得想辦法解決)。

至於前後不對的地方在於,孫悟空開始的時候法力無邊,但取經路上卻連經常被各種各樣的妖精困擾(經常得找觀音幫忙),作者可能也知道這個矛盾,但如果後面不弱化孫悟空,整部小說就沒什麼看頭,孫悟空一路輕輕鬆鬆打下去,說會在街頭巷尾聽《西遊記》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