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一個抑鬱症病人一個億隨便花,他會康復嗎?

神仙都下凡了


曾經重度抑鬱三年,前兩年拒絕承認自己得了抑鬱症,後醫院確診重度後,嗑了半年的舍曲林,感覺效果明顯,但副作用同樣明顯,比如假設抑鬱是讓人長期情緒-30的話,開心就是+30,但是長期吃這個藥物,特麼的就是長期情緒是0,用現在的話說是“我的內心是毫無波動的”。


慶幸的是,自己內心很明確的知道,這種無愛無恨無驚無喜的情緒肯定不對,就自己停藥了,瘋狂的去看心理學相關的書籍,特別是針對抑鬱症的起因/感受/治療等方面的書籍,搞清楚抑鬱這個魔鬼到底恐怖在哪裡,為什麼重症抑鬱患者那麼容易自殺。


侵泡在抑鬱的這口深井裡,感受它給自己帶來的各種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可以說,這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幾年,其中的掙扎和不被理解,被身邊的人暗示“心理脆弱/矯情/固執/敏感多疑”等等,到最後通過讀書改變自我認知+運動天然的抗抑鬱激素兩種方法結合完成了自我拯救,徹底治癒了自己身上的重度抑鬱症。


回過頭來看,抑鬱只是表面,但是不同抑鬱的導致的原因情景各不一樣,標準化的抗抑鬱治療方案,有點像廣譜抗消炎藥物治療(無錯,但是效果不明顯),而針對誘發源頭的抑鬱治療,就跟確定感染源後用針對性消炎藥治療一樣(藥效驚人)。


有句話說“能用錢搞定的事,那就不是事”。如果導致抑鬱的源頭是金錢的匱乏和資源的不足等,那麼直白的說,有了一個億,確實會瞬間讓人心情愉悅,我豆漿都一次點兩碗,喝一碗倒一碗,什麼鬼抑鬱症?一邊去,老子忙著爽沒空理你。


那麼,有錢後就永遠不會得抑鬱症了嗎?看看娛樂圈近幾年自殺的抑鬱症名人,張國榮,喬任梁,韓國男團SHINee成員鍾鉉,歌手陳琳,還有早期的阮玲玉,《博物館奇妙夜》的喜劇天王主角威廉姆斯,一個個都是深陷抑鬱,最後選擇了自殺。


他們缺錢嗎?不缺,所以可以看得出,有錢,可能可以搞定抑鬱症,但抑鬱症,不會管你有沒有錢。


關鍵,還是在於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對待每天碰到個各種事情的處理方法,給你一個心理學的最著名的公式:

歸納一下,敲黑板,重點來了。
簡化一下這個公式:AⅹB=C
A=外部發生的事件
B=你對於這個事情的認知和看法
C=情緒結果,壞情緒導致壞結果,好情緒導致好結果
你會發現,A屬於常量,一旦發生即無法改變,而C情緒一旦來臨的時候,幾乎很難控制。我們的情緒好比是手機的操作系統,後天學會的各種技能好比是手機上安裝的APP,當底層的操作系統崩潰的時候,任何APP都沒有用,所以,情緒是決定行為結果走向最重要的因素。
你會發現,在這個公式裡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變量B,你換個角度樂觀的看待已經發生的事情A,就會有一個好情緒結果C;你用悲觀憤怒的角度看待事情A,那結果必然是壞情緒C,最終肯定是壞的行為結果。
幾十本各種洋洋灑灑的心理學著作,各種論證各種方法,但我認為最實用的也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這個ABC行為認知療法。
我們無法改變外面各種突發的事件,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已經發生的事情的看法和認知,進而改變這個事情引發的情緒結果,好情緒好結果,壞情緒壞結果。

SO~更多實用心理學的知識,可以關注“龍哥要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