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小传》第二章:艰难的选择

每个人的一生都面临着多种选择,每一个关键节点的选择都至关重要,选择对了,一生顺利,选择错了,万事艰难,朱婷之所以走上排球之路,缘于她最初坚定不二的选择。

《朱婷小传》第二章:艰难的选择

1999年,5岁的朱婷走进了校园,成了朱大楼小学的一名学生,5岁就能上学,也就是农村,城市学校是万万不收的。也许是年龄小,也许是不开窍,尽管朱婷非常努力,小学几年成绩平平,哪怕是身高和体育方面也没有展现出任何天赋,平凡的像邻家小孩。

小学阶段,朱婷没有留下任何闪光点,她的三年级班主任老师高瑞华曾回忆说:“朱婷当时很普通一个孩子,身高并不突出,班里四十多个学生,一二十名的中等成绩。”

《朱婷小传》第二章:艰难的选择

这样的表现和成绩不仅让老师对朱婷没有太深印象,也让爸爸朱安亮动了让朱婷辍学的念头。做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首先想的是怎么多挣钱,怎样把家里的日子过好,女儿的前程不会过多考虑,朱婷的两个姐姐小学毕业后就出去打工了,在中原农村,这是普遍现象,大多数家庭如此,而且是组团外出打工,怨不得朱爸爸眼光狭隘。

当时的朱安亮家境一般,他和妻子杨雪兰生了5个女儿,虽然吃饭没有问题,但手头很紧,为了挣钱养家,朱安亮一边种庄稼,一边学习修车,不久,他就在家附近的黄姑河畔盖了一间修理铺,专修自行车、农用三轮,靠微簿的收入供家人生活。

《朱婷小传》第二章:艰难的选择

小学毕业后不久,朱安亮把朱婷叫到跟前说:“要不你去南方打工吧。”朱安亮平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猛然之间说出这句话让朱婷心头一震,她犹豫了,她知道家里生活困难,爸爸需要她挣钱分担,可她又不想象姐姐们一样失去读书的机会,她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她明白如果答应了爸爸会高兴,但……朱婷太难了,思考良久,她还是想读书,于是,她艰难地、试探性地说:“万般出学业,我想上学”。朱婷的回答虽然声音不大,看似在请求,但语气很坚定,出乎意料,朱安亮久久不语,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恨下心说:“那你别在秋渠上了,去县里上,省得我光想叫你缺课回家干活。”

《朱婷小传》第二章:艰难的选择

看似普通的一次对话,却是朱婷人生的重大转折,如果朱婷同意了爸爸的提议,她现在最多就是南方某个工厂里的普通工人,她的一生也会彻底平凡下去,平淡下去。好在她有梦想,好在爸爸还算开明,尊重朱婷的想法,而且进行了自我检讨。

当时的情景现在想想挺心酸也挺后怕,心酸的是,朱安亮一句“省得我光想叫你缺课回家干活”。这句话倒出了那个年代农村人的真实思想,一个是重男轻女,总觉得女孩是别人家的,读书再多也没用,识个字睁个眼就行了;另一个是农活繁重,经常让孩子请假干活。也难怪朱婷成绩一般,家里不支持,农活拖累又大,对于一个小女孩,她那有精力好好学习呢?

后怕的是,2004年朱婷刚刚10岁,10岁还是个孩子,是爸妈的心头肉,怎么舍得放外面打工遭罪呢?但在豫东农村,这似乎不足为奇,在这里无意指责谁,但却真心诚意的要呼吁一下,打工最起码成年以后再出去,尤其是女孩子,连自我保护能力都没有,出去危险系数太高了……当然,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整体的生活水平,如今朱安亮家里条件好了,最小的女儿朱佳荟不仅不用打工,还去了北京上学,这一切都得益于朱婷所做的艰难而正确的选择。

第三章提示:朱婷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伯乐——张心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