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航原創散文丨再憶馬來西亞炒粿條

再憶馬來西亞炒粿條

廖航原創散文丨再憶馬來西亞炒粿條


“爸爸,春天來了,今年還去春遊嗎?還去馬來西亞吃炒粿條嗎?”

“去呀!當然去呀!春暖花開時,等疫情一結束,我們就去哈!”我想都沒想,竟答應下來。而且說完嘴裡還感覺有一股別樣的香辣味道,頓覺食慾大振。原來,我的味蕾也想去馬來西亞品嚐那富有異域特色的炒粿條味道了。

還記得去年三四月份的時候,我們一家去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玩的情景。馬來西亞屬於亞熱帶雨林氣候,一年除了夏季就是下雨季,雨水充沛,奇花異草特別多。我們沿著人潮擁擠的美食街一邊散步,一邊欣賞著沿途的美景,搜尋著各種好吃的美味。

馬來西亞蝦面、娘惹菜、西刀魚丸、椰漿飯、沙爹、肉骨茶……這些都是當地非常有名的美食,在柏威年廣場附近的美食街應有盡有。我看著炭火上燒烤著的牛肉棒沙爹,正香噴噴地往外滲著油滴,不禁咂巴了一下嘴唇,趕緊拿出手機,掃了一下微信二維碼,正想給寶寶點一份,不料寶寶卻拉著我的手,指著前面人頭攢動的攤位說:“爸爸,你瞧,那裡賣的是什麼好吃的,那麼多的人圍著?”

“來,來,來,來品嚐馬來西亞最有特色的美食,這裡是正宗的香飄四溢的馬來西亞炒粿條,味道好得很!”哇,這老闆真行!一口流利的漢語,還以為他是中國人呢。只見他一邊手舞翻飛地抖著炒鍋,炒著粿條,一邊熱情洋溢地講著趣事,引得人們一個個伸長了脖頸,駐足流連。

老闆人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絕大多數圍觀的遊客是從中國來的。他說他是第五代華裔,從小就生活在馬來西亞這片土地上,和很多當地的華人一樣都沒有去過中國。但是,在他們心裡都有一箇中國情結,漢語是當地華人的必修課。老闆還說,炒粿條的手藝也是他爺爺的爺爺從廣東傳過來的,炒粿條這道菜餚在當地經過一百多年的融合和發展,已經形成了最具特色的馬來西亞風味美食。

老闆一邊講著,一邊拿出一盆料理。只見他在鍋裡倒入一大勺香油,待油鍋裡飄起微微的香油味時,便將辣椒、豆芽、粿條倒入鍋裡,翻炒一會後又加入適量的黑醬油、蠔油,再撒上鹽料、香精、生薑、花椒等料理,再一起翻炒勻盡,待五成熟後,又將牛肉片、臘腸以及韭菜等菜料加入鍋裡一起爆炒,經過幾次不停地翻炒,加油,便能聞到香醇撲鼻的粿條味來,香辣濃郁、酥滑可口的粿條就炒好了。

老闆便將熱氣騰騰的炒粿條倒入墊有香蕉葉的碟子上,說這樣味道更清香,還沒來得及叫服務員遞餐,就被一旁等候不急的顧客直接端走了。老闆笑著說道,別急!別急!當心燙著喲!到裡面餐廳去吃吧!那裡還可以欣賞牆上貼的展覽畫,看看華僑們的創業史,看看炒粿條的傳承和發揚光大喲,那可是免費的華人博物館喲。

我們等了一陣,也終於品嚐到了美味可口的炒粿條。寶寶說和家鄉的炒粉條味道完全不一樣,炒粿條更香更酥更滑,口感特別好,反正就是特別想吃。看著她的饞樣,我笑了笑。突然,寶寶又大叫一聲,“爸爸,你看,那不是陳嘉庚爺爺嗎?”寶寶指著牆上畫報上的一位老人,只見老人和一群衣衫襤褸的工人圍坐在一棵橡膠樹下,正吃著熱氣騰騰的炒粿條。

我看到下面還有一段文字介紹,寫著馬來西亞的華人經過幾代人的打拼,以不到全國總人口的30%,卻創造了整個國民經濟70%的財富,而且,在十大富豪榜排名中,竟然有七個都是華人。看到這裡,我不僅為馬來西亞的華人感到由衷的欽佩,也為自己身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特別的自豪。

我望著廳外正在賣力吆喝炒粿條的老闆,突然有了一種莫名的親近佩服之感,我彷彿看見他也和橡膠樹下的工人們在一起,正在為他們炒著香噴噴的炒粿條。

廖航原創散文丨再憶馬來西亞炒粿條


【作者簡介】廖航(男),四川廣安人,高級養生健康顧問,高級中醫健康調理師,自由寫作愛好者,有多篇詩歌、小說、散文、童話等文學作品及論文發表於《烏蒙新報》《商丘梁園報》《清遠日報》《棗莊日報》《賀州日報》《今日花都》《滁州日報》《廣安文藝》《西部風微刊》《海瓜子小小說》《中國當代思想寶庫》《福建質量管理》以及四川文藝出版社、吉林出版社等全國報刊雜誌、網絡網刊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