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教師工資不按多勞多得發放,而是按職稱發放?這樣對初級職稱的老教師公平嗎?

綠色人生539


一、教師工資按職稱發放,是歷史習慣。

教師行業最大的誘惑就是編制,只要你進了編制,就可以在這個體系裡熬職稱,職稱越高,工資越高,向來如此。

等到你年齡大了,精力和體力均不如從前,老教師做些傳幫帶工作,減少點工作量是可以理解的;而年輕人精力充沛,頭腦靈活,創新性強,衝在前面,處在艱難繁重的崗位,也是應該。這只是分工不同,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之說。

當然,也有極個別晉上高級的老師,覺得人生到此足矣,可以躺在高級職稱的位置上享受一把了,所以推三阻四少幹活,倚老賣老享輕鬆。這就是好多人所謂的幹活不多,拿錢不少的不公平現象。這種情況要看在什麼學校,一般沒有什麼激勵機制,幹多幹少一個樣,只依據職稱發工資的學校這種現象比較多。

話又說回來,職稱可不是那麼好熬的。記得我剛上班時,那是零幾年,晉級還是相對容易的,差不多到了年齡就能晉上。那時候高中擴招,剛入職的年輕教師佔主流,當時流傳著一句順口溜:哥哥姐姐教高中,叔叔阿姨教初中,爺爺奶奶教小學。我在高中裡,年齡幾乎是最小,沒有晉級壓力,過得陽光燦爛的。

然而等到我們這批“哥哥姐姐”熬到需要晉高級時,人數眾多紮了堆,高級名額也已經滿了,只能巴望著有老教師退休,空出一個崗來,才能往前挪一個位次。按當時一年退一兩個的局勢,我算了算晉上高級差不多得20年,而且我還是晉中級比較早的呢。

校園之內,晉級之事成為老師奮鬥的主要目標,於是乎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各種妖魔鬼怪的事情層出不窮,讓安靜的校園硝煙四起。

好不容易殺出一條血路的老師,一旦晉上高級,真是長出一口氣,立馬卸下所有的重擔,弄一個班悠盪著教一教,休息去了。

個別還想再多幹點活的“勞模”老師,也會被領導和年輕老師們好言相勸:某某老師,你就讓出你的備課組長(或班主任)吧,給年輕老師,讓他們多幹點,也好晉級的時候多加點分。

於是,高級職稱的老師退居二線,領著高工資幹活卻最少,既成事實,一年年的就這樣延續下來。雖然無奈,卻也無法。

高級職稱也就成了教師們夢寐以求的目標,成為教師們幹活的最大動力之一。

二、職稱造成的苦惱。

位置不同,想法也不同。

年輕教師認為,自己幹著最苦最累的活,卻領著最少的錢,不公平。

老教師認為,自己年輕的時候也苦過累過,現在享受的是曾經付出的獎勵,你們年輕人早晚也會熬成老教師的。

由於名額有限,很多老教師臨近退休還熬不上個高級,甚至極個別的依然是初級,對這些奉獻在教學一線的老師造成很大的傷害,也嚇退了好多有志於教育的年輕人,這傷害的可就是教育事業本身了。

可以看到,職稱的激勵作用已經與當初的設計有些背離,到了該改革的時候了。

還有更大的副作用。

因為晉級之後的好處多多,又因為僧多粥少晉級很難,所以在晉級之路上充滿了競爭和搏殺,雖然大多數老師是靠教齡和榮譽博得高級崗位,但也些老師業務能力不強卻善於鑽營,早早晉上了高級,有的老師埋頭教書,公認的業務骨幹卻由於不善謀劃和交際遲遲晉不了高級,領的薪水也就比同齡的高級少很多,造成了很多的怨言,瀰漫在教師隊伍之中,給教師群體帶來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職稱之弊端久矣,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刻!

三、一點點曙光。

從中央到地方,大家都看到了職稱的弊端,各地也在不斷的探索更好的評價方式,以便讓老師們安心幹活,幹活舒心。

僅舉一例。

濟南市高新區的集團化聘任制是教育領域的一大試水之舉。

其具體操作如下。

崗位管理是如何管理?濟南高新區社會事業局副局長方奎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教育集團根據進入崗位聘任管理體系的人員,打破身份界限,實行企業化管理,原有編制身份將封存入檔。實行檔案工資與實際薪酬相分離、幹部人事檔案管理與合同聘任管理相分離的“雙軌運行”管理。

“以前,有的教師憑藉著事業單位身份,以‘不能開除’為擋箭牌,讓你對他一點辦法都沒有。改革後,只要踏踏實實地幹就有回報,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崗位和責任,大鍋飯就這樣打破了。”濟南高新區第一實驗學校校長常寶亭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濟南高新區第一中學校長薛啟華也認為,改革後意味著學校將有更加靈活的辦學自主權。
成為“集團人”也意味著從校長到普通教師都要接受KPI考核。根據考核管理辦法,學校按學年度考核,教職工按月、學期和學年度進行考核。“工資和績效的比例,今年是6:4,未來三至五年達到5:5,讓能力的作用更突顯。”方奎明介紹,績效獎勵和教師的職稱沒有關係,破解了長期以來教師職稱評審的困擾,也解決了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痼疾。
據悉,此次崗位聘任改革打響中國教師編制改革第一槍,也是濟南高新區實行體制機制改革繼續深化的又一重大舉措。

多勞多得,按勞分配,已經在很多地區開始實施,職稱與績效工資不再有必然關係,遲早會變成一股浪潮。這股浪潮將衝破目前編制、職稱制度的桎梏,釋放老師的活力,讓教育煥發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