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題記

央視三套播出了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一件與觀眾見面的國寶便是《千里江山圖》。這幅傳世名畫究竟有何特別之處?何以作為國家寶藏的開篇之作?又何以令其他藝術品望塵莫及?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幅千古名畫的前世今生。

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前世

《千里江山圖》是18歲的王希孟花了不到半年時間完成的,也是王希孟傳世的唯一作品。宋徽宗收到此畫驚喜萬分,並賜給宰相蔡京。據《千里江山圖》蔡京題跋知:王希孟18歲時在徽宗畫院學習,創造此作品曾得徽宗親自指導。

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千年傳承,與徽宗的宏願相應,《千里江山圖》自然也得千年璀璨。為了滿足這一要求,天才的少年畫師王希孟採用了極其複雜的“青綠法”。在繼承前法的基礎上,表現出更趨細膩的畫風,體現了北宋畫作工整嚴謹的時代風格。

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青綠法”光是顏料來源就已十分不易,基本都是從寶石、礦石以及中藥材中研磨、清漂提取而來。在《國家寶藏》中我們看到,紅色的原料是赭石,綠色的原料是孔雀石,青色的原料是藍銅礦,白色的原料是硨磲。

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青綠法”雖然工序繁瑣,但在經歷近千年後,礦物質石色的富麗裝飾效果便突顯出了它的優勢。今天《千里江山圖》中的風景依然清晰可辨。畫面細緻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

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畫卷,不僅代表著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並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畫作表達了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安穩世界,論山河壯觀雄偉之表現,前無古人。後世也沒有青綠山水圖能與其媲美,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今生

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千里江山圖》自北宋末,幾百年間不知輾轉何處,清初時收入內府,除了蓋章狂魔乾隆皇帝的“乾隆御覽之寶”和宋徽宗的蓋章,還有20多位帝王的蓋印。溥儀出宮時,攜出該畫卷。不知何因,《千里江山圖》流落民間,中國解放後,才由國家購回。

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以王希孟為代表的宋代青綠山水畫,對後世影響很大,如元代錢選,明代藍瑛以及清代袁江、袁耀,近代張大千等;且遠及日本,促進了日本畫的發展。

國家寶藏—《千里江山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