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3件鎮院之寶入選《國家寶藏》

  • 賈湖骨笛

河南博物院3件鎮院之寶入選《國家寶藏》

1987年出土於河南省舞陽縣賈湖遺址,所處時代為新石器時代,長23.1釐米、七孔,是我國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被稱為"中華第一笛"。

骨笛是用丹頂鶴的尺骨製作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賈湖遺址發掘的349座墓葬中,282號墓規模最大,隨葬品多達60件,墓主生前的身份非同一般。墓中的2支骨笛,一支在墓主左股骨的外側,另一支在墓主左股骨的內側,製作之精良,音質之優美,都堪稱賈湖遺址骨笛之最。其中一支骨笛出土時已經斷為三截。經專家分析,骨笛並非是入土時折斷,而是墓主生前就已經損壞。耐人尋味的是,主人並未拋棄之,而是細心地在折斷處鑽了14個小孔,用細線連輟。雖折而不棄,是以鑽孔綴合,可見它必是墓主人生前的心愛之物。

  • 婦好鴞尊

河南博物院3件鎮院之寶入選《國家寶藏》

婦好是商第二十三位王武丁(公元前13世紀)的最寵愛的一位妻子,武丁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盤庚遷殷”中盤庚的侄子,武丁統治期間商再次恢復往昔的榮耀,繁榮昌盛,這就是“武丁中興”。

中國古代銅尊最早見於商代,主要形制有圓尊、方尊、鳥獸尊等,鳥獸尊種類繁多有羊尊、牛尊、鴞尊、象尊等。在殷墟的考古發現中,規格較高的墓葬往往會有鴞尊出土。據說,在中國上古時代,鴞(即貓頭鷹)能闢兵克敵,被視為祥瑞神鳥。

鴞,為鴟鴞科各種類的通稱,古時又叫“鴟”,曾出現在《山海經》中。鴟尾、鴟吻至今仍存在於中國古典建築的屋脊的兩端,是必不可少的建築構件與裝飾器物。但其實並不是指貓頭鷹。

  • 雲紋銅禁-戒酒時代的證明

河南博物院3件鎮院之寶入選《國家寶藏》

一件製造工藝無比複雜的青銅文物,誕生於2500多年前黃金時代的楚國,1978年出土於春秋霸主楚莊王之子子庚之墓。在相同器物中,它體積最大、年齡最大、紋飾最為精美,工藝之超群,令人歎為觀止。

雲紋銅禁中“禁”字有禁戒飲酒之意。由於周朝人親眼目睹了商王朝的滅亡,他們認為夏、商兩代滅亡的原因之一在於嗜酒無度,因而將承放酒杯的案臺稱為“禁”,時刻警示自己不可貪杯,彰顯了古人酒戒之決心,是中國第一個禁酒時代的實物例證。

河南博物院3件鎮院之寶入選《國家寶藏》

打開航天技術的先河

雲紋銅禁和航空發動機當中的核心零部件渦輪葉片,以及發動機的機匣等部件的製作工藝是一樣的,用的都是中國人老祖宗發明的失蠟法。

失蠟法在幾千年前可以製作出精美的雲紋銅禁,幾千年後我們借用這種工藝製造出了被譽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渦輪葉片。這,正是中國古人留下的一筆寶貴財富。

河南博物院3件鎮院之寶入選《國家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