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近期孫楊 “暴力抗檢”事件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孫楊禁賽8年的結果公佈後,很多人都為他深感不平,但事情很快反轉,隨之而來是各種批評。

那為何曾經紅極一時的孫楊落得個“牆倒眾人推”的下場?到底是什麼造成了他今日的困局?

其實運動員的運動生涯就如同職場人的職場生涯,想要尋找到答案,那不妨一起來看看埃米尼亞·伊貝拉的《能力陷阱》,也許你會從中有所領悟。

《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一、什麼是能力陷阱

在知乎上有一個熱門貼,問的是:“馬雲從創業開始做了什麼讓阿里巴巴走向世界,他的能力在哪些方面?”

網友評論說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百折不撓、遠見卓識、從容不迫等品質,的確如此。

但更重要的是,從他創業的路途來看,他永遠都在突破舒適圈,發現新機遇,尋找新方向。

從成立英語翻譯社,到做中國黃頁,最後成立阿里巴巴,這一路艱辛走來,對互聯網一竅不通的英語老師硬是闖出了一條“草根”逆襲的康莊大道。

其實,從馬雲的身上看到,他一直都是在擺脫“能力陷阱”。

《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那什麼是“能力陷阱”呢?

所謂能力陷阱就是:我們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就使得我們會一直擅長做那些事。

簡單說來,就是做的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做。

但殘酷的事實卻是: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不在於我們做了什麼,而是我們忽略了什麼。

就如同一個管理者,如果永遠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救火隊隊長”的話,那麼他永遠都是在幫下屬解決問題,而不是在做領導。

當環境發生了變化,當我們曾經賴以為自傲的能力不足以應對新變化時,作為一名領導者,你又該如何去做呢?


《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二、如何應對昨日輝煌?

近幾年有一部反映家庭子女關係的電視劇《都挺好》很是火爆,引以為傲的蘇家大哥蘇明哲畢業於名校清華和斯坦福,可以說一路順遂,可人到中年卻遭遇了滑鐵盧。

縱觀蘇明哲的職場生涯,他在美國曾經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可他妻子吳非的一句話卻狠狠戳中了他的軟肋:

“作為一個程序員,你的年齡已經很大了,我問你,你學新東西有年輕人快嗎?”

真真是一語中的。

蘇明哲驕傲的以為自己的能力能夠支撐他的職場生涯,卻沒想到,中年失業給與他當頭一棒。

《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職場中人的能力都是在工作中磨礪出來的,那我們又該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呢?

答案是:要把工作看成一個平臺,一個能夠增強你領導力的平臺。

具體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嘗試:

  • 增強你對形勢的定位感;
  • 接觸你專業領域之外的項目;
  • 參與外部活動;
  • 結合個人經歷談談“為什麼”;
  • 放鬆你的日程安排;

其實這五個方面都是從不同側面提升你的職場領導能力,像一個領導者一樣開拓和嘗試。

有很多人發現了自己的問題,通過自省樹立了新目標,卻往往無法轉變,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事實上,第一步應該是行動,而不是反思。

先通過外在的改變,做一些之前沒有做過的事,而這些事可以幫助你從一些新的成就裡獲得自信,使你放棄過去的目標,還可以改變你過去所習慣的做事方法,從而改變你的內心想法。

這就是“由外而內”原則的精髓,先去做,而不僅僅去想。

就如同社會心理學家卡爾·韋克說的:“我何以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呢?——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麼以後才能知道。”

因此:一個人能否持續成長,取決於他擺脫“能力陷阱”的能力,那我們又該如何做好準備應對突如其來的變化呢?

《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三、如何應對達摩克利斯之劍?

前一段時間,北京故宮正式實行全網售票,百名售票員瞬間失業,印刷門票的廠家也徹底失去了這個業務。

接著,唐山政府撤銷了周邊所有路橋收費站,一大批收費員失業。

這些舉措無疑打破了所謂的“鐵飯碗”,就如一位下崗員工說的:

“我今年36了,沒人願意用我這麼大歲數的,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站了,我現在啥也不會,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她的個人認知完全被侷限在了小小的收費站中,而如果當時她能夠接觸不同的人、參與不同的工種,當達摩克利斯之劍落下時,她也不至於如此驚慌失措。

如果你想要像領導者一樣行事,你就需要花時間去做以下四件事:

  • 與不同的人和團隊建立橋樑
  • 預見新的可能性
  • 提升影響力
  • 將想法與個人經歷結合

所以,當分外的工作來臨時請不要猶豫,跨職能業務中獲取到的經驗也許會給與你不同的選擇空間。

在你的舒適空間範圍之外去做事,試著朝更多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

很多人會無法拓展自己的人際圈子而煩惱,其實社會網絡其實並不高深,“六度分隔理論”,曾令世界上大多數研究者著迷不已。

《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那什麼是“六度分隔理論”呢?

它是由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提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

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世界一方面很廣闊,另一方面也很狹小,只要你善於利用現有的人際關係,就可以為自己架構建好你的人際“盤絲網”,從而不斷拓展個人的影響力。

那擺脫“能力陷阱”是否只適用於普通員工呢?對於中高層的管理者,是否也同樣適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

《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四、如何突破自己的職場高原?

李娜曾是我的一個合作伙伴,因為業務上的往來,和她漸漸熟悉起來。

當時認識她時,她已經是一家公司的總裁助理,當時她身上所展示出來強大的人際交往能力讓我歎服。果不其然,一年後當我和她再次聯繫的時候,她的職位已經是總經理了。

而和她的交談中,不難看出她的人際關係網絡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在一個企業內,有些中層在自己的崗位上一做就是七八年,一方面是由於晉升空間比較狹小,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的能力還不能匹配到更高的職位。

而打破思維定勢,強化人際關係網絡的戰略性優勢能幫助你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

該優勢取決於以下三點性質:

  • 廣泛性:一個廣泛的人際關係網絡,與各行各業的人建立聯繫
  • 連接性:作為橋樑連接一些在其他方面沒有關聯的人和團隊的能力
  • 動態性:隨著你的進步而發展


《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想要強化人際關係結構並不容易,這需要我們避免“自戀原則”和“懶惰原則”。

簡單說來:

  • “自戀原則”:就是我們只喜歡和自己有相似的聰明才智和地位背景的人相處;
  • “懶惰原則”:就是我們只喜歡和有著同樣技術專長、行業術語、行為準則、民族文化、教育背景、事業前景的人在一起。

我們不願意去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別的人、別的事,這會讓我們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單一和封閉。

我們每時每刻都生出在變化之中,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面臨著成長的問題,可是卻不要忘記了,你的人際關係網絡也要伴隨著一起發展。

所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警戒“自戀原則”和“懶惰原則”,這樣才能不斷突破你的職場高原。

《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五、金句分享

  1. 那些我們所熟悉的人不一定能幫助我們成長;
  2. 改變自己最快的方法是與那些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做朋友。
  3. 以行動作為起點,而後進行反思,最後便能重新認識自己。
  4. 如果你沒能突破日常瑣事的限制,創造出新的機會,那麼轉變也許永遠也無法實現。
  5. 你的身份,即你是誰,不僅僅是有關於過去,而且還關乎未來你會成為誰。
《能力陷阱》:打通職場任督二脈,助你突破“職場高原期”

當以往的能力不足以應對新環境新變化的時候,通常就意味著是時候該跳出你的“能力陷阱”了。

我們應該像水一樣擺脫過去的自己,嘗試一些新的事,將改變看成常態,這樣才能推動個人不停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